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援華空軍將領

(一)約瑟夫·史迪威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史迪威將軍第5次來華,身兼六職:美軍駐華軍事代表,在緬中英美軍司令官,對華租借物資管理統制人,滇緬公路監督人,在華美國空軍指揮官,中國戰區參謀長。1942年3月,史迪威中將來華擔任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兼 中緬印戰區美軍司令,隨後赴緬指揮中國遠征軍作戰。5月,緬甸戰役失敗,羅斯福總統派斯科特上校開飛機接史迪威,他拒絕登機隻身逃命,命令飛機運走傷患,他和中國士兵110多人一起穿越緬甸原始森林,歷時一個多月步行到印度。

       1942年8月,出任中國駐印軍總指揮,在印度蘭姆加整訓和裝備中國軍隊。史迪威發誓一定要打回緬甸,重新打通通往中國的陸路通道。1943年3月,在雲南組建昆明訓練中心,整訓和裝備30個中國陸軍師,準備滇西大反攻。

       史迪威力促美國政府廢除不平等條約。1943年5月,史迪威作為中國戰區參謀長,代表中國出席在華盛頓召開的“三叉戟”會議,同年11月,史迪威和蔣介石一同出席中美英開羅會議。在史迪威將軍的積極支持下,1943年1月11日,中美兩國簽訂了關於廢除在中國的治外法權及有關規定的條約,1943年12月,美國廢除了1882~1919年制定的一系列排華法案。 史迪威在華的諸多職務中,“對華租借物資管理統制人”是非常重要的。由於盟國的戰爭策略是“先歐後亞”,史迪威為了多爭取一些物資分配給中國,常常周旋於各種旋渦中,盡了最大努力。

       1943年12月,史迪威指揮中國駐印軍開始反攻緬北,邊打仗邊修路,專門請了美國著名工程師匹克擔任利多公路的總工程師。翌年5月17日攻佔密支那西機場,8月5日,佔領密支那,殲滅日軍精銳的第18師團,公路也修到密支那。美國陸軍部因此在一項聲明中指出:史迪威“發動了一次將載入史冊的輝煌 戰役”。密支那戰役的勝利是抗戰7年來,中國軍隊第一次對日作戰全殲日本守軍,意義重大。

       1945年1月,由印度利多經緬甸密支那至中國雲南的中印公路通車,蔣介石把這條公路命名為“史迪威公路”。

       1944年 8月1日,史迪威晉升四星上將。 1944年1月,史迪威同意向延安派遣美軍觀察組,7、8月間,美軍觀察組分兩批抵達延安。史迪威將軍一直和中國共產黨保持著很好的關係,多次提出應該給予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物資支持。由於諸多複雜的政治因素,以及史迪威本人剛烈的性格與蔣介石發生矛盾,在蔣的多次強烈要求下,羅斯福同意召回史迪威。

       1944年 10月21日,史迪威離開重慶回國。

       1945年 9月,史迪威出席在“密蘇裡”號戰列艦上舉行的 日本投降簽字儀式,並主持琉球島的受降儀式。

       1946年 10月 12日,因病在三藩市萊特曼陸軍醫院逝世,終年63歲。

       1946年 10月14日,《新華日報》刊登朱德給史迪威夫人的唁電,唁電指出,史迪威將軍的死,不但使美國喪失一個偉大的名將,並且使中國人民喪失一個偉大的朋友,中國人民將永遠記著他對中國抗日戰爭的貢獻,和他為建立美國公正對華政策的奮鬥。同一天,《新華日報》發表《史迪威將軍與中國》的短評,稱史迪威將軍與中國抗戰的這段歷史值得中國人民溫習,它有力地證明了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應該建立在怎樣一個基礎上,才有前途和發展。

(二)克雷爾·李·陳納德

       克雷爾·李·陳納德,1890年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第一 次世界大戰爆發之際,在軍官訓練學校學習,成為預備役中尉。後在美國陸軍通信兵航空處接受飛行訓練,於1920年4月獲飛行員資格。曾任驅逐機中隊長和航空兵戰術學校教官,是“空戰至上理論”的支持者。在他編寫的教材中極力主張驅逐機以雙機編隊為最佳,認為這樣編隊最易保持機動,最利於集中火力,又最能實施相互掩護。此主張在當時頗有影響。

       1937年 4月退出現役,成為一名預備役上尉軍官。1937年7月,經其好友洛伊·霍爾布魯克引薦,陳納德到上海會見了時任中國航空委員秘書長宋美齡。陳納德的閱歷、見識及他關於建立一支現代空軍的想法,受到宋美齡的賞識。由於他飛赴各地考察後的創見性見解和出色的陳述報告,使他一躍成為中國空軍的顧問。

