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四航空隊成立到中國上空空戰的結束

        1943年1月,在摩洛哥卡薩布蘭卡舉行的會議上,羅斯福強調了擴大美駐華空軍部隊的政治利益,認爲定期轟炸日本“將大大地鼓舞中國人民的士氣”。在會議結束後致蔣 介石的電報中,羅斯福保證決心立即增援陳納德。

        3月8日,羅斯福最後決定1943年美國在華的主要方案是:成立美空軍十四航空隊;逐漸增加其空軍實力,使之達到500架飛機;在設備許可情況下中印空運數量每月應增至1萬噸。11日美空軍駐華特遣隊正式改編爲第十四航空隊,陳納德爲第一任少將司令。該隊在編制上系從第十航空隊獨立出來。其主要任務是:保衛自身在駝峰的運輸線;搜集和破壞日軍飛機與部隊營地;轟炸日本在華軍事設施;轟炸中國海岸與島嶼附近的日本船運;在印支、緬泰及臺灣破壞敵軍供應與軍事設施;鼓勵中國的抗日並以一切可能方式支援地面部隊。

        然而,儘管第十四航空隊得到羅斯福的支援,但這並不意味著從此陳納德就能順利實現自己的軍事計劃。相反,由於當時滇緬公路仍未打通,十四航空隊的給養仍只能依靠從印度飛越喜馬拉雅山到昆明的駝峰運輸線(如果連從美國送到印度的路程,運輸線長達1.4萬里),美空軍運輸大隊雖盡了很大努力,運到昆明的物資仍有限;加之,第十四航空隊仍隸屬于史迪威之下,物資分配權也由史迪威掌握,因此陳納德仍無法獲得物資上的優先供應權。史迪威認爲在收復緬甸之前十四航空隊只能獲取有限物資中的3/8。更不幸的是,駝峰運輸線在1943 年4月又因雨季的提前到來而幾乎完全阻斷。

        在4月頭10天,原定有245噸物資可送交十四航空隊,結果,只送到了45噸,航空隊的活動只好暫時停止。事實上4月只有一次飛行任務,即24日9架 B-25型轟炸機出襲在緬甸的一個日軍基地。

        美空軍的這種情況,給了日本以可乘之機。當時與在華美空軍作戰的日本空軍,擁有戰鬥機200-250架,轟炸機50-100架。在1943年2月底制定的“帝國陸軍對華作戰指導計劃”中,日方已決定“1943 年春季以後及時加強航空作戰”,“遏制敵空軍蠢動”是日軍的主要任務;爲此還擬增加戰鬥機、轟炸機各兩個戰隊以擊破中國內地特別是西南方面的在華美空軍。3月末日第三飛行師團首先從廣州攻擊桂林;4月初衡陽、零陵、建甌美軍前線基地也頻遭日機襲擊;日機從3月30日起針對麗水機場的情況連續三天累計80架次進行轟炸;4月22日日機以 44架之衆進襲零陵,同時對雲南驛美機場也進行轟擊,美機損失17架;4月29日31架日機再次進攻桂林,迫使美機向後方轉移。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方面建議羅斯福召集史迪威與陳納德回華盛頓面議,與此同時宋子文又向霍普金斯表達了中國政府希望將5月至7月中印空運物資撥與第十四航空隊,以便向日軍發動空中攻勢。4月底陳納德抵美後,又向羅斯福面交了1943年下半年的空軍作戰計劃。主要內容有:第十四航空隊準備從7月起用兩個月爭取在中國的制空權;之後分三期展開攻勢摧毀日本的運輸線與本土;補給方面,7月至9月,月需4,700噸,9月以後月需7,100多噸;在六個月中擬炸毀日本船舶60萬噸。考慮到以上計劃,尤其是第十四航空隊面臨的處境,羅斯福決定立即採取行動以滿足中國方面與陳納德的要求。5月在華盛頓召開的三叉戟會議上,羅斯福明確主張從每月越過駝峰的7,000噸物資中抽出 4,700噸給予駐華美空軍,而對史迪威的反對意見不加理睬。爲提高駝峰運輸量,羅氏還在會後另派一軍官去主持空運工作。這樣一來,駝峰空運噸位開始增加,從5月的3,000噸增加到7月的5,500噸。

