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東北空軍原因及思想

        1919年初,世界各國突起航空熱潮,由於第一次歐戰末期,空軍已成為一重要兵種,1917至1918兩年中,航空兵己經常於一次會戰中百數十架飛機同時編隊出動,我國戰場觀察員以及各國空戰資料等報導,遂使各國感到航空重要性,尤以無防空國家者為最。

        當民國九年,法國空軍“絲代諾”航空教官團,日本敦聘為航空教育訓練,隨而設立航校,編組航空軍。是時我國北京政府已設立航校於南苑,並編成航空隊。在1918年歐洲停戰之後,各交戰國剩餘軍械成品頗多,無法處理,例如法國尚存第一線飛機千百架,英國亦然,而德國、義大利以及其他交戰國,均亦存有該項物資,各國駐華使館軍事武官,竭立推銷剩餘軍火,如英國武官“羅克”、法國武官“伯力紹”等,與各國陸空兵工製造廠派有專員,經常向我國各省作現場表演。

(大帥 張作霖)

        法人“鮑克書”家族常往中國,在土耳其經營軍火,其父原為我北洋收府顧問,與張作霖交誼深厚,而鮑克書本人又同張學良建立友誼,頗具政治長才,對張學良、馮庸、張廷樞等介紹西方軍事常識,透過馮武越(廣東人原在法習航空)介紹航空學術思想,並推介各國際航空顧問及飛行教官等,如法國“布賴”少校、“馬斯”上尉、英人“馬耕野”等,尚有義大利及德籍飛行員等,均應聘於東北航空任職。

        1919年初,帝俄遠東軍謝“米諾夫”將軍為「白俄軍總司令」殘軍,為東北軍解除武裝後,所遺下之航空隊飛行員,如顧德連、雷克,機務古拉木森等均頗優秀,其中多數為受過英、法飛行教育者,投效東北軍,經過收容選用。

        1920年3月奉軍入關進入北京時,獲得南苑航空隊飛機(英國“愛吾婁”機十五架,“大維梅”機三架,“小維梅”機二架,德國高“德際隆”C-3教練機多架,及航空器材),與購置各國飛機,及各國表演後留下之各式機,可是當時並無航空組織及名義,所有航空人員均在「鎮威軍」(張作霖任鎮威軍總司令)公署任職,外籍者稱顧問,華籍着稱差遣(趙延緒、章斌、川德鴻等為南苑航校畢業)。

 

新軍工業之併立  

        張作霖,字雨亭。1875年生,遼寧海城人。1902年被清政府收編,曾任新民府馬隊管帶、東北巡防隊前路統領。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後任師長。1916年任奉天督軍兼省長。1918年任東三省巡閱使,成為奉系軍閥首領。1920年聯合直系軍閥,推翻段祺瑞的皖系政府。次年兼任蒙疆經略使,節制熱、察、綏三特區都統。

        為了提高奉軍立體作戰的能力,張作霖把目光指向了空軍。他深知,在現代戰爭中,陸軍沒有空軍的支持,是很難取勝的。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空軍在戰鬥中低空對地掃射和投彈轟炸,所起到的殲滅敵人和擾亂軍心的巨大作用,給張作霖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一次直奉戰爭,由於直軍有幾架飛機壓迫西線張景惠部,低飛拋彈,狂轟濫炸,使奉軍西線頃刻土崩瓦解。這給奉軍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傷害。這個慘痛教訓,使張作霖下定決心,要建立一支獨立的空軍和海軍。

        張作霖雄才大略,勇於求知,接受建議,對軍政專家學術研討重要事務,常謙稱為:「我乃粗人,願聽高見。」令對方暢所欲言,發表高論,經其決定後即飭大員負責先將詳細計畫呈核,馬上闢地建廠,並限期將成果具報,所需瓦額公帑撥付,從不猶豫,例如我國最大兵工廠奉天北大營,當為手屈一指,張氏令楊宇霆為督辦,主持其事,有人向張氏讒毀楊氏貪污不法,張氏說:「我要的是槍砲,楊氏能辦到就好了,就算楊氏從中漁利,好此一隻獵狗,先餵飽它,才能追逐狡兔,你講楊氏的壞話,是不是你想幹。」言者慚顏而退。張氏對於擴建航空,豪邁作風,亦復如此,玆舉其犖犖大者如下:
甲、1924年完成建設藩賜兵工廠(為東亞最大者)。
乙、興建迫擊砲廠,製造各式步兵砲及唐克戰車。
丙、擴築東北鐵路,發展東北大學自製機車。
丁、興辦東北大學航空系(為國內最早者)。
戊、創辦東北陸軍講武堂及海軍葫蘆島航警海校與東三省航空學校等。

東北航空史蹟於「九一八」戰爭爆發後,均已喪失殆盡,本資料係東北航空前輩所記憶者述之。

航空立案與機構之產生  

        外在刺激及醞釀階段:歐戰停戰以後,日本航空成軍,我國各地區常有各國軍火商及航空廠家,經常派專人來華推銷剩餘軍品,例如法國運到越南西貢及河內大型廠棚建設,常存放百架飛機,專向東亞之暹邏、日本、中國等傾售,也常派優秀飛行員表演,如認為有可能買時,即先行贈送貨樣,故瀋陽航空隊廠棚內有很多舊式飛機擱置。高志航第一次摔傷者,即為德國“靈爾武夫”,為“麥賽斯密特”機老元祖。同時各國(英、法、德、義)均派出身於高等軍校航空專家,且在歐戰中曾任空戰人員,以及航空製造工程師同來表演示範與宣傳。

        空軍組織形成與建立:1918年奉軍入關參加「直皖戰役」,部分飛行人員和南苑航校三期畢業者,轉而投效東北航空,當時尚有大批帝俄投效之飛行員,由顧德連負責,經選後錄用20人,且多受過軍事養成教育,又曾途入英、法飛校復訓,對處理空、地勤務均能勝任,而且多數參與作戰者,對東北建立空軍觀念,不無影響。

        奉軍在東北購買法國飛機一批,到了1921年,東北飛行人員及航空器材具備,馮庸自購飛機,並創辦「馮庸大學」校旁建有機場。

        當時飛機在北岸空場起落,對大型飛機降落困難,經顧問“馬耕野”建議,將北邊毗連之桑園擴建機場,同時向法國所訂各批飛機均已開始運到,並與建兩大廠棚及正式辦公地點。東北航空人事、器材、空、地勤條件均已具備,且經常收容投效人員。1923年3月成立「東三省航空處」,處長為喬賡雲,趙延緒為飛行主任。

(少帥 張學良)

        1923年9月,張作霖任命張學良為「東三省航空處」總辦,以加快東北航空軍的建設步伐。值得一提的是,張學良在同年間學習了航空駕駛,很快就掌握了這個技術。他很喜愛飛行,航空員都很欽佩他。

        航空處成立後,喬賡雲為文人委派擔任斯職,只略通英文,而實際乃張學良負責,馮庸副之。對於地勤等技術部門,則分別由英、法、俄等顧問負責。其組織概況如下:
第一隊「飛籠隊」,純為外籍飛行員,以俄人為多,由張學良自兼隊長,而隊附為章斌,負責指揮。
第二隊「飛虎隊」隊長為趙延緒。
第三隊「飛鷹隊」隊長伊里布。