       陳納德投身于中國空軍建設,建議改進中國空軍學校的教學和管理方法;建立較適合戰時國情的通訊設施,逐步制定和完善 空中預警系統;組織了有250多名志願者參加,僅有100架飛機 就與日本空軍作戰的中國空軍美國志願航空隊;後來又指揮了美國駐華航空特遣隊,領導指揮了美國第14航空隊。在飛機、油料、物資和設備非常短缺的極端艱苦條件下,給日本空軍以沉重打擊。由於陳納德在中國戰場上的出色表現,深得美國總統羅斯福的信任和器重,被晉升為少將。

       1945年 8月1日,陳納德奉命離開中國。行前,蔣介石在重慶舉行儀式,向他頒發“優異服務勳章”,授予“中國最高榮譽綬帶”。成千上萬重慶市民為他送行,眾多的群眾、團體和知名人士為他送上珍貴的紀念品。陳納德一生最輝煌的時期是在中國,他的“飛虎將軍”的美名傳遍戰時中國的千家萬戶,他幫助中國人民抗日的英雄業績將載入抗日戰爭的史冊。

       正如張愛萍將軍在1984年6月訪問美國時所說的,陳納德將軍為中國的抗戰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陳納德於1958年7月27日在美國奧爾良病逝,享年68歲, 安葬在阿靈頓國家公墓,墓碑的一面用外語(中文)題寫碑文: 陳納德將軍之墓。在阿靈頓國家公墓 24萬多塊墓碑中僅此一例。

(三)羅伯特·斯科特

       1942年4月,斯科特上校參加美國陸軍航空兵來到中國,在美國陸軍空運總部印中聯隊擔任執行官。5月21日,斯稱特駕機運輸物資到昆明,突然接到緊急命令,要他去緬甸把史迪威將軍接出來。但是史迪威將軍拒絕扔下中國部隊自己逃走,而是命令他運走傷患。1942年4月27日,斯科特在昆明遇見陳納德將軍,斯科特上校說,“駝峰航線”上的運輸機需要戰鬥機護航,這樣可以使運輸機更為安全。陳納德知道斯科特是個老牌戰鬥機飛行員,同意破格給他一架 P-40戰鬥機。 從此,斯科特上校開始在“駝峰航線” 上執行護航任務, 同時也襲擊日軍目標,被稱為“一個人的航空隊”。斯科特上校為“駝峰航線”運輸機護航,每天平均飛行7小時,他一般飛 在運輸機上方1000米處,隨時準備俯衝下來攻擊敵機。

       1942年5月5日,斯科特飛到已被日軍佔領的臘戍機場, 一架日本三菱97轟炸機正在加油,他俯衝下去掃射,擊中機頭和旁邊的汽油桶,地面人群作鳥獸散。斯科特上校得到日軍在怒江上架設浮橋的消息,他立即駕機前往,當看到公路上的日軍卡車都在燃燒,堵住了道路,知道“飛虎隊”已經解決了。在返航時,他沿著滇緬公路南下,看到路上有300~400人的日軍,他撲了下去,把6挺機槍裡1890發子彈打了出去。

       1942年5月,斯科特每天出擊3~4次,襲擊緬甸欽嫩江、伊洛瓦底江、恩梅開江上的日軍船舶等目標。日軍鬧不清飛機來自何方,其實在阿薩姆邦只有斯科特上校的一架飛機。

       1942年7月4日,斯科特擔任美國第10航空隊駐華空軍特遣隊第23戰鬥機大隊第一任大隊長,成為陳納德最得力的助手 和空中最高指揮官,並擊落16架日軍飛機,成為在中國戰場擊落敵機最多的“王牌飛行員”之一,是陳納德將軍部下最優秀的指揮官之一。

(四)詹姆斯·杜立特

       1942年初,美國制定一項對日本本土進行空襲的計畫,代號為 “東京計畫”:由“大黃蜂”號航空母艦運載16架 B-25轟炸機,秘密駛近日本海域,飛機起飛對東京進行夜間轟炸,“大黃蜂”號等艦隊迅速脫離日本海域返航。B-25轟炸機編隊完成轟炸任務後,直飛中國大陸,並請中國政府在浙江衢州等地機場做好準備。率隊轟炸東京的任務交給了時年46歲的杜立特中校。“大黃蜂”號航空母艦飛行甲板的長度不過150米,杜立特中校選擇了24機組人員,先在地面上練習用150米跑道起飛的技術。