        由於羅斯福的新措施,第十四航空隊的物資供應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從5月起空中活動又逐漸活躍起來。5月4日六架B-24轟炸機飛襲越南河內,海南島南端的三亞也遭轟擊。在對河內的轟炸中,所投炸彈75%命中目標,因此被美軍陸軍部長史汀生宣佈爲:“由中國根據地起飛之盟機空前最大及破壞最烈之一次空襲”。美國空軍主力從5月6日起還逐次向桂林推進,到8日晨即達56架。8日這一天7架美B-25轟炸機飛襲廣州日軍的天河與白雲機場,炸毀日機20架。

(設在新津機場的美國援華航空隊的指揮部)

        駐華美機的轟炸攻勢很快引起了日方大本營的高度重視。它不但告誡日侵華空軍“特別注意美轟炸機進入桂林,加強北九州、臺灣及中國淪陷區的空中警戒”,還對南方軍發出參電要求協助對華航空作戰。

        與此同時,侵華日第十一軍爲了加強長江的運輸能力,使宜昌附近近一萬數千噸的船舶得以下行,消滅洞庭湖至宜昌長江右岸的中國軍隊,從5月上旬到6月中旬又開始了所謂“江南殲滅作戰”。第十四航空隊於是在肩負雲南上空作戰的同時,又擔當起給湖北境內中國軍隊空中支援的任務。陳納德說:“在那時期裏,一個駕駛員在某一天沿長江掃射,而在48小時後又改在雲南攻擊紅膏藥轟炸機,是尋常的事。” 6月上旬,第十四 航空隊的大隊機群連日分批在鄂西的宜昌、蒲圻、白螺磯等地實施轟炸,破壞了敵軍的軍事中心與設備,有效地掩護了中國地面部隊。結果日軍潰退,中美軍隊取得鄂西大捷。

        對第十四航空隊與中國軍隊的支援,當時中美雙方都有高度評價。美軍伊利奧特少校認爲:“此少量空軍能爲中國軍隊完成如此重大之助力,吾人已不能獲得更佳之例證”;中囯共產黨主辦的《新華日報》在一篇短評中也認爲:“這次鄂西大捷,空軍協同作戰,重創敵人,是造成勝利的重要條件之一。”

        當7月來臨時,駐華美空軍與侵華日空軍都在爲下半年的空戰進行準備。儘管此時第十四航空隊仍面臨汽油及設備上的困難(例如7月原定有4,700噸物資,實際僅得3,000噸)。陳納德開始認爲美機的“遊擊時代”已經過去,決定將航空隊從後方移至東邊的前進基地,以作爲計劃攻勢中的第一步。從6月下旬起,除一個戰鬥機中隊及308轟炸機大隊留駐昆明外,其餘力量均飛赴桂林、零陵與衡陽一帶。從而使這三個基地的美空軍力量達到相當規模。日軍方面本來就因春季以來對美軍的“削弱”、“壓制”效果不佳有擔憂,此時對美機的東調更加敏感。不但侵華日軍迫切要求加強航空兵力,日軍大本營也痛感必須加強在華空軍以壓制美空軍。日軍大本營一方面繼續要求南方軍以其航空兵力協助摧毀中國西南的美軍基地,另一方面於6月7日以大陸命令第798號分別從關東軍調一個戰鬥機戰隊,從南方軍抽調重轟炸機兩個戰隊歸侵華日軍使用。到7月中旬,侵華日空軍力量達到三個戰鬥機戰隊,輕、重轟炸機各兩個戰隊。

        7月7日第十四航空隊開始轟炸廣州;8日襲擊海防;9日第308轟炸機大隊對東京灣裏的日本船隻進行一連串的轟炸,從而最後拉開了在華美空軍1943年夏季攻勢的序幕。面對7月中上旬美機的頻繁活動,日本空軍爲了保護交通線,從7月23日起開始了大規模的反撲。這一天日軍混編機群以150餘架之衆從武漢與廣州兩基地起飛,分四批襲擊衡陽、零陵與桂林美機場,開始了九天的華南制空權爭奪戰。日軍第一天就損失8架戰鬥機、6架轟炸機。以後八天共損失62架飛機,而美方僅損失8架飛機及三名飛行員。