        在張學良主持後,依教育計畫逐期練習飛行課目,按部就班,已成為正式軍事航空。              1924年奉、直二次戰役中,東北空軍活耀於戰場上空者,均為華籍飛行人員。俄、英等外籍顧問雖素質優良,作戰經驗豐富,並一再請纓,參予我國內戰,卻為張氏父予拒絕。

 

派遣航空留學生

        為了提高東北空軍的實力,學習外國先進的航空技術,培養高素質的飛行人員,張學良任航空處總辦後,多次派員出國學習航空技術。1923年12月,航空處從東北新軍第二、第六旅(旅長為張學良和郭松齡)中選送年青初級軍官陳洪露、王紹棠等11人、軍佐徐世英赴法國昂瑞廈航空學校學習。其中3人不適宜航空,而改學坦克,1人在畢業考試作長途飛行中不幸身亡,其餘8人學完駕駛技術、偵察知識和轟炸技術,於1925年春回國,全部委以航空處上尉隊員。這批學員此時大部已過而立之年,飛行技術戰術水平均因身體條件受到限制,不利於東北空軍的長期建設和發展。

        張學良鑒於這個教訓,在選派第二批留法人員時,以體質和年齡作為主要條件,從東北軍官訓練班1000多名學員中,篩選出28名20歲左右的年輕人。1925年10月,以姚錫九為學生監督,率領他們從上海乘輪船出國。張學良原打算把這一批精心挑出的學員全部送進法國最好的莫拉納航空學校。但是該校招收學員的條件非常苛刻,尤其身體條件,差一點都不錄取。所以28人中只有高志航、楊相林、王友天、自景豐、張念句、袁國維、尚景新、朱長凱、葛世昌、薑廣仁等18人被錄取。其餘10人只好進入法國西南部克魯特亞的高特龍航空學校受訓。

留法莫拉納航校十八位同學(高志航烈士前排右二)合影

        毛蘭納航空學校,是法國一流的航校,訓練使用的教練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機種。由毛蘭納工廠製造,分為風冷旋轉式120馬力雙座教練機和180馬力重型雙座教練偵察機兩種。毛蘭納航校設置的科目主要有機械、駕駛、實習、法文等。而高特龍航空學校的主要訓練科目有機械、戰鬥、轟炸、無線電等。不過兩校學時均為8個月。畢業時,所有的學員都獲得了國際航行駕駛證,具備了初級航空人員的水準。

        1926年秋,天高氣爽,奉系28名學員匯集在法國南部的依斯特陸軍航空學校。集中學習駕駛和作戰技術。結業後,他們都在法國參加了實際戰鬥見習,在里昂編入法國正規航空軍第三十五團的戰鬥序列。他們的體質和技術都經受了嚴格的考驗,順利完成了轟炸、投彈、瞄準、掃射、空戰、無線電聯絡等各項實習課目。

        1926年底,正當這批學員進入最後實習階段時,張學良給機械處長徐世英打了電話說:請你馬上通知姚錫九。讓他把在法學習的28名航空學員,全部由准尉提升為中尉階級,並請姚錫九對學員們講清楚,回國後不用一年,只要盡忠職守。全部都可以提升為少校和中校……放下電話後,他才稍稍鬆了一口氣。

        原來,姚錫九從巴黎向東北航空處反映了一個情況,幾個奉軍的留法學員痛打了湖北某軍閥派到法國購買飛機的一個官員。這個人在購機期間,經常竄到奉軍留學生宿舍活動,進行引誘拉攏。想順帶摘幾名飛行員回去。結果。被幾個留學生飽揍一頓留學生還請求法國政府將他驅逐出境。

        這個消息引起了張學良的重視,他擔心的倒不是一個湖北軍閥,而是國民黨駐巴黎的黨部。他們也派出專人經常與奉軍留學生聯繫,宣傳一些國民黨的主張。當時,巴黎中文版《東方日報》館每天派人給這批留學生送報紙。報上不僅報導留學生的情況,而且還號召這些青年要為祖國、為庶民效勞,不要替軍閥賣命。

        1927年初。這批精心培養的航空人才結束了在法國的訓練,啟程回國。國民黨駐巴黎黨部也派人隨船與他們一同回國,一路上封官許願,試圖在輪船途經香港時爭取一些學員下船,轉道投奔國民政府。鑒於這些情況,張學良採用全部提升的策略,來穩定這批學員。在船抵香港前,他派徐世英、徐則林等人組成歡迎團赴港。船一到,馬上登船,然後舉行隆重的儀式歡迎他們的回國。這批學員身著嶄新的七扣軍裝,在歡迎團的護送下順利地回到北京,在軍團部渴見張學良。張學良把他們全部委以少校飛行員,作為骨幹充實到飛鷹隊。飛鷹隊是調來南口參加對國民軍作戰的。老隊長皮士良提升後,由徐則林接任。另外,還調到飛虎隊一批人。共組成了3個支隊,每個支隊有飛行員10~14名,飛機8~12架,機械士按機種配備。平均每機約三四人。飛機隊裝備以轟炸機為主,一部分偵察機也可以用作戰鬥。

        1925年,張學良在選派留法學員的同時,還從東北航校第二期學員中選派孫炎、姚東煥、張在善、李祥林4人前往日本下志津航空學校學習高級航空技術。1928年,他們畢業回國後,因級別待遇發生問題,意見很大。張學良得知,便把他們第二期資歷改為第一期畢業,提高他們的待遇,並派往航校擔任教官。張學良除了重視飛行員的培養外。還派潘玉明、杜乗林、於覺生等到法國學習航空發動機和飛機製造。以後,東北空軍還陸續派出少量留學人員深造。這些學成回國的人員都被委以重任,他們把外國空軍的先進技術、訓練方法引入東北空軍建設,確實使東北空軍水準有了較大的提高。這在當時國內還是領先的。

東北建立航空階段

        一、初期組織:自1918至1920年期間,東北輸入航空思想後,當局不斷收容及聘用中外籍飛行員,已有相當人敷,而由北京政府接收來不少飛機及器材,同時外商推銷歐戰剩餘飛機,各國廠商來東北表演,事後留贈或廉售亦多。

        二、據傳說:「東北最早一批飛機為大豆換來」,上文均曾述及,僅就航空方面之措施提供如下:
(一)隨同各軍事改進方式,途行軍隊化組成。
(二)除現有飛校外,另專派學員生赴外國學習飛行,以整批為原則,另外還獎勵私人留學航空,但以軍航為限。
(三)購置飛行器材及飛機。
(四)成立地勤專科訓練單位,加通信、照相、氣象及航空機械外,另指示東北大學增設航空系。
(五)東北航空及海航獨立。
(六)依計畫成立航空部隊,逐步充實,1922年張學良主持東北航空後,對經費及航空器材準備充實,惟飛行員羅致較難,除原設航校外,另於該軍招收徐世英等12人,赴法留學飛行,航機人員亦隨同赴法習「唐克戰車」及「航空機械」。

        1924年各軍校考選戰車科八十人,預定在國內專習法文一年出國,後因經費關係,減取為二十人,另加飛行八人,航勤八人,共三十六人,於1925年送法,東三省航校之王衞民、朱玉堂等,已於1924年以前畢業,此時東北航空各隊,仍是機多人少。

