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壕士兵的殺手 哈伯斯達機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德國挾其優勢的空中武力,在戰場上占了上風。在最初三年內,空中的戰略運用亦大有成就,而美國於一九一七年參戰後,隸屬陸軍的空勤部隊還不知道怎樣配合地面攻擊行動作戰呢!

(哈伯斯達CI.IV型機及所裝之炸彈)

        大戰末期一九一八年,德國於三月二十一日,就在桑密這個老戰場上突然解除了聯軍稱之為「魯登道夫」攻勢作戰的行動;聯軍是以一波接一波的步兵發動對桑密的攻擊,而德軍則改採以多個小型「震撼部隊」,藉煙幕彈及毒氣砲彈的猛烈砲火掩護,滲透並繞過聯軍的各據點。德軍的戰略是保留其步兵,並在對地攻擊的飛機協助下接近聯軍據點而摧毀之。

        「哈伯斯達」CI.IV型機在各次戰役中都成為一項重要武器。該機兼具單座機速度與火力之優點,並貝備較大型雙座機攜帶炸彈之能力,所一不同於其它雙座機的地方乃是它的座艙是前後座,共用的開放式,飛行員與觀測員背靠著背,這一來相互聯絡就實在方便許多,此極特殊設計使得它成為支援地面攻擊部隊時,對敵軍戰壕中士兵,施以無情殺戮的最理想戰機。

        德軍由於善加運用類似「哈伯斯達」型機之攻擊能力,配合陸軍步兵之少量兵力而往往能突破敵軍的防線,使所有參加作戰之敵方人員為之困惑不已。卻因德國於一九一七年為了擴充其航空兵力而耗盡一切資源,到頭來使得整體軍事力量為之削弱,以致無法趁其戰略成功之際有所作為。

        「哈伯斯達」CI.IV型機所裝載小型而有效的手榴彈與臼砲彈使飛機重量大為減輕,而仍能於軍戰壕上方低於三十公尺(一百呎)高度,靈活閃避地面防空砲火的攻擊,並同時對戰壕中,亳無防護的敵軍土兵投擲甚具威力的小炸彈,造成敵方人員之重大傷亡。
(摘自中國的空軍706期 作者:歐陽漪棻)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空軍聯合作戰部隊 中國飛虎研究學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