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航校之開創

        「雲南航校」開創民國十一(1922)年冬。當時雲南省督軍兼省長是唐繼堯,雄才遠略,冠蓋一時,曾發動護國護法諸役,功在國家。其對於整軍經武,不遣餘力,深知未來戰爭,將趨向於立體戰爭,乃響應國父「航空救國」之號召,積極建立航空學校,開闢機場,于昆明南郊四公里之巫家埧,建造校舍,設定機庫及學校,一切裝置,即招考國內外優秀青年,及延聘國內外學者、技術人員。雲南航空學校之序幕,從此揭開,與當時之東北、廣東、南苑各航空學校,不分軒輊。        建校初期,遠至法國聘請曾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有作戰經驗之飛行軍官,擔任飛行教官及顧問,同時向越南及海外羅致機務人員,擔任飛機修理維護,及機械學理之講授與實習。同時,在法國訂購當時最優良之「貝勒格」轟炸機為高級教練用,「高德隆」機為初級教練用,開始訓練。

        雲南航校在唐氏大力支援下,無論訓練器材、訓練裝置、師資教具,皆夠水準,所以在北伐、剿匪戰役中,較之先期成立各校之飛行人員,並無遜色。

        雲南航校開辦第一期之後,很快即招收第二期學生。但延至民國十九年及二十一年,才招收三、四期生,以及技術士訓練班,為我政府之空軍,增加一分力量。

各期學生入學及訓練概況

        一、第期開辦之初,以雲南護國護法之聲譽影響所及,全國熱血青年,不遠千里,紛紛來滇投考,甚至韓國愛國志士,亦踴躍前來參加。所以,第一期學生,有韓國、江、浙、粵、川、黔各地男女青年。然經嚴格之訓練後,畢業者僅二十六名,其中飛行科十二名,機械科十四名。第一期畢業後,正值北伐開始時,部分學生前往投効,參加北伐工作。北伐完成後,隨即參加討逆、剿匪各戰役,英勇效命,著有勛績。至於韓籍學生部分投中央,參加國空軍行列,韓國於二次世界大戰復國後,均返國任職。我政府遷臺後,韓籍女性“權基玉”銜韓政府之命,來臺洽公,尚熱誠訪問在臺雲南航校同學。

        二、第二期同學於民國十二年冬,繼續招生,但正值「黃埔軍校」蓬勃發展,有志心青年,踴躍投考「黃埔軍校」,滇中青年亦不例外,因此第二期報考人數,遠不如第一期之踴躍。但由於訓練器材較前完備充實,師資亦較前加強,故錄取人數,反較第一期為多。二期於民國十六年畢業,飛行十五人,機械科二十三人。

        當時雲南軍、政當局,即以雲南航校第一、二期畢業學生為骨幹,並羅致國內有航空經驗人員,編組為雲南航空隊。施以空中偵察及空中轟炸訓練,並擔任省內作戰之轟炸及偵察工作。時值唐繼堯氏病逝於昆明,自民國十六年至十九年內戰迭起,龍云執掌雲南政局以後,方稍現安定。龍云大力整頓航空學校開始準備續辦雲南航校三期。

        三、第三期於民國十九年十二月開始招生,當時報考人數相當踴躍。惟因限於人力物力,錄取學生僅五十一人,其中女性十一人。學校教育,已不如一、二期時,具有完備規模,訓練用飛機,政用美國製造之雙排並座雙翼教練機,效能良好,穩定性大,與當時中央航校之初級教練機「弗力特」頗相似。飛行教官由雲南航校一期畢業人員擔任。至於學科及機械教官,亦以一期機械科畢業人員擔任。除入伍及軍事訓練外,飛行及技術訓練共一年半。至民國二十一年十二月畢業,即編入雲南航空處服務。