        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奉軍取得了勝利,東北空軍在戰鬥中發揮了作用。張作霖感到東北空軍要加以整編,擴充實力。為此,張學良進行了機構改革。於1925年將東三省航空處改組為東北航空處,設立總務、機械兩處,分掌事務和機務。以高紀毅為總務處長,周培炳為機械處長。同年三月,附設航空學校,由張學良兼任校長。教官有北京南苑航空學校畢業的趙延緒、王立序等,還有法國退役飛行員博賴等十餘人。至此,東北的航空軍包括多架飛機、正規機場、維修工廠、機械設備、航空人員、地勤人員、機械人員,以及訓練機構等,才粗具規模。

        三、中期東北航空之實況:1927年後,留法歸國之高志航、葛世昌等二十八位飛行員,以及機勤與製造術者十餘人,進入飛行部隊(飛鷹隊)以及東北航校二期之趙德玉、邢鏟非等三、四十人畢業入隊。

        同年,歸國之留日學習航空專科的孫焱、姚東煥等為陸軍成員(軍官),且曾受軍官養成教育,派學目的乃為學習空戰指揮,預選為爾後擴充兵團之指擇或幕僚人員,亦於同年回國。

        在中期全般均為東北在中原各方作戰需要。關於空地勤人員,常因傷亡而飛機損耗亦大,故東北航空多年以來建設儲備計畫,已於十六年達到高峯,計有陸上航空隊五,海上航空隊一。

        飛機方面:東北航空向法國購買“包代玆”十一型機七十架,該機為最新型之第一線機,裝有螺距機關槍裝設,為世界上較新者。當時各國以螺距射擊尚為祕密,其出售原因,乃係張學良與法武官羅克私人友誼而成為事實。該型機的確在中國及土耳其大出風頭。總理奉安時,法國部指派專人駕“包代玆”機到華,內爭已停,螺距間隙槍未能用過,因而減少許多空戰。

        此期中東北航空各隊人員及機敷均充實,當時稱標準軍機之“高德隆”五九型,則為飛行隊之練習機。東北航校之教練機為“茅斯”型,隨後又購進八十架“艾芙婁”高級教練機(即為勃萊蓋十四型),此型機東北航空前後購置數批,乃歐戰末期曾出盡風頭之優秀機,停戰後廉價傾銷於東北航空者最多,直至「九一八」時尚有未開封者。

        由於所稱之飛龍、飛虎等隊號不雅,遂於民國十七年改革編組,按國際標準,分兵科、特性、裝備改組為一個大隊,以徐世英為大隊長,下轄偵察、轟炸及驅逐三個中隊,此外還有兩個獨立中隊,一為外籍者(俄志願軍),以顧德連為隊長。另一海軍航空隊,初以霍英柯為海上隊長,後以黃社旺副隊長升任之。這時東北航校已改東北空軍大隊。航空材料廠改為地勤大隊與航空汽車隊,地勤大隊長為周德鴻。

        據估計,在東北空軍全盛時期,飛機累計約有“250架至300”。這在當時的中國是首屈一指的。由於部隊作戰需要,漸次擴充,通信隊及空中照相隊相繼成立。通信隊聘請本航空少佐牧野為隊長,姚東煥及李海青為副隊長。照相隊聘小野門為隊長,張在善為副隊長。此外尚設有一油料班,編制不詳。

        1928年6月,張作霖為日本關東軍陰謀炸於皇姑屯,旋即去世,張學良繼掌東北大權,於是年冬,通電易幟歸服中央,全國統一,國民政府在政治、軍事上已粗具規模。東北亦於是時成立陸、海、空三個專修班,考選兵科(兵種)之受有軍官養成教育成員,同時各班亦均交換兵種互訓如下:
(一)東北航校附設高級航空班:本班毅育目的原為深造,且與陸、海軍兵種聯合幕僚教育而使用航空隊者,選收資格須為飛行成員,且曾修業空軍飛校,以及陸軍講校與海校(海軍班)出身者,階級均為校級。其中受訓之偵察學員,必須為陸講校畢業者,如葛世昌、朱玉堂等。訓期兩年,學員十人(計航員八人、陸軍軍官二人)。
(二)東北航空偵察班:本班依據東北航空教育計畫,原擬於1927、1928年成立,但當時缺乏教授人才及專用飛行基地,延至民國十九年力正式成立。

        以上所述東北航空飛行部隊之整備,充實各航空兵科之必需專有附屬單位(如通信、照相等),均於本期整補訓練完成,已躋列國際標準,但各隊飛機隊“包代玆”外,餘均老舊。

        1928年初,對俄已有戒心,遂於該年全部更換“包代玆”型機。同年九月,中俄在國境滿洲里一帶空戰,方感對外作戰並不簡單,尤其飛勤人員素質及國際空用第一線各型機等,均應整備達到現代化,以與東北兵工業看齊。此時張學良辭航空督辦職,經選專人按整理處,航空項下遂行預備完成設施。

東北航空末期計畫與成就

        1929年時,東北航空鑑於防俄陸、空作戰之失敗,遂將軍事全盤改組,就其主要者為戰車與航空。同年成立航空司令部,由張煥相負責。在擔任中東鐵路長官時,曾行組訓鐵路員警及防俄人入侵,因此十八軍作戰時,準備尚週,始未全盤大敗

        張煥相上任後,經六個月的考察詳情,及徵詢外籍顧問意見,最後研究遂行整理虛原案之東航計畫,在相當時間後,遂著手甄別及淘汰飛行人員如下..
一、凡體弱及不良者。
二、無軍事空校養成教育之空勤人員。
三、現齡、學歷、飛技不適於飛行勤務及深造者。

        關於前述各項飛行員,均行編至安插於陸、海軍機關或部隊,其特有專長學識者,改調於行政部門。經過去蕪存菁之各級飛行人員,飛行技術良好,年輕體壯,尤以各航校畢業者,南苑三期以前均納入航校職務,其保留現役飛行員,皆係東航一、二期,以及山東航校十餘人,另有少數南苑四期者,在保留期間又補授陸空學術教育一段時間,此純為再教育準備。

        為使達成國際空軍標準,及按“陸整處”案,張煥相司令於到任時,部已預定籌畫東航全般教育,因曾向各外籍顧問諮詢及研討,並參照“焦代諾”之訓練日航成軍實績,樹立東北重整建教計畫如下:

        一、1930年4月,聘請日本藤田(潔)教官團來華任東北航校教官,當時所使用之飛機為“焦代諾田”型,牛堡爾(驅逐)八八式(法國高德隆八十型)輕轟炸機五十餘架,以及東航原有七十架之“包代玆”等機,供第一期學生訓練(六個月),隨後又績辦第二期(六個月),本期在未屆完訓時,即奉命參加討伐石友三之戰。

        二、東北航校高級班已於1930年畢業及加入再訓,現在臺尚有王衞民將軍及葛世昌等。同年又成立空中偵察班,招收學員八十人(講武堂畢業軍官),航空通信及航空照相班均在該年畢業。

        三、依照計畫預定完成四個航空旅,每旅轄兩個航空大隊,並設飛機製造廠,地址為北陵、渾河兩廠。

        四、東北與“德寒克”合作建設,1931年開工。其他材料班(機械士兵班)皆已成立,人數很多;因無資料,不詳!

