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飛行員不帶降落傘作戰之謎

        “四二九”武漢​​​​​​​空​​​​​​​戰,中​​​​​​​國​​​​​​​戰​​​​​​​機大獲全勝,驚人發現,日機飛行員不帶降落傘。

        1938年4月27日,曾擔任衛戍司​​​​​​​令部電臺台長的吳淑聰,在武漢收到了發自滬寧淪陷區敵後電臺的重要情報:日​​​​​​​軍從臺灣調至南京的木更津航空隊,將在29日大規模轟炸武漢。木更津航空隊在臺灣受過嚴格訓練,半年多前轟炸南京,炸毀無數百姓房屋的就是它們。經分析,日軍之所以選擇4月29日進行轟炸,是因為這一天是日​​​​​​​本的天長節,是祝福天皇長壽的節日。日軍妄圖以大規模的轟炸向天皇表忠心。

        中國方面立即做出反應,決定周​​​​​​​密部署予以痛擊。一道道密令由前進電臺發出,一架架中國戰機從西安、蘭州、成都三處空​​​​​​​軍​​​​​​​基​​​​​​​地呼嘯而至。從4月27日到28日夜,共調集了兩個大隊和一個國際支援中隊的戰​​​​​​​鬥機。武漢周邊機場的戰鬥機數量猛增至60餘架。它們做好了準備。

        4月29日,武漢的天異常的藍。吳淑聰堅守在電臺旁,全神貫注地等待消息。下午1點多,電話鈴驟響,彭澤、九江一帶對空監哨向武漢衛戍總部打來急電:日軍有兩個中隊18架重型轟炸機在18架戰鬥機的護衛下正殺氣騰騰直撲武漢而來。

        十多分鐘之後,在武漢周圍機場待命的飛機發出巨大的轟鳴聲,悉數起飛。吳淑聰拿起望遠鏡直奔三樓平臺,仰望藍天,頃刻間,天空密密麻麻一片,銀灰色的中國戰機盤旋爬高,消失在藍天白雲深處。

        過了十多分鐘,裹著土黃草綠偽裝色的日機在中國上空出現。等待已久的中國戰機見日機進入射程,先發制人突然開火,將日軍機群打亂,混戰開始。一時間雙方殺得是天昏地暗。最後,日機大部分在郊外上空被擊落,沒能進入市區。另有三架飛機逃脫,但因涉戰過久,油料耗盡,在九江與彭澤上空時自行墜落。來犯敵機全部被殲。

        不過,讓吳淑聰感到奇怪的是,他在一架栽進水塘裏的日軍飛機上看到,日軍飛機上沒有配備降落傘,飛行員是被捆綁在座椅上,因此,日軍飛行員全部戰死,無一被俘。多年之後,吳淑聰每每給兒孫說起這次空戰,兒孫們都會問,日機飛行員真的會被綁在座椅上嗎?這其實也是他自己的疑問:日軍飛機上為何沒有降落傘呢?

        有傘不帶,純屬“武士道”精神作祟?

        為減重量,日機走極端甚至拆去無線電?

        “二戰中確實有不少的日本飛行員在戰鬥中都是不帶降落傘的。這可能和軍方無關,而是飛行員自發實踐所謂的‘武士道’精神。”陝西師大張翰林老教授分析說,實際上,自降落傘發明以來,降落傘的資源很充足,每個飛行員登機前都會背上降落傘。但是日本許多飛行員認為,只有不使用降落傘,才是個真正的武士。此外,不攜帶降落傘還可以降低飛機的重量,增加操縱的靈活性。“日本飛行員追求減輕飛機的重量已到了極致,甚至有不少飛行員將飛機上的無線電都拆了下來。”

        “最典型的就是偷襲珍珠港了。當時執行任務的所有日本戰機飛行員都沒帶降落傘,而代價就是在珍珠港被擊落的29架日軍飛機上面的55名飛行人員全部死亡。之後,在珊瑚海海戰中,多數日軍飛行員還是不帶降落傘。因此,1938年武漢空戰日機上沒有降落傘是完全有可能的。1939年的蘭州空戰中擊落的15架日本飛機也同樣無一跳傘。而在中途島海戰的時候,日本飛行員都改變作風,帶降落傘了。雖然損失了4艘航母330架飛機,但是卻有175架上的飛行員成功生還。”不過,日本飛行員帶降落傘的習慣很快又沒了。“因為後來的所羅門、瓜島與萊特灣海戰,日本的航空精銳損失殆盡,新進的日本飛行員為表忠心,又開始不帶降落傘了。到了最後,日本乾脆組織‘神風突擊隊’,進行自殺式襲擊,那就百分百地不帶降落傘了。”

        不過,空軍國家航空博物館首批特聘研究員級顧問、全國航空史研究會理事江東告訴記者,“神風突擊隊”飛行員即便帶了降落傘也無用。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突擊隊使用的零式戰鬥機進行俯衝撞擊的時候速度極快,飛行員會被向上的加速度死死壓在座椅上,動彈不得,如何跳傘呢?不但無法跳傘,實際上已經進入俯衝狀態的時候,整個飛機是出於失速狀態,即使想校準航向都未必能行。”

        神風突擊隊就是抱著“以一老式戰機換取一敵方戰艦”的想法,在零式戰鬥機的前方裝上幾公斤炸藥,由一幫子被蠱惑的通常駕機時間不到十個小時的青少年駕駛,不過,由於訓練不足,這些人在穿過防空火力網時總會偏離航向,很少撞到目標。

        不識安全帶,目擊者誤認作普通繩索?

        若棄機逃生,得靠飛行員自己爬出座艙。

        那麼,日機飛行員被綁在座椅上又是怎麼回事呢?

