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空權的喪失

        上海戰役開打,形勢緊迫,各路中國軍隊源源開赴淞滬戰場,反擊登陸的日本軍隊。

        中國空軍的作戰任務也發生相應的改變。

        對上海的日本海軍陸戰隊據點大規模空襲停止了,只是每夜出動少量飛機進行夜襲。

        登陸的日本援軍成為中國空軍重點攻擊的目標,空軍總指揮部命令第三、四、五大隊立即分批出動,前往登陸地點轟炸掃射。

        首批出動的是駐揚州的第五大隊。18架“霍克三型"飛機在凌晨由東朝西利用背後陽光的掩護,出其不意向登陸地點飛去。

        長江口附近江面被初升的陽光映得金光閃閃。10餘艘軍艦和運兵船停在江心,軍艦上的炮火正向岸上猛烈轟擊,掩護日軍士兵改乘小船向岸邊駛去。岸邊淺灘上,登陸的日軍正涉水上岸,像密密麻麻的蚊群向岸上涌去。

        滿天金色朝霞有效地掩護了迅速接近的飛機。軍艦的艦炮轟擊聲又淹沒了飛機的引擎的轟鳴。當日軍的防空號吹響時“霍克三型"飛機已經臨空。

        江邊的情形有如湯澆蟻穴。正在登陸的日軍士兵沒命地向岸上奔去,四下散開,江心的軍艦立即掉轉炮口對空射擊。

        18架“霍克三型"飛機從高空魚貫俯沖而下,機頭上不斷地噴出火舌,暴雨一般的子彈掃得江邊水花四濺,岸上塵土飛揚。正在亂竄的人群像被割倒的稻子一般成片地倒下,日本兵連忙就地臥倒,成串成串的炸彈已發出尖嘯凌空而下,被空軍作為驅逐機的“霍克三型"飛機,本來是專門為美國陸軍艦空隊設計的強擊機,它的最主要性能就是用於攻擊地面部隊,現在正好派上用場了。第五大隊的這18架“霍克"飛機,每架各掛有12顆專門攻擊地面散兵的小型炸彈,這種炸彈延期3秒鐘爆炸,落地後會跳起來在幾公尺的高度炸開,專炸臥倒在地的士兵。

        攻擊只進行了短短幾分鐘,近200顆小炸彈沿數公里的江邊一路炸開,日軍人仰馬翻,血肉橫飛。硝煙散處,近千名士兵和大批馬匹倒在血泊之中。

        第五大隊無一損傷,凱旋返航,正在慶功,不料6架日本飛機跟,飛行員還來不及起飛,日機已經到了頭上,幸虧第二十五中隊副隊長董明德及時駕機趕到,將1架日機擊落,但機場內的飛機遭到轟炸,飛行員滕代松準備起飛時被炸彈的氣浪震死。

        第四大隊的20架“霍克"機隨後出動,對花張華濱和蘊藻濱登陸的日軍轟炸掃射。雖然造成日軍的重大傷亡,但也遭到日軍密集的高射炮炮擊和戰機的欄擊,在空戰中,擊落日本飛機1架,中國飛機損失5架,傷亡11人,其中飛行員張俊才、王志愷、洪冠民、陳雄基4人壯烈殉國。顯然日方已經有了準備,加強了對登陸部隊的空中掩護。

        第三批岀動的第三大隊的機群,在吳淞附近受到早已在高空巡邏的日本戰機的迎擊。

        空軍的“霍克"機在與日軍轟炸機在作戰時占有一定優勢,但一旦與日軍驅逐機較量,無輪速度和靈活性就相形見絀。因此空軍總指揮部在作戰命令中一再提到均忌與敵護航驅逐機作空中決戰,正準備攻擊日軍登陸部隊的20餘架“霍克"機卻猝不及防與日軍驅逐機遭遇。

        日軍獨立飛行第九中隊隊長鈴木中尉率領的4架驅逐機,首先發現以嚴整對形迎面飛來的中國飛機。而在空戰中,對方以搶占有利的攻擊地位,往往是決定空戰勝敗的關鍵。

        中國飛行員大多是由美國教官訓練的,戰術也按美國方式進行。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美國空軍正統的戰術是採用密集的隊形投入空戰,強調飛行編隊的整體配合,构成互相掩護的強大交叉火力網。但這種戰術的最大缺陷在弘密集的飛行編隊使飛行員過多地注意彼此間的距離以避免空中相撞,從而分散了“敵狀監視"的注意力,因此不容易首先發現對方。

        相比之下,日軍的飛行編隊要疏鬆一些,也要靈活一些,按照日軍空戰條例規定,前面的長機飛行高度低於僚機8米,與僚機前後相距30米,僚機之間平行距離為20米,空戰中如長機陣亡,由左僚機立即上前代替長機,該機如被擊落,剩下的飛機就各自為戰。疏鬆的隊形使日軍戰鬥機飛行員的注意力集中於空域的搜索,易於率先發現對方,搶占有利的位置。

        鈴木中尉發現中國飛機之後,立即發出信號,4架戰鬥機一齊作“殷麥曼式旋轉",繞到中國飛機背後。

        所謂“殷麥曼式旋轉"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頂尖飛行員殷麥曼發明一種空戰戰術。戰鬥機的火力裝置都在前方,因此空戰中最有利的位置是使自己的機頭對準敵方的機尾。殷麥曼發明的戰術是;當雙高的飛機迎面飛行時,已方的飛機首先向下俯沖,然後迅速拉起,在空中翻一個360度的跟斗,在此過程中,敵方直飛的飛機已從上方越過,當已方飛機升到跟斗的尖端時,再作半滾改平,正好處於敵方的後面,正好咬住了敵方的尾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飛行員殷麥曼用這種戰術共擊落15架協約國的戰機。

        鈴木中尉的4架戰鬥機繞到中國飛機後面,第一次開火就擊落4架。中國飛機轉身反擊,激烈的空戰中一面倒,11架中國戰機被擊落,飛行員傷亡多人。

        飛機性能的落後,尤其是美式戰術的呆板,使中國空軍吃了大虧。直至空軍顧問陳納德他獨到的戰術訓練了一支由美國志願飛行員組成的“飛虎隊",其“打帶跑"作戰方式使日本人大為頭痛--此是後話。

        蔣介石得知“霍克"機損失嚴重,不禁大為震怒。於是親臨句容機場,將第三大隊大隊長劉超然,副大隊長石友信叫到面前狠狠訓斥一頓。

        空軍自開戰以來半個月內,已擊落日本飛機60餘架,但空軍自身飛機也急劇損耗,戰鬥實力己明顯下降,日軍登陸以後,其陸海軍航空兵力不斷得到加強,中國空軍在開戰初期一度擁有的空中優勢,到8月下旬已經不復存在了。

        空軍總指揮部隊改變作戰部署,命令第三、四、五大隊全部集中南京,以加強南京防空。

        高志航被任命為驅逐司令部司令,轄第三、第四大隊。高志航兼第四大隊隊長。高志航犧牲陣亡後第四大隊命名為志航大隊,以表彰高志航的特殊功績。

        張廷孟被任命為轟炸司令部司令,轄第一、第二、第八大隊。

        空軍副總指揮毛邦初兼任偵查司令部司令;轄第六、第七大隊。

        第九大隊為攻擊大隊,轄第二十六、第二十七中隊駐蚌埠。

        空軍總指揮部直屬大隊轄第十三、第十八、第二十九中隊,分駐廣州、孝感、襄陽。

(摘自國民黨空軍抗戰實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空軍聯合作戰部隊 中國飛虎研究學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