        五、成立防空部隊並裁汰部分冗員。

        東北航校經過長期整訓,及曾對俄作戰之失敗經驗,例如1931年5月對石友三石家莊之戰,都以集團炸射攻擊,九機編隊生動,同時普遍使用螺距準確精度對空和對地。根據“陸整處”之航空計畫預定案均已如期完成如下:

        一、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夜襲瀋陽,佔領北大營各軍事基地。短期間,因我國整體政策,致東北三省先後倫陷,東北航空相繼遷入關內各基地,張煥相駐節北平,尚未完成學業之東北航空第三期,亦奉命加入筧橋中央航校第三期,接受飛行訓練,畢業後分別負責教育訓練,於對日抗戰期間著有功勳,戰續輝煌,現在臺者如陳御風將軍,即為該期學生。

        二、張作霖時代另派優秀青年赴國外學習航空者如下:

        關於東北航空派送外國留學者,前後計有三次,均為張作霖主政時期,在民國九年革新東北陸海空三軍的作法。當時張氏接納陸軍“整理處”,以及法籍顧問包可書的建議,而先行遴選首次赴法學習軍事飛行,其原案乃係參照日本聘請法國空軍“焦代諾”軍事航空教導團的辦法,包氏的建議:「一個軍航機隊含有飛行及機械人員。」繼因經費及人員,問題複雜,難以組成,決定先派飛行員生,根據法國空軍一個中隊為十九人,飛機十二架(內建制機九架、預備機三架),係基於戰鬥作戰方式而定。

        在召集選派員生時,乃根據「南苑航校」為藍本均自陸海軍上尉階級青年軍官中嚴格考選,而又注重儀容及品德情況下,選拔頗為不易。

        關於該部員生,在東北航空史上稱為留法第一梯次。現就記憶所及其人名為徐世英、陳鴻陸、潘大同、王紹棠等。在國內預備期教育時除法文外,事前已由包氏向法軍當局洽妥收訓。惟法空軍教育制度,須受過陸海軍校的軍官及軍士養成教育,且役齡應在23歲以內,故徐世英等均不合格。後雖一再託請法國駐華武官羅克(Cap, Rogue)代為交涉,徐等雖暫進「杜魯斯」飛校,畢業後卻仍礙於法國軍方規定,無法完成軍事航空學校學業,途於三年後返國。但對法國語文頗有造詣,張學良任東北航空督辦,對徐氏頗為信賴,而後東北空軍之創建,徐氏不無勞績。

        第二次選派留學的航空員就非常嚴格了。同年,張學良在東北軍官訓練班的一千餘名學員中,選中約八十人,送法學飛。入學首先學習法文,始能入法空官校,根依法軍規定,凡入官校者,不問中外學生,必須受有軍事養成教育,且有文憑,多數初習法文,且不斷淘汰,因此不合格自退改習日文,到民國十四年,僅餘二十八人而已。這次送往法國留學的共三十四名。除二十八名學飛行的航空員外,還有學習其他飛機製造學科的六名。

        因第二次直奉戰爭關係延至民國十四年四月送法國,二十八名航空員到法國後,分作兩部分;一部分進入法國西南克魯德亞的「高德隆」航空學校,共十名。另一部分進入了對身體條件要求更加嚴格的巴黎的「 莫拉納」航空學校,共十八名。

「高德隆」飛行學校

袁國維

葛世昌

陳慶榮

欒敬孚

唐英麟

白振麟

張英明

張文煥

張丙庚

張維漢(華威)

(以上十名)

「莫拉納」飛行學校

張念勺

姜廣仁

楊相林

蕭玉璽

宋長凱

楊逢春

王溥澤

齊驥良

王常立

王星垣

孫忠華

孫繼先

白景豐

尚景新

王中人

王玉山

葛世民(白冰)

高子垣(志航)

(以上十八名)

「昂黎約」飛機製造學校

于天民

杜采林

張少傑

潘玉明

宋連珍

石欽廷(入學後因學歷,校方飭退回國)

        而入「義斯特」高級軍航校只有二十七人,聯隊見習時分為兩部隊不詳述。

        當時飛行養成教育為初級班、士校、飛校各為一年,高級(官校)飛校六個月,射擊空校三個月,以及見習六個月。

        「莫拉納」航空學校的教授方法是最優秀的,使用的教練機也是最新式的。教練機是「莫蘭」工廠自己製造的。學習的科目有:機械、駕駛、實習、法文等。高龍特航空學校的學習科目有:機械、戰鬥、轟炸、無線電聯繫等。學習時間都是八個月。畢業後,兩部分學員都獲得了國際航行駕駛證,具有初級駕駛人員資格。於民國十五(1926)年秋,兩部分學員都轉入法國南部的「依斯特」陸軍航空學校訓練,學習駕駛和戰鬥。

        結業後又轉道里昂的法國正規航空軍三十五團,參加實際戰鬥見習。實習的項目有:轟炸、投彈、瞄準、掃射、空中戰鬥、無線電聯繫等。法國飛校仍按歐戰慣例,滿足定數標準時間即可結業,較具有彈性,但不能縮短時間大於五分之一,據聞此制英、義亦同。該批學生較上批為優秀,所以於民國十六年初,結束全部訓練專案,啟程回國。

        這批留學生受到張學良的高度重視。在學習期間,就把他們的軍銜由准尉提升為中尉。回國後,很快提為少校或中校。對他們在階級、工資、生活各個方面,都給予滿足。他們在奉軍的航空事業上也確實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第三梯次派送留日航空軍校,本批之原送目的乃為供作幕僚,其役齡較大,如姚東煥為保定軍校八期,葛世昌為「講武堂」早期生,在日受訓初為“立川”飛校,後入“下志津”航空偵察學校,隨後又入戰術判讀以及空軍通信等短訓(六個月),計有孫炎、姚東煥、李笑天、張在善、葛世昌等。回國後分發部隊見習,於「九一八」後均去新疆。

        東北航空空勤偵察班於民國十九年成立,招生八十人(資料欠缺),均為講武堂修業者。

        航空照相班與航空通信班,起初各予獨立,在民國二十年時擬合併成立專校,因局勢大變,當時照相判讀對戰術貢獻價值甚大,惜陸、空軍未多加用,效果未能擴大發揮。

        東北航空學校於民國十一年建校,由於事經多年,人事及戰爭關係,各項資料多數消失,僅憑記憶及個人日記等,略計如下:

        第一期為民國十二至十四年,約計畢業員生四、五十人,今記憶所及如下:王衞民、王維祥、王唯一、王聚有、王榮光、金恩心、吳集賢、沈永祥、姜興成、佟明倫、閃國訓、明世功、張煥鈞、聶恒玉、穆文閣、朱玉堂、田雨恩、趙文儀。

        第二期(約四十人,民國十五至十七年):邢鏟非、寇占江、英光烈、楊君敬、趙德玉、田雨春、吳光斗、張樹炎。

        第三期(約四十人,民國十九年入學至二十二年編入中央航校第三期):陳御風(步雲)、李向陽、閔學武、曹志瑚、安錫九、文魁連、祝鴻信、江樹威。

        東北航空高級班自民國十七年至十九年,計十人(陸二空八),分兩年期,第一學年為空軍偵察,第二學年為幕僚(指揮參謀),計有王衞民、葛世昌、袁國維、張念勺、王玉山、田雨思、朱玉堂、張樹炎等,尚有陸軍軍官四人,每期各二人。