        在空戰激烈的時刻,美駐華空軍再次獲得羅斯福的支援。8月7日羅斯福新任命的斯特拉特邁耶將軍抵印度不久,就給駐華美空軍派去了空中援助,從而加強了陳納德的實力。經過三周的休整後,日本空軍從8月中下旬又再次發起反攻。日軍大量飛機自漢口、廣州及香港的機場起飛,襲擊在華美軍機場,並一度在空中擊落美轟炸機六架。但是,由於日軍自己承認的原因:“日下美駐華空軍質量都好,駕駛員素質,且較南方戰線的美空軍優秀。”結果當8月結束時,日軍始終未能壓制住美機的夏季攻勢。進入9、10月份,第十四航空隊的活動範圍仍然遍及華中、華南。對盟國軍隊其時進行的滇北緬西作戰,第十四航空隊也通過轟炸日方軍事設施與軍營的方式給以支援。相反,由於日空軍在華擁有的制空權逐漸喪失,其作戰方式與規模也出現了變化。爲了避免美機截擊,日機在華南各地空襲時,多不在白天進行,而且“行蹤飄忽,來去不定”。

        美駐華空軍在陳納德領導下並不滿足於既得的戰果,而是積極準備新的攻勢。11月4日由陳納德建議成立的“中美空軍混合大隊”誕生,並進入各隊機場。按該隊情報員梅洛夫少校的說法,擁有最新式P-40戰鬥機及B-25轟炸機的“中美空軍混合大隊”“是獨一無二的攻擊性空軍”。這時,日軍正準備糾集10萬陸軍與250架飛機對我第六戰區進行進攻,即著名的常德戰役。剛成立的中美空軍混合大隊立即與第十四航空隊組織200多架飛機從11月起對常德、華容等地日軍進行襲擊。從11月10日至12月16日,計出動轟炸機280架次,戰鬥機1,476架次,擊落敵機25架,擊毀地面敵機12架,炸毀敵兵船只人馬甚多。

        除去支援常德戰役外,第十四航空隊與中美空軍混合大隊對東南沿海日運輸船只的轟擊也取得較大的成果,迫使各線運輸能力一律縮減。根據當時從敵船上搜出的東亞航運株式會社報告,僅12月基隆至廣東航行就遇12次空襲,致使進口銳減。即使船隻進港後,起卸時間也非常短促。最後,在11月間第十四航空隊與中美混合空軍另一件重大行動就是被《新華日報》稱讚的對臺灣新竹敵機場的“歷史性的感恩節奇襲”。25日美中空軍在美軍特克西·赫爾上校的領導下突襲了距日本本土僅660英里的新竹機場,在機場和空中共毀敵機40多架。不但在數量上創遠東空戰的最高紀錄,而且也是美國宣戰以來盟機對臺灣的首次轟炸。故而強烈地刺激了日本大本營,並成爲1944年春日軍試圖在中國大陸展開以摧毀美軍基地爲直接目標的豫湘桂戰役的導火線。不過,這裏需要指出的是,儘管美空軍在1943年下半年的作戰,給日方造成很大損失,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並未能達到陳納德早些時候預想的目標。
        當1944年來臨時,第十四航空隊的力量更加壯大,不但擁有戰鬥機、轟炸機等共254架,而且一直最令陳納德頭痛的物資問題也出現某種轉機。從1943年最後幾個月開始,駝峰的空運量日益增加,尤其是空運隊使用優良的通訊與導航設備與改裝的B-24DS機之後,“讓我們到耶誕節時運1萬噸”的口號終於成爲現實。這樣一來,連陳納德也承認此時關心的再也不是如何增加空運噸位的問題,而只是如何分配這些噸位的問題。

