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人員之互動

        「中美空軍混合團」正式成立後,中國及美國的飛行員及技術人員隨即產生密切的日常互動。尤其是當對日本敵軍的仇恨形成聯隊的成員共同的因素時,互動是非常良好的。

        但為一的問題在語言,而語言的隔閡確實在戰事中產生一些問題,但在編隊飛行任務中,下達的指示是相對直截了當的,「像是攻擊、掃射這些基本命令,或是任務目地、簡報、回報等等,以上所有事項,是不會有任何問題的。」

        由於大部份指揮官是美國人,所以簡報大都以英文來進行,中國飛行員會「自行闡譯簡報的內容,如果我們有不清楚的地方,就會發問。

        至於機械士、槍炮手、無線電通訊員,以及其他所有人員己自行發展出一套讓他們在廠房和飛行中能有效溝通的中英混合式語言。不過有時也會因語言的隔閡而造成一些慘痛的代價,中美同僚關係間也會升起緊張的氣氛。「像是在緊張的戰事中,中國飛行員有時會因為誤解美國隊長的命令,脫隊返航,使隊長陷入無防衛狀態。」

        雖然中國及美國飛行員編隊飛行時偶爾會踫到這種搞混了的狀況,但另一方面當遇到需要有人幫忙翻譯中文時,對中美的飛官還是有很多幫助。這種情形發生在出任務必須降落在不同機場時,或是美國飛行員需要與中國地面人員溝通時。在地面時就好得很多,部份是因為中國成員與美國成員在作戰以外的時間,大致上都各自分別起居生活。

        中國人住在一邊,有著自己的營房、食堂與行政中心。美國人住在不同邊,住著他們自己的宿舍,但是兩邊沒得比,美國成員的食物、車輛、居住空間要比我們好得許多。由於各國部隊的膳宿由各自政府所出資,所以美國籍人員得以維持較中國人高的生活品質。

中美空軍在警戒室內一同研究下中國象棋

        儘管聯隊中美成員之間存在著差異性,大體上還是有一種和協及合作夥伴的感覺。當打起仗來,每個人不會想到誰是美國人或中國人,如果你們同時在打一場仗一場戰爭,目標一致時,就不那麼去分彼此。「生死與共」一語,來形容這種儘管彼此有著不同的生活背景,但中美聯隊成員還是有志一同的感覺,任何的差異都因有著共同的命運而顯得渺小。

        當年曾官拜第三驅逐大隊大隊長的本內特(Bennett)將軍在聚會中宣告:「我們美國人一生最好的朋友就是我們在中國時結交的,而他們都是中國人。」1943年曾在大隊部與本內特共事過的羅英德將軍回應:「我可以告訴你們,中國人永遠是你們的朋友。」

        中美空軍聯隊這在軍事勝利之外所結出的果實,不單只學員們的友誼,這個獨特組成的團體還增進美國人、中國人和其他所有國家民族人眼中的跨種族間的了解與認識,是當初使料未及的回饋。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空軍聯合作戰部隊 中國飛虎研究學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