        東北航空之建立:張作霖兼併吉林、黑龍江等省。孫烈臣、孟恩遠後,處於日俄兩强,環瞵窺伺,國際情勢險惡,又幾次入關參與國內戰爭,而張氏雄心萬丈,故而虛心納實,對軍政之革新,更是開誠選才,故對航空兵種之重視,大力擴充,選賢與能,使東北空軍在中國空軍史中佔有一頁,誠非偶然哉。

(撰稿葛世昌先生)

        編者按:東北空軍撰稿葛世昌先生,於1925年經北洋政府考法送國軍航,1927年歸國任空軍少校飛行員。1928年入東北航空高級班受訓兩年,復於民國十九年入日本「藤田航空教導團」受訓六個月。

        1932年編入「中央航空」,改敘為空軍中尉,任航空戰術班戰術教官,旋晉升上尉。1934調洛陽航空分校任飛行教官。1937年調任第六大隊參謀,後升任大隊附;同年九月調升空軍北支隊參謀長。1938年調空軍官校編譯科任少校科長兼戰術教官。1942年升任航委會參事。

        抗戰勝利後,於1945年調駐越南地區司令部中校參謀長。1946年調瀋陽防空司令部上校處長(編階為陸軍少將),1948年調臺灣民防部副司令。1953年調回空軍總司令部任綸審委員,至1961年限齡退休。

        葛先生適曉英、日、法語文。曾將「盧日隆」轟炸戰術、法國地上勤、偵察等三種法文本譯為中文「獨立空軍戰略戰術教程」。另譯「林克」機訓練教材及民航目錄各一種,並編譯空軍禮儀須知等譯述工作,並於空軍雜誌分別發表。其中以空戰儲備要旨之「三梯次造兵基數主義」一書,對禦侮敉亂,評估有重要意義。

(摘自中國的空軍 傅瑞瑗)

東北空軍之成立及其結局

東北航空軍的沿革

(一)東三省航空處的成立

        東北政權原來沒有空軍,只在1917年,蘇聯十月革命期間,沒收了幾架竄人國境的帝俄殘缺不全的飛機,並俘虜了數名白俄飛行人員,也未正式利用。通過第一次直奉戰爭實踐,オ認識到空軍在軍事上的重要性。1921年初,東三省航空處成立後,任命喬康雲為處長,趙延緒為總教官,先後購買英制“愛佛樓”教練機,和法制“高德隆”練習飛機共20架,並聘請法國人布列和北京南苑航空畢業學員皮思良等為教官,同時招考中學畢業生50名,利用瀋陽市東郊區東塔南面當時農業試驗場空地,開闢飛機場,辦起了東三省航空學校,培訓航空專業人オ。

        第一次直奉戰爭以後,張學良和郭松齡所部奉軍第二、六兩旅,素質優良,軍容煥發,形成了東北軍新生力量。張作霖為了加強東三省航空處的領導,加速航空人才的造就,任命張學良旅長兼充該處總辦,並由第二、六兩旅中選送青年初級軍官12人留法翁熱裡廈航空軍校。在學習中,經過嚴格考試,其中3人的體格條件不夠,改學坦克;一人在長途飛行中飛機失事喪命;學會駕駛技術、偵察知識和轟炸能力者只有8人。1925年回國後,都被委為東三省航空處上尉隊員。

        1925年夏季,張學良親自培訓的東三省航空學校第一期畢業學員,已有40餘人當上了上時隊員。他們在1924年秋,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曾同教官們參加過榆關戰役。雖未正式建軍,在這個階段裡,東北當局又購買了一批飛機一一法制“布列蓋”16架,“高德隆”10,並接收南苑航空學校的一部分飛機和航空人員,從而專業幹部和各式飛機的品質俱增,遂在東三省航空處總辦張學良的領導下,建立了五個航空隊:飛龍隊、飛虎隊、飛鵬隊、飛鷹隊和飛豹隊。張學良兼飛鵬隊隊長,徐世英充隊附,其他隊長由章斌、趙延緒、皮思良和趙陸諸教官補充。東三省航空處內部設有總務、機械兩處,總務處分為五個科分掌教育、副官、經理、醫務和編譯等業務。機械處設有兩個科,分掌器材出納和保管等業務。此外還有工廠和航空學校,工廠內設有兩科,分掌設計和製造等業務。航空隊的編制:上校、中校隊長1員中、少校隊副1至4員;少校、上、中少財隊員8至10員;中尉副官1員;上尉軍需軍醫各1員。

        由於當時的航空技術幼稚,工作人員麻痹大意,在這一年中,航空處發生了許多事故。在夏季某一天上午,張作霖突然出現在飛機場上,事前並無通知。為了表現飛行的成就,緊急組織成“表演賽”,給他表演了各式飛行技術。不幸進行表演編隊飛行節目中,兩架鄰機相撞,一個駕駛員是李坦,當場殞命;另一駕駛員曾學澤腳骨折斷了,經過年餘醫治,無效死去。過了不多日子炸彈庫又爆炸,犧牲了3個庫員,並將附近民屋炸毀了不少。

(二)東三省航空處的建軍

        1925年秋,張學良將飛虎、飛和飛鷹3個隊組織成軍成立東北航空軍司令部,司令由張學良自兼,任命馮英為參謀長,司令部設在昌黎。飛豹隊調往濟南,歸張宗昌指揮。先是1924年秋,直奉戰爭結果,東北軍全面勝利了。當即乘勝過津南下,先後獲得了河北、山東、安徽和江蘇等4個省地盤。張作霖懷著驕矜自滿的心情,對於所部將領,論功行賞,分配戰爭勝利果實。特任李景林督直,張宗昌督魯,姜登選督皖,楊宇霆督蘇,竟使汗馬功高協助張學良形成東北軍新生力量的郭松齡向隅。

        1925年楊宇霆首先被五省聯軍司令孫傳芳所部驅逐了,狼狽逃回奉天,姜登選的地位也隨著而動搖。張作霖為了挽回頹勢,又令郭松齡南下增援,而郭在天津卻按兵不動,從而釀成了郭松齡反奉事件。郭松齡在灤縣槍殺了剛從安徽逃回的姜登選,率領著幾乎全部的東北軍,以“清君側”為號召,倒戈相向。張作霖大吃一驚。

        當時大家看情形不對,乃由馮英親駕飛機飛往灤縣偵察,回來就發佈命令,能飛的即飛回錦州,不能飛的就上火車回去。於是這群不明真相的空軍幹部都飛到錦州東大營操場。那裡毫無航空設備,在寒風凜冽季節中,經過一夜時間,第三天張學良專車過錦州的時候,馮英把飛機損壞情形彙報了,張學良卻和顏悅色地寫一個便條交給馮英:“飛機是三省的民脂民膏,留著吧,勿用焚毀。