        有了這些優越的條件是一回事,在新的一年內駐華美空軍應做哪些工作呢?對此,陳納德還在1943年10月當蒙巴頓、蔣介石與史迪威討論魁北克決議時就已經有了一個計劃。該計劃以東經108度爲界將中國戰區劃分爲二個戰場:由於氣候的原因,上半年行動多在西戰場以支援緬甸戰役、保衛駝峰運輸線爲要務;下半年則主要在華東作戰,集中力量破壞日本的空軍能力與運輸能力。爲實現上述計劃,陳納德要求東戰場上半年物資供應由1月的1,900噸增加到6月的6,200噸,西戰場則從1月的6,900噸下降到2,700噸。由於陳納德特別重視7月後的東部行動,他還要求在7月前應貯存2萬噸物資在東部。在飛機方面,陳納德希望到秋天能有六個戰鬥機中隊、二個中型轟炸機隊和三個重型轟炸機隊。然而該計劃並未獲得支援。原因是從1943年8月起,美國陸軍航空兵計劃人員已經提出,從中國基地起飛美遠端轟炸機轟襲日本的計劃。因而對陳納德的計劃不再有濃厚的興趣。加以陳納德在供應問題的龐大要求,使印緬戰區陸軍空軍司令斯特拉特邁耶有理由從後勤問題上加以拒絕。事實上,陳納德的計劃本身也過於主觀,沒有充分考慮到日方的動向。儘管如此,在他的關於東部戰場的物資準備的要求上,後來證明還是頗具戰略眼光的。

        在陳納德提出新年計劃之後不久,日軍方面鑒於夏季以來美駐華空軍力量的日益加強,意識到過去“一直採用的戰鬥轟炸機聯合進攻”戰術已不易取得成功,而對美空軍在中國東南沿海及長江流域日本運輸能力的打擊又不能不有所考慮。因此從11月起,日軍試圖醞釀一個從根本上解決中國上空制空權計劃,從而緩解賴以生存的運輸問題。是月初,日軍參謀本部杉山總長首先提出:“壓制中國大陸的美空軍擬有困難,……難道不能從華中和華南打通粵漢鐵路,使美空軍不得使用中國東南部的基地嗎?”11月25日隨著臺灣新竹機場被襲擊,更加快了日軍醞釀新年作戰的步伐。1月初在華美空軍配合美軍潛艇在東海的活動,使得日方船隻損失急劇上升。與此同時,杉山11月初提出的打通粵漢鐵路的設想也趨於成熟,並於1月24日獲得日本天皇的批准。這樣日本在中國大陸最後的一次大規模行動計劃——一號作戰計劃就出籠了。其目的主要是一方面消滅在華美空軍,另一方面打通粵漢鐵路從而使貫穿中國的鐵路聯接起來,以便運送物資與兵力,支援在東南亞的日軍。爲此目的,日軍計劃使用10多個步兵師團及第五航空軍的兩個師團作戰。

        當日軍一號作戰計劃出籠時,盟軍方面尚一無所知。第十四航空隊也一直繼續著上年底的活動。然而日軍在黃河故道曲折處與沿長江的集結與推進,逐漸引起第十四航空隊的注意。陳納德一方面開始向史迪威發出警告,認爲日軍在河南的部署是珍珠港事件以來最危險的,並建議5月空運8,000噸物資到中國,成立預備空軍等;一方面派出轟炸機沿長江的日軍集中區,對長江的船隻、九江和岳陽一帶的交通線進行轟擊。3月日軍的調動目的已非常明顯,陳納德便開始制定作戰計劃與進行準備工作。首先命令中美混合空軍大隊四個戰鬥機中隊和一個中型轟炸機隊進駐梁山、恩施、漢中、安康等川陝一帶的機場,試圖日軍在過黃河之前先將黃河鐵橋炸毀,然而陳納德的工作尚未完成,尚在呼籲予第十四航空隊與中美空軍以適當增援時,日軍已先於4月17日拉開了一號作戰計劃中河南會戰的戰幕(亦即豫湘桂戰役的戰幕)。

