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印度戰略物資之運送

       一九四二年春,滇緬公路被日本人佔領之後,開始從印度北部麗都打算另外在修築一條公路,繞過滇緬公路被日本人佔領的部份,從北面與滇緬公路聯接,由於地形困難人力不足,這條公路一直未能完成,所以所有對中國的戰略物資必須以空運方式來運送,也就是有名的駝峰航線。

       當年對中國的戰略物質的運補,是一件非常巨大且艱困的任務,先把所需運往中國的戰略物資,集中至紐約和舊金山的港口裝上貨輪,開始了危險航行,運輸艦隊必須面對航行途中的德國潛艦攻擊,幸運的話,航行一個半月至兩個月運輸艦隊才能抵達印度的加爾哥答港(CALCUTJA)。

加爾哥答港口忙於卸貨 先由卡車裝載運由陸上運送

       運往中國的戰略物資,都是由美國駐防印度的第二十八隊運輸補給站的任務,他們在印度顧用了近十萬人的印度勞工協助搬運貨品。全部的戰略物資卸下了船,送入了於露天基地中,因久放日曬雨淋,所以必須儘快的運往中國,開始用先由卡車裝載運由陸上運送。由於公路的運送必須要用到寶貴的汽油,為了結省必免多耗汽油,公路的運送路程比較短暫只有十八哩路,把物資改由內路船隻運送,沿著內陸河流航行,然後在由卡車接駁在轉送至火車站由火車運送,貨品運上火車以後將開往山達哈(SANTAHAR)。

物資改由內路船隻運送 沿著內陸河流航行

       從加爾哥答到山達哈全程一百八十五英哩,必須行走二至三天,到達山達哈以後鐵軌由窄軌變寬軌,所以貨物必須以人力方式把貨由寬軌搬至窄軌,山達哈也是這條鐵路上唯一有的一臺吊掛裝卸機器,把重大的機械設備吊放於另一輛寬軌車箱中,因此大型及笨重的物品一定要至山達哈來換裝。

人力方式把貨由寬軌搬至窄軌 大型及笨重的物品一定要至山達哈來換裝

       從山達哈起程往北開七十五英哩是哈巴底波爾(PARBATIPUE),到達之後火車直接開到渡船口上船,由渡船轉運,經過一天多的時間至潘度(PANDU)登岸,在駛往卡不拉(CHABUA),整個鐵路的行程是三百二十英哩,卡不拉為鐵路的終點站。

火車直接開到渡船,由渡船轉運 卡不拉倉儲中心

      從加爾哥答港(CALCUTJA)貨品卸下至此需四個月的時間及大量的人力,行程並未結束,而是開始另一段更危險的路在前面。

      卡不拉有一個主要的機場及四個衛星機場,貨物在此卸下以後在分類放入倉庫中,從這起要用C-46、C-47、B-24、B-29等運輸機及重型轟炸機,飛越駝峰把戰略物資運往中國。

      駝峰方面的資料可以說是浩如煙海,他們更多的是涉及美國陸軍空運總隊從印度飛越駝峰運到中國方面的物資,這些物資包括:武器裝備和彈藥、醫藥和醫療器械、飛機車輛零部件及各種機械和油料,以及軍用被服等等,甚至包括在美國印刷的中國貨幣還有人員。

      當時無論是美國通過“租借法案”,還是前蘇聯和英國(甚至還有戰爭初期的德國)等國給與中國的物資,包括槍炮、武器、彈藥在內的很多戰略物資,還有醫藥、汽油、飛機、飛機零部件等,在簽署協議時都明文規定,我們都必須以相應鎢、銻、錫、豬鬃等稀缺戰略物資進行抵償的。

      貨物運底昆明後,返回汀江基地,飛機上運載的物資是:錫、鎢、和豬鬃..等。豬鬃主要是用來做工業塗料的毛刷子,豬鬃主要指豬脊背部長而硬的鬃毛,從油漆兵艦、飛機及各種軍用車輛,到清刷機槍的槍管、大炮的炮筒,更是一樣也離不開,豬鬃成了重要物質。

      駝峰航線開闢後,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利用從昆明返航的飛機將物資運到印度,通過加爾各答港出口到美、英國家。

      一九四二年四至十一月,只有中國航空公司的飛機運輸出口物資。經中美協商,美軍“駝峰”空運隊從十二月開始在昆明接運中國的礦產品出口美國。

      一九四三至四五年,經駝峰空運出口盟國軍工生產急需的特種礦產品有:鎢25,085噸,錫17,170噸,汞204噸。一九四四至四五年年空運出口的農產品有:茶葉7307公擔,桐油2177公擔,豬鬃25463公擔,生絲1961公擔。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空軍聯合作戰部隊 中國飛虎研究學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