        張學良為了抗擊郭松齡軍隊,曾到興隆店視察地形,結果決心在巨流河之線部署軍事,並命令所有航空人員均回瀋陽,把能飛的飛機帶到巨流河東岸,聽候命令。

東北空軍參加各次國內戰爭

        1925年11月間,郭松齡在灤縣舉起了反奉的旗幟,曾獲得馮玉祥的支持,協助軍餉20萬元。直督李景林當時雖也表示同情,後來,因與馮玉祥所部發生磨擦,又轉變為敵對態度;同時,郭軍發動反奉後,其先鋒部隊一一高毅紀旅由於行動遲緩,消息洩露,兵到山海關,即被駐守該處的張作霖軍所阻擊,從而前進遲滯,原擬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沖過山海關,直搗瀋陽的計畫,竟成泡影了。郭軍在後顧多憂,前進遲緩的同時,曠日持久,軍鐧無著,天寒地凍,軍裝不能及時補給,各方面都臨著嚴重的危機。郭軍退到達溝幫子以後,當即派遣一個支隊,向營口挺進,企圖襲擊瀋陽的背側,竟被日本帝國主義以中國軍隊不得侵入南滿鐵路沿線兩側30裡地帶為藉口,阻止郭軍前進,同時張作霖又將瀋陽僅有部隊—軍士教導隊和其他零星部隊等全部調往前方,黑龍江的王水清的騎兵旅也奉命馳赴前方助戰,迨郭松齡的指揮車(指揮車設在一列車上)到達白旗堡時,張學良的司令部已設在興隆店了。

        出根據張學良的指示,由徐隊附率領下,把航空處所有的飛機整理出六架,指歸飛虎隊使用,並領導這個隊到達巨流河,把它東岸的一個獨立家屋南方曠地,權作飛機場。每日起飛,散發號召郭軍棄暗投明、署名張學良的大批傳單,在分裂郭軍內部和孤立郭松齡方面起了決定性作用。郭軍在五里霧中的中下級軍官和士兵們,瞭解了張學良親自在興隆店指揮部隊和郭松齡的反奉情形,巨流河張軍的實力就一天天多起來了;同時王永清率領一部騎兵猛衝郭軍陣地,突破缺口,以快速的行動,沖向郭松齡的指揮車。郭氏夫婦被迫棄車逃走,追隨他們青年兵衛隊,毫無戰鬥カ,因而王永清跟蹤急追,終將郭松齡夫婦生擒于某村農民的菜窖中,報經張作霖的指示:將郭松齡夫婦就地槍決,屍體運到瀋陽,並在小河沿廣場暴屍三天。郭松齡反奉戰役,就此結束了。時在1925年12月間。

        郭松齡反奉事件結束後,空軍當即復員,裁撤了空軍司令部,並將遺留在昌黎和錦州的器材和殘機等,都交航空處接收,陸續運回瀋陽。這次事變,當時曾有人說:這是東北軍實力大演習,首先來一個總退卻,然後又分東西兩軍,演習“遭遇戰”。戰事結束後,東西兩軍都有功,凡幸生還者一律升官發財。

(一)參加張馮爭雄戰役

        由於郭松齡反奉,削弱了東北軍的實力,馮玉祥即乘機崛起,取代了東北軍在關內一切權力。張作霖為了恢復勢力范圍,於1926年夏率東北軍再度入關,形成了東北軍和西北軍的國內戰爭。徐世英奉命領導飛虎隊追隨張學良的鎮威第三、四方面軍團,由錦州向昌黎、天津、北京等處節節推進,壓迫西北軍撤離廊坊,退出北京,以及進攻南口等戰役,飛虎隊都參加了。因為屢戰屢勝,東北軍既擴充了地盤,同時把北京航空署也接收了(航空署當時系統本屬中央政府一個單位,因人事關係,一切政令悉由東北航空處操縱)。重新編制人員如下:

        簡任劉兆周為航空署署長,越延緒為軍事廳廳長,邢契辛為機械廳長,沈振榮為經理廳廳長,XXX為航運廳廳長,葛世平為參事室參事,梁上桷為總務處處長,金明藩為航空學校校長…

        1927年初,第二期留法航空學員畢業回國,代理總辦周信炳派徐世英到香港歡迎。原領導留法學員出國留學監督姚錫九,故造謠言說:“學員們已被廣東當局拉攏,不願回瀋陽工作;周獲得這個密報後,才請准張學良派徐前往的。”實際上卻是姚錫九個人投靠蔣介石,不回東北了。這批學員是在1925年經張學良由東北講武堂的學員中選送的,其中28人學航空,4人學機械,2人學陸軍。學航空的是由法國易士特航空學校畢業的。徐把他們帶到北京軍團部,謁見了張學良軍團長,均被委派為少校隊員,以他們為基於擴編飛鷹隊。飛鷹隊是在南口作戰調來的,原來隊長皮思良正在患病中。當派徐世英接收了這個隊,並調飛虎隊一部,組成擁有三個支隊的飛鷹隊。支隊的編制是:飛行大員10至16人,飛機8至12架,技工按機種,每機2至4人,飛機性能是偵察和輕爆炸。

(二)參加豫區和與直軍的混戰

        由於東北軍節節勝利,張作霖遂於1927年6月以鎮威上將軍的八面威風,在北京就任了安國軍大元帥。他就任以後,命令威軍繼續南下,為了進一步擴張勢力,爭奪地盤,徐所領導的飛隊,也隨同第三、四方面軍團直達河南衛輝,利用那邊的飛機場協同部隊作戰。

(三)下河南與直軍新雲鶚部隊的戰爭

        當于珍的第十軍從開封敗退時,張學良親自指擦的第十六、十七兩軍即馳赴增援,一鼓作氣地打過黃河橋,取得了鄭州。徐世英隊長在衛輝車站,送走了張學良、韓麟春二位軍團長。張乘專車一列北上首都報捷。韓乘另一列專車南下鄭州坐鎮。隨後徐隊長率領飛機三架,在鄭州的直軍飛機場降落,發現那裡有三個大席棚,都滿裝“大維梅”飛機和器材,並有二十幾名技工士兵和一個副官看守。他們對徐隊長說:“好幾個月沒發餉,兵都跑了。”當時徐隊長拿出一大把中交鈔票,交給他們分用,並附他們好好看管。這時那個副官特靠近徐隊長說,城裡有便衣,叫他小心。徐趕緊到軍團部,把這個消息向韓軍團長彙報了。韓命令徐隊長把飛機帶回衛輝,……他的話還未說完,徐世英問軍團長現有多少兵力在手裡?韓說:“沒留預備隊,多半衛隊都隨張軍團長去了。”當時有一個參謀插言道:“最好今夜組織些伍示威,天亮就好辦了。”韓軍團長採用了這個建議,正在這個時候,忽然聽到了槍聲,而且逐漸緊迫;隨後傳來消息是:“黃河鐵橋斷了。”敵人裝甲車闖過了步兵線。韓軍團長命令軍團甲車大隊,及時放炮頂上去。我們炮兵射擊術真高明,一炮打穿了直軍的三個車廂,300多人全部震死了。

(四)鎮威軍繼續南下,過許昌取上蔡

        飛魔隊的第一支隊,奉命由王聚有少校支隊率領,飛赴津浦線授助張宗昌和化敵為友的孫傳芳。我們把鄭州飛機場上三個席棚的飛機和器材等全部運回瀋陽了,這是曹錕賄選總統向英國借款購買的飛機。搬到鄭州,他們算是戰利品吧!

