日本P-51戰機
從1943年起,日本飛行員就遇到了一個新的敵人,那就是P-51野馬戰機。除了一些早期的戰績,他們很快發現這是一個致命的敵人。而安裝了美林引擎的新機型P-51B/C 和 P-51D的出現更加使情況急劇惡化。 日本戰場上不斷增加的損失,使日本當局對這種戰機性能的評估更加迫切。以期找到重要的技術和破綻來平衡他們的劣勢。我們可以合理假設日方已經研究過一些墮毀殘骸和其他的資料,但遠遠不足以對該機做出一個全面的了解與評估。 全面評估敵機的重要性不用質疑。美軍在中途島戰役之後曾取得一部完整的零式戰機,並帶回美國全面檢測。這才確認了許多已知的事實;你幾乎無法在一場纏鬥慢轉的空戰中戰勝零式,不過在高速時他可不是一個怎麼樣的對手。這就讓美軍改用高速打了就跑的戰術,終於打下了日軍的空戰優勢。 直道1945年1月16日,才發生了一件可以讓日本軍方更加瞭解野馬戰機的事件。當天,第26戰鬥中隊,第51戰鬥團的 一個奧利弗上尉(Lt. Oliver E. Strawbridge)被敵方戰火擊中後降落在中國境內日方控制的蘇慶機場。雖然有些資料說他是廹落,但更多的是說他正常降落。從日本手上的照片資料我們看不到有任何明顯的損壞或者維修。假如奧利弗上尉降落時輪子朝天,那對螺旋槳和機腹進氣口的損壞對日方來說將會很難修復。所以我們可以假設這部P-51是被完整地虜獲。
不管怎樣,他的座機,一部他昵稱為"愛默利那"(Evalina)的 P-51C-11-NT型戰機迅速地被日軍奪取,損毀的部分被快速地修復,機上美軍的旗幟被日徽所遮蓋,而其他的部分都保持了原來的情況。 "Evalina"由一個有30場勝利戰績的紅牌機師飛行員黑江彥(Yasuhiko Kuroe)駕駛飛回日本福生機場(現在的橫田)的日軍空軍檢查中心。
P-51戰機後來被轉移到明野飛行訓練營作進一步的評估和對如Ki-43,Ki-61和 Ki-84之類的戰機進行模擬空戰。
機師之一。(數天后,他也被野馬打落並且失去一條腿。最終還帶著義腿回到戰場,戰事結束時他總共享有擊落敵機12架的記錄。 今川少將要我駕駛這P-51飛行示範給其他的機師。作為一個單腿機師我對操作這樣先進的飛機我真不太自信,但是我還是決定盡力一試。 我飛到Omasa機場後終於見到了這部P-51。我見到了他設備精良,機身閃亮還帶著一條龍的血紅大口。我見到機艙旁有幾個紅點,估計是機師記錄他打下的日機數目。散熱器置於機身底下,線條優美而殺氣騰騰。
讓我億起1943年11月25日第一次見到P-51在緬甸空中飛翔的情況。黑江彥少校把P-51從中國帶回來的時候,告訴我這飛機是如何容易操控。進入機艙我對裡面寬敞的空間讚賞不已,而我的義腿放在控制方向的腳踏上是一點問題也沒有。對我來說這飛機有幾個亮點。首先,防彈玻璃的透明度就比那些輕薄的日本玻璃好,第二,座位外圍繞著一層厚鋼板是我在其他戰機上聞所未聞的,散熱器有一個自動葉片,還有我沒聽說過的氧氣系統。總的來說,設備是好過任何我所見過的日本戰機。 P-51戰機最終因發電機燒毀而永遠不能起飛。 據報導,後來還有兩部P-51Ds戰機於1945年在日本境內被俘。不過結果未祥。 注: (1) 根據傑弗里(Jeffrey Ethell's) 著作:野馬的紀錄片的歷史“Mustang, a documentary history”. (2) 戰爭早期,多數日本戰機並沒有配備無線電,後來雖然所有的戰機都配上無線電設備可是品質很低。 摘自網絡文章 作者:瑪麗·蓋坦(Gaetan Marie) 翻譯:杨清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