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的炮灰--日本空降兵

二戰日本最窩囊部隊---傘兵

        傘兵作戰既然效果如此好,日本作為一個“善於學習”的國家,當然要效仿一番!1940年,日本人憑藉,開始比葫蘆畫瓢建立傘兵隊伍。真正的名字叫“挺進聯隊”。日本大本營還專門勒令設計師,給自己未來的驕傲部隊設計幾款武器。可是,日本的傘兵部隊在訓練的時候,就顯得非常悲劇。

        俗話說“兵貴神速”,而形容軍隊神速則又有“神兵天降”的比喻,故而在二十世紀軍事科技的成熟使這個人類幾千年來的夢想成為現實。世界各軍事強國無一不組建起空降部隊,一些國家如德國、美英,其空降兵都取得過神奇的戰績。

        軍國主義的日本也不例外,並且陸軍、海軍都獨立配備各自航空兵和空降兵。並且還特意從德國請來空降部隊軍官做教官訓練日本傘兵。

日本傘兵的命運

        首先,剛剛成立的部隊因為缺乏相應的設備,比如降落傘啥的。所以一開始這些傘兵只能在地面拼個刺刀、打個靶子。等到後來裝備了德國裝備,這些傘兵才真正進入訓練。所以,日本傘兵的訓練一直停留在跳塔模式,即便德國教官的引導下,增加了高空跳傘訓練,可是他們的表現還是讓德國人卻稱他們是“戰術技術最糟糕的傘兵部隊”。

悲劇一:可正式訓練後,傘兵挺進聯隊仍然是一個悲劇。絕大多數農民家庭出身的日本士兵,從身體到思維都與現代化機械設備“絕緣”,不是受不了機油味、就是會“暈車、暈機、暈船”,而作為空降兵,最難以接受的就是“恐高”!很不幸,這些日本“土包子”許多人偏偏就恐高。日本人並不知道恐高症這種東西,於是傘兵部隊裡就混入了大量患有恐高症的士兵。結果一到跳傘的時候,一群人就怕得哭爹喊娘,氣得指揮官只能把他們踹出去。可想而知,這種部隊的戰鬥力究竟如何。

        但在此期間,這些從步兵挑選出來的“精英”士兵卻有不少患有恐高症和其他心理障礙,儘管在軍官的高壓下勉強維持了訓練,但因經常發生事故而多次停訓。在實兵演練中,日軍空降兵更是事故頻頻,創造了許多空降史上的“奇跡”,當進行空降時第一架飛機駕駛員因飛行錯覺誤判了空降場,竟將空降分隊全部投進了大海,後面的飛機也緊跟著鬼使神差地將自己裝載的傘兵“卸”到了大海,造成數十名士兵因不能及時掙脫降落傘而溺水死亡,當時有不少屍體打撈上後全身還被傘繩死死纏住。這次事故導致後面的空降實兵演練緊急叫停,指揮這次演練的指揮官也受到撤職處分。當德國在歐洲戰場多次使用空降兵取得積極戰果時,日本空降兵卻被頻頻發生的事故纏身,一直談不上有什麼戰鬥力。

悲劇二:1942年,在進攻菲律賓的行動中,日本海軍曾發動過一次大規模空降作戰,結果卻可以“災難”形容。這些“訓練有素”的傘兵,第一次投入使用。當時為了擊敗美軍,日本派出幾架載有傘兵的運輸機,準備仿效德國實施空降。結果半路上,悲劇發生了。

        不同兵種不協同倒也罷了,更可氣的是,就連航空兵自身竟然也發生“誤傷”。一群不明真相的日本防空兵,發現了這幾十架運輸機。操控高射炮的小兵想都沒想,對著飛機就是幹,順利地打下來一架。共有滿載340名日軍傘兵的數架運輸機竟被己方戰鬥機擊落命喪黃泉。而安全落地的傘兵也好不到哪去,當時世界傘兵部隊大多都是人員和武器是分開投放的,所以許多士兵即便安全著陸,也找不到武器,等於一群到處亂跑的活靶子。這些精銳部隊,還沒有投入戰鬥,就被自己人搞死了。雖然最後戰鬥勝利,但是這支部傷亡慘重,只好再次整編。

        另一場戰鬥就不那麼順利了。在臘戌,滿載傘兵的飛機剛起飛,就和一架戰鬥機迎面撞上。撞擊引發了大爆炸,在場所有人員瞬間喪命。

悲劇三:二戰中,日本與澳大利亞軍隊發生過戰鬥。這次日本傘兵終於成功空降,向目的機場進發。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機場已經提前一天被日本海軍佔領。不明真相的傘兵不管三七二十一,對著機場幹了好幾百發迫擊炮彈。

        更悲催的發生在緬甸戰場,為切斷英軍退路,日本陸軍出動傘兵,結果由於霧大,無法傘降,返航途中又發生飛機碰撞,前後共墜毀3架飛機。故事高潮發生在傍晚,當灰頭土臉的傘兵們正在食堂吃晚飯時,突然一架失控的日本飛機從空中一頭撞向食堂,又將這些“倒楣蛋”齊齊團滅!!

        正因為日本傘兵表現如此之差,德國人嘲諷道:“這是我見過的戰術技術最差勁的軍隊。”希特勒更是諷刺道:“連德軍一半都不如。”

悲劇四:1944年,太平洋戰場上,美軍節節勝利。日本人為了扭回戰局,派出了最後一支傘兵部隊。為了對付美國的飛機,4架飛機載著60人,想奇襲布勞恩機場。然而半路上,悲劇發生了:一架飛機被擊落,瞬間死光光;一架飛機掉海裡,全體機組喂魚;一架飛機在水上迫降,最後被美軍俘虜。

        只有1架飛機成功空投15個傘兵,然而15個暴露行蹤的人能做什麼?很快,這些人就被美軍殲滅。也正因為太過恥辱,日本人至今不願承認這次行動的存在。也難怪德國人嘲諷他們。話不好聽,但說得不假。

摘自網絡文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空軍聯合作戰部隊 中國飛虎研究學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