       1942年4月 18日,載著16架 B-25的“大黃蜂”號航空 母艦駛近日本海域,8時18分杜立特中校駕駛 B-25轟炸機第一個起飛,隨後的15轟炸機跟進起飛,9時21分最後一架B-25離艦。16架飛機呈縱隊跟進,保持無線電靜默,以200英 尺(60米)超低空向東京飛去。1時30分,杜立特上升到1200英尺 (366米),打開彈艙,向東京工業區投下炸彈和燃燒彈,B-25機隊陸續跟進投彈。其中有3架飛機按預定計劃轟炸了橫濱、神戶、名古屋。被命中的鋼鐵廠坍塌,海軍造船廠燃燒,即將完成的新型巡洋艦和正在翻修的“大鯨”號潛艇被炸傷,名 古屋的飛機製造廠變成一片火海。 美軍飛機成功轟炸東京等地振奮了美國軍民的士氣,日本朝野上下驚恐惱怒。16架 B-25轟炸機完成任務後飛向中國大陸,按照約定飛 到中國浙江衢州、麗水和江西南昌降落。其中8號機轟炸橫濱後剩油不多,難以飛到中國,遂飛向蘇聯符拉迪沃斯克附近迫降。 其餘15架飛機飛向中國,由於提前行動和長距離低空飛行油料消耗增大,飛臨中國大陸後,航油幾乎用盡,耗盡最後一滴油後,自行棄機跳傘,大都降落在浙江、江西、安徽等省。

       堅持敵後抗戰的新四軍、抗日遊擊隊和廣大民眾,不顧個人安危,冒著日軍的搜捕,奔向出事地點,全力營救。15個機組 共75名飛行員,有兩個機組傘降在日軍佔領區,8人被俘,2人下落不明,另有1人隨機犧牲。其餘64人被營救,被安全送往重慶、昆明,後飛越“駝峰航線”回國。

       中國民眾積極救助杜立特轟炸機隊飛行員激怒了日本侵略者。1942年5~8月,岡村寧次糾集了兩個軍7個師團約10萬兵力,對浙江、江西發動大規模掃蕩,目的就是要摧毀中國機場和搜捕美國飛行員,並對解救他們的中國老百姓實施野蠻報復。

       1942年5月15日,日軍對杜立特機隊人員主要降落點浙江臨安 發動進攻,並使用了細菌武器。在為期3個月的掃蕩戰役中,日軍兇殘地殺害了25萬中國軍人和百姓。

(五)柯帝士·李梅

       1944年4月,美國第10航空隊第20轟炸機大隊進駐四川成都,開始用B-29轟炸機轟炸日本本土的戰略任務。 1944年9月初,李梅將軍被任命為第20轟炸機大隊司令,從歐洲戰場趕來中國成都。

       9月8日,美國空軍對日軍佔領下的東北“昭和制鋼所”進行空襲。李梅將軍雖被命令不准執行戰鬥飛行任務,但他為了瞭解B-29飛機空襲的實況,總結經驗, 改進戰術戰法,還是親自參加了這次行動,上級知道後要他 “下不為例”。 此後在他的組織領導下,從9月14日起,B-29飛機頻繁出動,先後對日本的東京、岡山等地和日軍佔領下的泰國曼谷,緬甸的仰光,越南的西貢,馬來西亞的吉隆玻,還有新加坡以及中國的臺灣、鞍山、瀋陽、上海、武漢等地進行轟炸。

       李梅將軍深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和抗日遊 擊隊在敵後有著廣闊的抗日戰場。他很需要得到更多的日軍情報和氣象資料,而且如果飛機出事,也需要敵後抗日軍民的救助。李梅將軍主動將一批無線電臺用C-47運輸機送到延安,得到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回應。李梅將軍又派飛機給延安送去醫療器械和藥品。為此,毛澤東主席回贈李梅將軍一把繳獲的日本軍刀,李梅將軍回送毛主席一架雙筒望遠鏡,一時傳為佳話。

       1945年 1月19日,李梅將軍離開中國,乘B-29轟炸機飛關島,擔任美國陸軍第20航空隊司令,專門指揮對日本的戰略轟炸。每次出動上百架 B-29轟炸機轟炸日本,其中1945年8月14日一天出動了804架。

       1945年 8月7日和9日,李梅將軍參與指揮美軍B-29轟炸機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分別投放了原子彈。使用B-29轟炸機 對日本進行常規轟炸和投放原子彈,是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直接原因之一,李梅將軍功不可沒。李梅將軍因此成為美國戰略威懾力量的代表性人物。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空軍聯合作戰部隊 中國飛虎研究學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