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影明星到女飛行員

        “神九”巡天,引發社會關注,熱門話題之一就是那唯一的女航太員劉洋。作為“首位翱翔太空的中國女性”,劉洋的確值得被載入中國的航太史。而在數十年前,也曾有這樣的一名中國女性,擁有著非凡的勇氣和能力,成為中國第一個取得專業執照的女飛行員,她叫做李霞卿。

        李霞卿原名李旦旦,1912年4月16號出生於廣東省海豐縣一個富有革命傳統的富商家庭,父親李應生是位辛亥革命時期的愛國志士。李霞卿幼年時曾隨父到歐洲,後在香港和上海讀書。她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思想活躍,有膽有識。

        1926年,14歲的李霞卿參加了電影《冰清玉潔》的拍攝,一舉成名,成為當時炙手可熱的明星。

        1930年初,李霞卿告別銀幕,隨新婚丈夫到法國巴黎定居。在一次觀看飛行表演的過程中,李霞卿被震撼了,決心做名女飛行員。於是,她到瑞士日內瓦科恩梯南飛行學校報名。疑惑不解的監考官詢問她報名的原因,她說:“我來到這,就是讓世界知道,中國女性不但能在地上走,還能在天上飛。”

        這所飛行學校從不收女學員,但這次為李霞卿破了例。一年後, 李霞卿以全優的成績畢業,成為第一個拿到瑞士飛行執照的中國人。

        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李霞卿積極投入抗日。

        1939年年初,李霞卿駕駛“新中國精神號”單翼輕型飛機飛往美國的各大城市,開始了“抗日救國,匹婦有責”的愛國募捐飛行。她被外國記者譽為“飛行使者”、“中國一位親善特使”。李霞卿曾創下飛行一小時募得捐款四萬元的紀錄。

1935年李霞卿在美深造。李霞卿滿臉笑容步出機門的照片。駕機在美國芝加哥機場降落時的留影。

        抗戰結束後,李霞卿到了香港,1960年中從中國香港遷居到美國,住在舊金山,1998年1月24日去世,享年86歲。

加拿大女作家:解開李霞卿的生死謎團

        2005年,加拿大人帕蒂·哥莉在美國加州奧克蘭市第一次見到李霞卿的墓地時,她雙腿一軟,幾乎站不起來。在此之前,大多的資料記載的李霞卿的去世時間都在1933年或1944年,但在李霞卿位於加州奧克蘭市的墓碑上,清清楚楚地寫著:李霞卿, 1912年4月16日至1998年1月24日。由此揭開了纏繞已久的謎團。

        這位加拿大女作家爲了研究中國女飛行員的歷史,花了數年時間。而今她在花城出版社出版的《飛天名媛》一書,成爲了目前為止對李霞卿的研究資料中最為全面和詳細的一本。

        爲了進一步走進李霞卿的傳奇人生,我們對《飛天名媛》的作者帕蒂·哥莉進行了專訪,對於圍繞著李霞卿的種種傳言和這個女人一生的愛恨情仇等問題,帕蒂將她這七年來對李霞卿的研究,以及走訪李的故人和親友的見聞娓娓道來。

        帕蒂說,後來的人提到李霞卿,總會先提到她的女明星身份,提到她在《玉潔冰清》中的小妹形象,提到這個女人讓人過目難忘的美麗。但她眉目生輝的風采卻不僅僅是天生所得,舉手投足間的氣度和她少女時期就開始參演電影有很大的關係。

        進入電影圈,也純屬意外。李出身名門,祖母是頗有聲望的女革命家徐慕蘭,父親李應生,繼承家族的革命氣氛,多次參與革命活動。出生在這個有革命背景的富裕家庭,李霞卿14歲時已經是上海中西女中的“高材生”,宋慶齡、宋美齡的小師妹,等待她的是可預見的康莊大道。

        機緣往往陰差陽錯,李霞卿卻在14歲那年步入電影圈,早早享受起了女明星的待遇,小小的她已經在成人的眼光里認識世界。

參演電影蝴蝶盛讚:天上掉下個林妹妹

        據帕蒂講述,1926年2月,李霞卿的父親李應生和有著“香港電影之父”之稱的黎民偉合作,成立了電影公司上海民新公司。

        李黎二人合作的第一部影片《玉潔冰清》開拍在即之時,卻為找不到一個飾演女主角妹妹的合適人選發愁,黎民偉的夫人林楚楚靈機一動,想到李家小女。當時14歲的李霞卿還在中學讀書,性格活潑,樣貌玲瓏,和劇中角色十分吻合。雖然李應生對於女兒在片中出演一事頗為猶疑,但最終在導演的勸說下,李霞卿出演了片中“小妹”一角。而這個意外出演的“小妹”一角令“電影皇后”蝴蝶都連連稱讚:“上海人大飽眼福,從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來了!” 她預言這位李家小妹將很快取代林楚楚而成為新一代巨星。

        此後李霞卿接連出演了《海角詩人》、《西廂記》、《木蘭從軍》等影片。最火之時,她也不過是一個16歲的丫頭,不僅改了名字叫做李旦旦,氣派也和往日的“小妹”大有不同,與蝴蝶、阮玲玉、王人美、周璿、王瑩、高倩萍一起被譽為“星級七姐妹”。

        帕蒂·哥莉說:“李旦旦這個藝名在李霞卿退出電影圈後就沒有再用過,日後她對自己的明星往事也不再提起。後來公眾對她的喜愛和尊敬不是因為她是一個電影明星,而是因為她是一個出色的飛行員。就外在來說,她的確是一個非常美麗的電影女星,但在我看來,她的骨子裡,卻是一名勇猛的戰士。”

息影之謎:為逃債還是為愛情?