        爲配合日軍地面部隊的進攻,日空軍在新鄉、運城、彰德等地集結了90餘架飛機,對中國軍隊的陣地進行轟炸。僅4月19日,日軍就出動飛機200架次以上,對中國軍隊進行數十次的俯衝轟擊,制空權全被日軍掌握。直到戰事進行11天時,美中空軍才開始出擊黃河鐵橋,但由於此時日軍早已有了幾座代用橋梁,出擊根本不能阻擋日軍的進攻。就在這天晚上日軍開始了攻打許昌的戰鬥。進入5月後,隨著準備工作的基本就緒,美戰鬥機才開始在戰場上活躍起來,並取得一定成果。以5月5日爲例,據史迪威總部戰報,美戰鬥機掩護轟炸機炸信陽鐵路工場及倉庫,擲彈80%命中目標,毀貨車40-50輛,軍用坦克頗多,敵軍傷亡之人數約300到400人。5月中旬,鑒於戰況的發展,史迪威開始同意將汽油與在成都的P-47飛機供給陳納德。但此時,河南作戰已接近尾聲。日軍已著手一號作戰第二階段——湖南會戰的準備工作。

        根據會戰前東條英機給日本天皇的奏章,這次會戰針對在華美空軍的意圖更加明確。東條英機希望“依靠本作戰將摧毀敵方在衡陽、桂林、遂川附近的主要空軍基地,……鉗制駐華美空軍的活動,以保衛皇國疆土的安全”。因此,侵華日空軍從5月17日起便先派出機隊對美軍基地進行轟炸;次日第五航空軍的戰鬥司令部也由南京遷至漢口。足見其重視的程度。

        5月27日湖南會戰開始,日軍先鋒直抵長沙,並於6月18日加以攻佔。在此過程中,第十四航空隊各方面遇到極大的困難。在作戰飛機上,由於有350架用在怒江方面作戰及保衛成都的B-29基地,結果在東線僅有150架防守,而其中真正能出擊的才90架飛機;全面出動的物資則只準備了30天;更具戲劇性的是,就在日軍發動湖南進攻的同一天,史迪威還要求馬歇爾解除陳納德的指揮權;再者,這時兩湖地區氣候狀況也很糟。即使如此,從6月初起,美機仍在戰場上頻繁出擊,出擊最多時達每日50架次,對敵機場、艦艇、部隊及設施進行了富有成效的攻擊。但是,最終未能阻擋日軍的南進。長沙陷落後日軍繼續向衡陽進攻。在強大的壓力下,美軍只好在6月26日放棄在華東的第一個前進基地——衡陽機場。

        7月初,儘管日軍在陸上進展順利,但是在空中美機力量卻有急劇增加的迹象,加之天氣好轉,美機出動架次增加,給日方後勤供應線造成極大的困難。據杉山戰後回憶,由於第十四航空隊襲擊與洪水,從漢口南下的鐵路被毀,不能修復。在初攻衡陽失敗前,沒有物資供應日軍。7月2日也只有少量的物資送到前線日軍。

        但在此關鍵時刻,儘管“美空軍的鬥志極爲旺盛”,美空軍的汽油供應卻開始嚴重短缺。7月的第一周裏陳納德只好命令B-24轟炸機回飛昆明;到7月13日汽油短缺更加嚴重,桂林、柳州兩基地共有汽油1.25萬噸;17日爲避免受到襲擊,不少飛機也飛回昆明。有五天之久,美機不能起飛,唯一能升空作戰的是在浙江的第五戰鬥機大隊P-40戰鬥機。這樣美空軍不但喪失了在關鍵時刻支援中國地面部隊的機會,而且遭到日本空軍的攻擊。7月23日,日空軍第90戰隊轉到廣東,主要攻擊目標爲桂林、柳州美軍基地。同一天日軍在對零陵機場的攻擊中,毀美機18架。28日對柳州的襲擊中美機損失爲36架。其後日機還連續對芷江、桂林等機場襲擊,直至8月5日。與此同時日軍地面部隊在飛行隊的協助下加緊了對衡陽的攻勢,當在充足的汽油運送到美軍前進基地時,日軍已於8月8日攻下了衡陽城。