        就在這個期間,飛鷹隊偵察不到隱蔽的敵人,不能完成任務。由於隊員們一時的衝動,全部進行低空搜索時,造成了幾次傷亡事故。隊員欒敬孚在一次低飛搜索時,遭到了敵人步槍射擊,一粒子彈打進下頦,炸在口裡,他仍堅持飛回原出發地點。徐隊長把他從飛機座裡抱出來急救後,用專機送到北京,經過三個多月的積極醫療,他配了一隻假眼,面帶笑容,又和我們相見了。隊員白振林低飛撞樹犧牲了,他原想在樹林裡能找到“獵物”,偶一不慎,卻是“白震林”了。其他隊員白半橋和王澤普同時在空中燒死,人機俱成灰燼!

(五)晉奉戰爭

        1927年秋,河南地區的戰爭情況在變化著:進入上蔡的鎮威軍全部被俘了;在河的炮兵指揮官一一陳琛並未發現敵人卻自動地棄炮焚機,企圖脫逃,當被軍團部就地槍決。當時風聲唳,謠傳南軍有飛機。即由高子恒(高志航原名)、張英明在徐隊長率領下,負責戒備。他們駕駛了3架飛機,飛個大巡環,並沒見一個飛機,也沒發現地面上有機場,不過是庸人自擾罷了。

        在保定聽到軍團人們說:我軍沒有宜傳閻錫山不可靠,馮玉祥的西北軍想報仇等等,我軍才縮短戰線。今天看來,那純是帝國主義間的矛盾,也就是英、美與日本殖民主義勢力均衡上起變化。在五色旗和青天白日旗之間,幫兇們只不過作它們不同的活動目標而已!閻錫山這時也認為有機可乘,有利可圖,放棄了門羅,調遣了大軍,矛頭指向保定;同時,西北軍出潼關,沿隴海路東下,過洛陽,聲勢浩大通人。經空軍偵察證實後,軍團當即作出戰略的調動,飛鷹隊回保定。誰料浩浩蕩蕩東下的晉軍,卻在保定附近吃了個大敗仗,翼晉軍總司令的關防成為軍團部戰利品。

        這時,飛龍隊也調到保定,用以補充飛鷹隊,並將飛隊改編為第三、四方面軍團航空大隊。這時晉軍傅作義部竄入涿州,城屢攻不下,張學良曾親飛涿州上空偵察,只看一片灰房;死氣沉沉,連一個活動目標都不見。以後根據張學良的指示:不准空軍向城裡投彈,炮擊也不許可,只准圍困。傅軍困守孤城達3個月之久,在1928年初,才被解決了。

鎮威軍出關

        1928年初,中原混戰局面日趨擴大:在隴海路方面,由原來的晉奉戰爭,發展為東北軍與閻錫山、馮玉祥聯軍戰爭,東北軍已處於不利地位;在津浦線方面,蔣介石的北伐軍迫近了濟南,東北系張宗昌和孫傳芳部隊也陷入了困境。當第三、四方面軍團把侵入彰德的西北軍擊退時,而日本帝國主義已出兵於山東半島。張宗昌所部一槍沒放,就放棄了濟南,震動了北京。因而,時局急轉而下,呈現著顯著的變化。張作霖即通電全國,停止內戰,一致對外,並令鎮威軍部出關。

        航空大隊各部屬,有的直飛昌黎,有的上火車列入兵車縱隊,向山海關前進。山東的航空人員由他們司令聶恒玉率領,也都飛到昌黎。聶恒玉是東北航校第一期畢業的能手,當飛隊第一支隊奉命在津浦線助戰時,他曾擅自投效於張宗昌麾下,被任為他的航空司令,脫離原組織。

        這時徐隊長和聶恒玉駕著飛機在灤河灘上降落,找到了軍團部。當協同晉見張學良時,適張學良躺在本炕上和坐炕沿的楊宇霆談話(楊已任為第三、四方面軍副軍團長),看到徐聶等進來,即翻身向裡,露出了新剃的光頭來。當時楊宇霆站起來對他們說:“少帥不舒服,有事對我說。”並告述他和聶恒玉先在昌黎待命。原來是張作霖於1928年6月3日由北京乘專車回瀋陽,當專車在4日通過皇姑電附近南滿路和京奉路交又點地道時,被日本軍閥預置的定時炸彈爆炸身死。這種消息,早經鐵路員工傳到。當我們看到張學良剃光頭時,就證明瞭,這個消息是正確的。在這個時候,灤州與昌黎間的兵車絡不絕,一列接著一列,但為臨敵脫逃、放棄領土、反而被黑龍江地盤的張宗昌所阻,經過肅清後,兵車才陸續向東開動,先後出關了。

        回想張作霖自統一東三省以來,正和全國軍閥一樣,窮兵黷武,爭權奪利。在這十幾年中,曾率東北軍二次入關,發動兩次直奉戰爭,終於釀成中原混戰局面,給人民帶來了嚴重災難。到了他四面楚歌時,日本趁火打劫,出兵於山東半島,他才如夢初醒,通電全國,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可惜為時已晚了。

東北空軍大隊

(一)東北空軍縮編為大隊

        1928年夏,在張作霖喪事期間,徐隊長順便向張學良彙報了當時空軍情況,張沉默了好久,才對徐說:“航空你好好辦吧!再不是從前那樣了。”語音淒慘,隨後他哭了,徐也隨著落淚。

        1928年11月4日,張學良就任了東北保安總司令。那時徐正血氣方剛,敢想敢幹,他根據當時情況,硬把東三省航空處和軍團航空大隊縮編為東北空軍大隊。大隊的編制是:

        上校大隊長,由徐世英擔任;上、中校大隊附三名,由上校周德鴻(留日工專)、中校王聚有(沈校一期)、王紹棠(留法期)擔任。分掌技術製造、教育、軍事等業務。

        大隊部設有參謀、副官、軍需、軍醫、軍械等五個處和一個編譯室;內附出版部。把原來飛龍、飛虎等隊一律改為番號。

第一隊:重爆炸隊,中校隊長陳鴻達(留法一期)。
第二隊:偵察爆炸隊,中校隊長姜興成(留法二期)。
第三隊:偵察爆炸隊,中校隊長葛世民(留法二期)。
第四隊:偵察隊,上校隊長雷根(入籍白俄)。
第五隊:戰鬥隊,上校隊長聶恒玉(沈校一期)。

        重爆炸機是以360×2HP“大維梅”改裝的;偵察輕爆炸隊用“包帶之”、“布列蓋”和“容克”等雙座飛機;戰鬥隊用“司巴特”、“福克”等單座機;偵察隊用“布列蓋”和“高德隆”等雙座機。