        在《飛天名媛》中有一段關於李霞卿的傳言軼事。據說,李旦旦在拍攝其父親投資的大製作電影《木蘭從軍》期間,一天深夜,上海民新公司遭歹徒洗劫,不但搶劫了存放幾十萬存款的保險箱,連會計也被綁架走了。李旦旦聞訊,縱馬追去,最後,歹徒被制服,搶劫的錢財也保住了。事後,李應生為表彰女兒,在《木蘭從軍》情節中,另加了一段“飛馬追敵”的插曲。對於這個傳聞,也有人表示“不可信”。五邑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早期電影人研究專家鳳群認為,這個情節沒有史料依據,屬於編造的情節,“李應生與黑幫老大杜月笙關係非同一般,一般歹徒哪敢得罪?”

        對於這些不同的聲音,帕蒂·哥莉的說法是:“這部電影耗資巨大,但卻在票房上失利。李應生花了大量的錢在這部電影上,借債不少,也許這個傳聞跟配合電影宣傳也有關係,爲了吸引更多的人來看這出影片。但這件事情聽起來非常像李霞卿會做的事情,而且也絕對在她能力範圍之內。”

        《木蘭從軍》之後,正是李霞卿演藝生涯風頭最勁之時,她突然宣佈告別影壇,去歐洲留學,引得譁然一片。對於這樣的舉動,有人認為是她父親擔心她的安危,所以命她淡出幕前;也有人認為是李應生在《木蘭從軍》投資失敗之後欠下大筆債務。

        帕蒂·哥莉猜測:“或許是欠了杜月笙的錢,被要求償還時,因無力拿出大筆資金,只得逃債出國。”

        還有一種說法是,李霞卿彼時經鄭毓秀介紹認識了鄭的侄子、在國際聯盟任職的鄭白峰,一表人才的鄭小生一下俘獲了妙齡少女的芳心,1929年,17歲的李霞卿嫁給了年長她11歲的鄭白峰,二人共赴歐洲,過起了甜蜜的新婚生活。

心寄藍天:中國第一位執牌女機師

        在瑞士展開新生活後,李霞卿並沒有像大部分的家庭婦女一樣,從此開始相夫教子的日子,而是去學了一個當時的女性想都不敢想的課程飛行技術。1933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李霞卿觀看了在巴黎的飛行表演,這一次體驗給她留下了極為震撼的印象,翱翔藍天的夢想從此產生。

李霞卿攝於日內瓦航空學校

        回到瑞士日內瓦後,李霞卿開始在康塔納飛行學校學習飛行課程,1934年8月6日,李霞卿以優異的成績通過理論和飛行考試,拿到了瑞士航空俱樂部頒發的飛行執照,成為世界上在日內瓦拿到飛行執照的第一位女性,而在整個瑞士拿到飛行執照的女性當時也不過10人。在中國航空界,李霞卿也是在瑞士取得飛行執照的第一人。

        兩年後她轉到美國加州奧克蘭市的波音航空學校深造,1935年11月5日這一天,她以全優的成績成為美國波音航空學校畢業的第一位女學員。

        一份未公開出版的自傳,描述了她在美國學習飛行時的狂熱:“她勤勉地學習氣象學、機械學、導航學等各類複雜課程,脫掉絲綢做的女禮服,換上了沾滿油脂的工作服,每天早上6點起床去上課。”在1943年的一次電臺採訪中,她說:“我對飛機引擎的熟悉程度和對我的手掌一樣。”

中國早期的女飛行員顏雅清,並曾獲贈一架裝有90hp  Warner Scarab Junior發動機豪華型的Porterfield 35W, 名為“新中國精神號”,作在美國的抗戰募捐飛行之旅。李霞卿在美洲亦駕駛很多不同型號的“新中國精神號”飛機,到處抗戰飛行募捐,非常成功!
三段婚姻:愛恨交織的坎坷情路
李霞卿接受美國電臺訪問

        帕蒂說,用一句話形容李霞卿:“她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冒險家。”這個拿自己生命冒險的女人,在自己的情感生活上也不甘寂寞。

        在和鄭白峰結婚後的第八年,兩人就分道揚鑣,李霞卿甚至登報公開宣佈離婚事宜。她的驚人之舉,讓鄭白峰耿耿於懷了一輩子,不僅是面子上掛不住,對他的仕途也產生影響,後來無論何人提起李霞卿,他都會說“她死了”,也不讓她探視兒女。為與兒女相見,李霞卿只能賄賂鄭白峰家的傭人。“他們離婚後再也沒有見過面,彼此還恨著對方”,李鄭二人的兒子鄭柏士說。

        離婚後,李霞卿還結過兩次婚,第二次婚姻,她嫁給了一位姓徐的醫生。第三次婚姻,她與一位姓李的男人結婚。這次婚姻伴隨她到生命的終點。戲劇性的是,後來這位 徐醫生和鄭先生在美國居住期間,兩人還相約每個星期日的下午打牌,“我想她是不願意看到這樣的場景的。” 帕蒂·哥莉說。

        “雖然我研究她的時間比其他幾位女飛行員都多,但她對我來說,仍然是個謎”,帕蒂·哥莉說,“我看了她那麼多資料,聽了她那麼多故事,但對她後來做出的選擇,也覺得難以預料。”這個風光了大半輩子的女人,于1998年在美國去世,終年86歲。她死前就買了四塊墓地,並要求將她安葬在四塊墓地的中間,因為她不想有任何鄰居。“不要說是對你了,她對我們整個家族來說,都是一個謎。”李霞卿的兒子鄭柏士這樣評價他的母親。

(本文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空軍聯合作戰部隊 中國飛虎研究學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