        江東分析認為,這有兩種可能,一種就是同不帶降落傘一個道理,把自己綁在座椅上表示與飛機共存亡的決心。另外一種可能,就是吳淑聰當時看錯了或者說是領會錯了。“因為他所看到的,完全有可能就是飛行員的安全帶。”江東解釋說,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戰鬥機的最大速度已達700公里每小時,它的每一個動作都會給飛行員帶來巨大的衝擊力,讓他們的身體失去平衡,因此就必須綁上專用的安全帶。飛機的安全帶由四到六根帆布帶組成,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固定住飛行員的身體,看上去就像是被五花大綁了一樣。安全帶固定在飛行員的座椅上,其開關在飛行員的腹部,如果戰鬥機發生意外,需要棄機脫身,只要一拍按鈕,安全帶就會在瞬間打開。

        那麼,二戰時期,戰鬥機飛行員打開安全帶後,將以何種方式逃生呢?

        “在噴氣式飛機出現之前,戰鬥機多是螺旋槳式的,速度比較慢,此時的飛行員身上背負著降落傘,打開了安全帶之後,他們要憑藉自身的力氣,掀開座艙蓋,然後爬出座艙,棄機跳傘。”江東介紹說,這種逃生方式,許多飛行員根本辦不到,“因為戰鬥機失去控制後往下墜落,它是螺旋式的,速度快,離心力把飛行員死死地壓在座椅上,加上之前經過戰鬥,飛行員體力也不支,他們根本無法爬出艙外。”

        此外,二戰時,戰鬥機的時速已提高到600公里以上,飛行員跳傘要冒著被強風吹倒或刮撞到飛機尾翼上的危險,只靠飛行員的體力爬出座艙跳傘逃生越來越困難。當飛機飛行速度達到五六百千米每小時,飛行員必須借助外力才能應急離機救生,而外力幾乎就不可能出現。

        待噴氣式飛機出現後,速度就達到了800公里每小時以上,由於迎面氣流的衝擊,飛行員要想打開座艙跳傘就難了。“即便飛行員能夠勉強爬出座艙,也會被高速氣流刮到飛機的尾翼上撞個粉身碎骨。”

        那麼,有什麼辦法才能有效地讓戰鬥機的飛行員安全逃生呢?

        “在噴氣式飛機出現之前,戰鬥機多是螺旋槳式的,速度比較慢,此時的飛行員身上背負著降落傘,打開了安全帶之後,他們要憑藉自身的力氣,掀開座艙蓋,然後爬出座艙,棄機跳傘。”江東介紹說,這種逃生方式,許多飛行員根本辦不到,“因為戰鬥機失去控制後往下墜落,它是螺旋式的,速度快,離心力把飛行員死死地壓在座椅上,加上之前經過戰鬥,飛行員體力也不支,他們根本無法爬出艙外。”

        此外,二戰時,戰鬥機的時速已提高到600公里以上,飛行員跳傘要冒著被強風吹倒或刮撞到飛機尾翼上的危險,只靠飛行員的體力爬出座艙跳傘逃生越來越困難。當飛機飛行速度達到五六百千米每小時,飛行員必須借助外力才能應急離機救生,而外力幾乎就不可能出現。

        待噴氣式飛機出現後,速度就達到了800公里每小時以上,由於迎面氣流的衝擊,飛行員要想打開座艙跳傘就難了。“即便飛行員能夠勉強爬出座艙,也會被高速氣流刮到飛機的尾翼上撞個粉身碎骨。”

        那麼,有什麼辦法才能有效地讓戰鬥機的飛行員安全逃生呢?

        “最先想出辦法的,是德國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他們在飛行員座椅背後裝了個沒有彈頭的炮彈,裏面放上炸藥,叫作‘彈射彈’。”江東解釋說,當飛行員遇險要離開飛機時,只要一拉座椅上的拉環,彈射彈立即點燃,產生高壓燃燒氣體,將飛行員和座椅一起彈出艙外,然後飛行員與座椅自動脫離,再張開降落傘,飛行員便可以安全著陸了。

        但若飛機高度較低時,飛行員即使被“彈射彈”彈出艙外,降落傘也往往來不及張開人就墜落到了地面,傷亡依舊難免。經過反復試驗,研究人員終於又想出辦法,“那就是在飛機座椅的彈射裝置下面加裝一個固體火箭。當座椅被彈出艙外後,火箭自動點著,就能推動座椅直上雲霄,有足夠的時間張開降落傘,安全著陸。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飛行員被成功彈射出去,就一定能夠生存呢?

        “當飛行員從座艙被彈射出去的一刹那,飛行員將要承受很高的重力加速度,這種重力加速度,普通人一般只能承受3到4個G,最好的飛行員也只能承受6到8個G,極個別的,可以承受9個G。當然,現代的設計可以在彈射椅被彈出0.1秒到0.9秒間,重力加速度逐步提升,儘管時間短暫,但人體在瞬間總歸有個適應過程。即便如此,如果沒有強健的骨骼,飛行員可能連生存都成問題。”江東分析,由於垂直壓力很重要,所以飛行員要保持正確的姿勢。這就需要安全帶的保護,為了使飛行員能在駕駛時可自由移動肩膀,安全帶必須具備伸縮性,“不過,根據飛行員的經驗,當拉下彈射拉柄後,除了感到耳邊傳來‘砰’聲外,並無其他知覺。但由於安全帶在彈射程式開始後會瞬間收緊,因此,很容易造成飛行員脫臼。

        江東告訴記者,即便是現在,飛行員在緊急情況下逃生生存率也不能達到百分百。目前,新型戰鬥機的飛行員的逃生率在70%-90%間。

(摘自鐵血軍事網)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空軍聯合作戰部隊 中國飛虎研究學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