        工廠廠長:中校王維祥(沈校一期)。

        教育班教育長:上校陳海華(南苑二期)。

        把這個班納人軍事教育系統,名為東北講武堂航空教育班。並由大隊長兼任航空班總隊長。

        探照燈隊,由原屬衛隊統帶部撥還空軍高射炮連建制。

        攝影班……。

        衛隊連……。

        這個編制經奉張批准了。所有編餘的人員等,均安排在總司令部內。經費定為每月6萬元,但實際上仍沿前航空處的傳統慣例,實報實銷,並無嚴格拘東性。

積極整改大隊全面業務

        由於東北空軍在連年中原混戰階段中,各處助戰,無暇休整,軍風紀急劇下降,所有工作人員,概多自由散漫,忽視紀律,甚至在飛行幹部中,竟有多人吸食鴉片,不務正業,浪費國家資財,致飛行事故不斷發生。殘機陳舊,塞滿機棚倉庫。為了恢復正常軍風紀和急力整改全面業務,大隊曾發佈集體戒煙令,軍醫衛兵齊動員,以便剷除這種毒害。結果,有的真戒除了,有的戒除後又吸,還有變本加厲竟墮落到注射嗎啡而死亡的。

        大隊還發動全力,把機棚倉庫翻個身,曾整理出十幾台可用的飛機,也清查出很多銹毀的部件。原來的飛機場面積較小,跑道既短,機棚又狹,深感不便,因而把它東南兩面大加擴展。同時延長跑道,擴建機棚,並恢復了停辦已久的航空俱樂部和《航空畫報》。通過一系列的積極改進,面貌稍有改觀。

(三)整改後的大隊情況

        1928年秋,大隊第三隊奉命出發滿洲里,協助黑龍江軍平定蒙古郭道甫事件。這個隊在那裡盜賣了給養和汽油,獲得贓款的就娶小老婆。張學良獲得這個消息後,及時派人前往查辦,結果隊長逃跑了,遺缺即以王聚有調充;娶女人的雖受處分了,但是他們仍是藕斷絲連。到了當年12月29日,東三省易幟後,張學良就任東北邊防司令長官,遂將東北保安總司令部改為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並將上述的航空編餘航空人員,編入該署航空科。

        1929年初,前航空處經購的法國“包帶之”飛機20架運到了,並隨來法國技師一人,指導安裝。資本主義國家的陋規:經手人買貨的有回扣,驗收的有報酬。當時大隊是這批貨的驗收者,曾得到法國軍服料四箱和法制微型小汽車三輛,都為大家分用了。領導機關認為大隊獨吞了這些報酬,當然感到不滿,但是他們很多人也都穿上了這批軍服料。正在這個階段,沈校第二期學員畢業了。他們是20人學航空駕駛,16人學航空機械的,都分配到大隊裡見習。同時張學良在1927年考送日本留學航空偵察的姚東煥、李笑天、張子餘和孫炎等四人也都回國了,大隊裡增加了新生力量。

        不守紀律,忽視操作規程,從而藝低膽大,故意還能,以及麻大款等,雖都是專業幹部造成飛行事故主要原因,但與當時的工業水準太低,機器時常發生故障也是分不開的。同時,勞動組織不健全,責任不能劃清,事故發生後,懲罰不明,難期後效。例如1929年春,大隊正在學習飛行啟動的時候,潘大同(留法一期)帶著徒弟趙德玉(沈校二期)學飛“大維梅”,違反練習規程,搭乘了技術人員和家屬5人。由於搭乘增加機荷失速撞在地面起火,除趙德玉被丟出機外,其餘5人,當時都成灰燼,慘不忍。事後追究責任,本應陳鴻達隊長直接負責,但因責任不清,無法認真分析原因,卻把錯誤推在死者身上。又如在同年夏季,正當雨水連綿,河水暴發時,徐隊長因母病重,竟擅自駕機前往(江陽)探親,找不到飛機場,乃誤落水中,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這時,大隊請准張學良在人事調整情況下,以水陸兩用飛機12架,編成水面飛行隊,開始在葫蘆島練習,以後,撥歸東北海軍青島艦隊指擇。到了秋天,大隊奉命組織赴日參觀團,由各科專業幹部12人組成。到達日本後,參觀了兩處飛機製造廠、航空連隊和就空學校等。當時,日本航空尚未成軍種,正在培育期間。參觀歸來,曾由周德鴻大隊副主編個參觀小冊子,留作參考。

參加中東路事件戰役

        1929年秋末,由於中東路事件,中蘇局部戰爭在北滿爆發了。大隊奉命派飛機兩隊,前往黑龍江助戰。當將第二隊分配到東線,歸丁超指揮;第三隊往西線,由胡坤領導。北滿地區冬季降雪較早,氣候特別嚴寒;同時,東北空軍過去均在關內作戰,毫無防寒設備,到了戰爭激烈階段,黑龍江軍韓光第旅長陣亡,急待空軍助酸時,飛機卻因故不能起飛。張學良派徐隊長急到前方視察情況,首先到東線下城子,把隱在秫堆裡的飛機,搞開車起飛了。丁超感到興奮,大請其客,徐亦在被請之列。隨後,徐又轉到西線的西安嶺,在那裡空軍第三隊的成績還不錯,完成了幾次任務。徐在下城子宴會時,酒後說大話,丁超急電張學良,把他調回,以免惹事生非。

東北空軍司令部的成立和東北空軍的結局

        張學良就任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以後,適值蔣介石與錫山、馮玉樣聯軍進行激烈戰爭階段中,兩軍相持日久,勝負難分。張學良擁有東北軍的實力,何去何從,舉足輕重。因此,雙方各派代表長期住在瀋陽,千方百計地爭取張學良的內心同情和實力援助。不過久經風霜的張學良,對於內戰早經深惡痛絕,同時,父仇念切,熱望國內統一。當時他認為,蔣介石尚有正統的形勢和統一中國的可能,當即不顧東北耆宿的反對,表明了援蔣的態度,並以1930年9月東北軍第三次人關的實際行動,援助蔣介石消滅閻馮集團。從此整改東北陸軍旅為師,列入國民黨軍番號。東北航空軍大隊部,改編為東北空軍司令部,張學良兼任司令,徐世英為副司令,陳海華為參謀長,並派中將參議官張煥相為代理司令到部辦公。原大隊所屬各部門,都無變動。

        張煥相原系留日陸軍士官學校步兵科畢業,歷任部隊機關參謀和參謀長等職。在任哈爾濱行政長官時,因為他剛愎自用,桀驁不馴,曾被吉督張作相驅出後,即在東北司令長官公署任軍事參議官。他到部辦公未久,和徐世英副司令意見不合,發生磨擦。1930年秋,由各隊組成的“教導隊”畢業了,當在長春畢業演習時,又造成了與徐世英不可調和的爭端。事聞於張學良長官。張認為徐的態度不當(徐對張學良長官表示:“他和張煥相一個槽子拴不住兩個叫驢。”),在同年11月間把徐交由衛隊統帶部看管。到了1931年初,才恢復自由,並任徐為長官公署軍衡處處長,至此徐世英脫離了自以航空為終身職業的前言。

        以後,東北空軍又添聘了數名日本教官,逐漸把學的法國的皮毛,又染成日本的皮色。1931年九一八事變,這個帶有雙層皮毛的東北航空,和東三省兵工廠一樣,統交給了日本軍。那些專業幹部們與一般流亡者沒有什麼不同,都跑到北京。1932年春,將這批飛行干部70餘人,全部交由杭州航空署,一部分配於筧橋航校當教官;一部分改委為地勤工作者。從此,東北空軍就成為歷史上的名詞。

摘自:舊中國空軍秘檔  作者:沈振榮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空軍聯合作戰部隊 中國飛虎研究學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