        衡陽失守後,華東局勢更加嚴峻。這時美空軍在獲得補充後,再次回到東線作戰,對日軍的轟炸異常猛烈。據日軍自己估計,8月中旬華中方面美機來襲有1,000多架次,共171回。這些行動最終使美機掌握了戰場上的制空權。8月29日,日軍在獲得補充之後,從衡陽繼續南下。美空軍在此後一段時期裏的活動,主要是以空襲來阻擋日軍,並取得一定成績。9月4日,日軍58師團在白地市附近多次遭到美機襲擊,日軍承認“使部隊前進受阻,而且受到相當損害”。同日在祁陽的日軍第13師團因空襲各隊均受損傷。5日,美機繼續對上述兩個師團轟炸掃射,致使58師團只能在夜間行軍,第13師團的轉移也發生困難。不過,美機的這些轟擊雖然能暫時延緩日軍的進軍速度,卻不能從根本上影響戰局。9月6日,日軍佔領美機在東線的又一重要基地——零陵機場。

        之後日軍開始準備一號作戰的最後一部分——廣西會戰。在此期間日軍參謀部仍擔心美空軍東進對日本本土與南方要域之間的海上交通威脅,並要求侵華日軍加以阻止。但是直到11月11日,日軍佔領桂林、柳州後,日軍的這一目標也未達到,因爲除去七個機場和六個輔助跑道爲日軍在豫湘桂戰役佔領外,美空軍主力並未受到大的損失。相反,正如陳納德所說,這一切並“沒有阻礙十四航空隊一天的出擊,或減少我們進擊的強度”。事實上,在華東南一帶的前進基地失陷後,第十四航空隊在陳納德領導下已經作了新的部署:
(1)在陝西的西安、安康、漢中及四川各機場加強實力,主要任務是保衛成都機場,切斷同蒲、隴海、津浦及京綏各鐵路線。
(2)對在漢口西北與西南的老河口、芷江兩華中機場進行擴充和加強,中美混合空軍總隊在此駐守,主要任務是首先破壞黃河橋梁及京漢鐵路兩側之日軍設備,其次對南京、上海地區的東方區域進行攻擊 。
(3)將68聯隊分爲兩個部分:其總隊與兩個中隊駐昆明以東100裏的一系列新機場,主要任務爲支援粵漢路沿線的中國部隊,切斷中國南部與東南亞的交通線。另外兩個中隊則朝日軍侵佔的地區以東轉移,進駐益川、贛州和南雄機場,建立起華東航空機動部隊。陳納德要求這支機動部隊確保中國東部的飛機場,攻擊長江 上的船隻,並對上海、南京進行攻擊。這樣,第十四航空隊便從南到北建立起了與粵漢鐵路大抵平行的新戰線,削弱了日軍豫湘桂戰役的戰略目的。

        在此期間,第十四航空隊的供應與裝備情況也得到很大的改善。1944年最後三個月每月能得到9,274噸的汽油與潤滑油;作戰飛機不但數量多而且質量也很好。這樣,美空軍就有能力在各個領域展開空中攻勢。華東航空機動部隊依靠芷江、贛州與遂川之間的空中補給線,從 1944年11月到次年2月進行了所謂要塞、據點作戰,共出動飛機747架次,投下炸彈110噸,使日軍312架飛機受到破壞和損失。華中的美中空軍力量雄厚,12月18日的漢口轟炸,使日軍在華中的主要空軍基地遭到毀滅性的打擊;次年1月17日對上海的攻擊,使上海日機損失65架。2 月駐華美空軍幾乎全力用於切斷交通線作戰上,取得使37座橋梁不能使用,142輛機車被毀的戰績。

        美軍的攻勢使日軍不得不調整在華航空兵力,但日方仍不能挽回空中優勢。此時日本爲保衛本土將某些飛行隊撤回日本,日空軍在大陸方面的作戰已不能兼顧,只能“以最小的限度進行之”。到1945年3月,日機在中國出動的架次日益減少,面對美國空軍在中國各地的飛襲毫無力量反擊。這樣,侵華日空軍最後失去了空戰的力量,在戰爭結束前五個多月就在事實上中止了空中行動。
(摘自空軍之翼)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空軍聯合作戰部隊 中國飛虎研究學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