        四、第四期於民國二十一年十月開辦,學生三十人,全部由雲南講武學校二十二期考選,因在武校已接受軍事教育,進航校後,免除入伍訓練,仍以三期時期中之飛行技術學科等教官,繼績施教。在校一年半,至民國二十四年二月畢業。畢業學生計飛行科二十人,機械科十人。

        第四期訓練所用飛機,又改用法國製法之「波臺斯」單翼座艙式。教育進度、設施,均與三期相同,教官全為一、二期同學,此時已無外籍教官任教。

        五、技術士班之訓練:為適應各期飛行人員之訓練,以及各種飛機之修理維護,有利於航空器之不斷增加進步,於民國十八年及二十二年,各招訓術士班一期,每期三十人,負責飛機之修護補給,與機場勤務之工作,並特著重工廠工作;工廠分為飛機與發動機兩部。由於訓練認具,學生水準亦高,故成效頗高。在飛機學教官毛克生博士設計及指導之下,曾仿製教練機,架,於民國二十四年二月試飛,可惜研究中斷,如繼續努力,當有所成。

(雲南航校的教練機佈雷核式飛機)

歸併航空委員會 :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全面展開對日抗戰,中央航空學校遷移至昆朋,就雲南航空學校校址,繼績訓練飛行人員及空軍任務,將雲南航空處全部改編接收。雲南航校教職員及一、二、三、四期同學,部分分發中央航校柳州分校,再訓練飛行,參加作戰部隊外,地動及行政人員,全部至南京航委會報到,分發各戰地場站或修護補給及工廠工作,從此雲南航空處及航空學校,即告結束。

        全體同學,在救國抗日使命之下,分道揚鑣,各盡所能。其各接受新任務之後,無論在前線、在後方,或服務於教育、站、場、廠庫,皆有自得其所之感,全體同學,在救國抗日使命之下,分道揚鑣,各盡所能。其各接受新任務之後,無論在前線、在後方,或服務於教育、站、場、廠庫,皆有自得其所之感,竭智盡忠,堅守崗位,克盡保衞國家民族之天職,直至抗戰勝利,尚無一敗德喪行之行為,殊堪自慰,並足以自勉。
南航校之時代表現

        雲南航校,地處西南邊陲,但因受護國護法之傅統精神,士氣極高,富正義感,時時以國家民族之興亡為己任,故國民革命軍北伐戰役中,一、二期同學,即紛紛參加中央航空隊,獻身殺敵,建立不小功績。及至剿匪、抗戰各戰役,更是捨身報國。至滇航空處歸併中央後,賦與各人之任務,無不以熱忱忠實的行為,達成政府交付之任務。

滇航同學,在服務中央航空部隊,一、二期同學有特殊表現者如下:
作戰方面:如陳棲霞、晏玉琮、李懷民、張有谷,曾任空軍方面之作戰指揮。
建軍方面:如李懷民曾任空軍訓練司令,及空軍饞機械學校校長,擔負空軍人員培養訓練之責。如張有谷曾任空軍官校教育長,及創辦空軍士官學校,對空軍飛行,多有建樹。

後勤方面:如張丕滋曾任空軍「大定發動機廠」廠長,頗有建樹。

        其他為國盡忠,壯烈犧牲者有朱嘉鴻、王汝福、牛耀先、張家義、李法融、柏武芳、姚永華、李香高等,或因作戰犧牲,或因訓練殉職壯烈成仁,無忝入學之初衷和壯志,當給後人景仰懷念不已。
雲南航校歷任主持人及同學姓名
第一屆主持人劉沛泉
第二屆主持人柳希權
第三屈主持人張元養
第四屆主持人戴永萃
第五屆主持人張汝漢
雲南航校同學姓名錄
第一期飛行科
陳棲霞、晏玉琮、張有谷、張汝漢、李嘉明、李法融、陳廣福、李英茂、趙濟川、劉堯、權基玉(女、韓國人)。
第一期機械科
陳文華、張丕滋、方敦信、劉叢仁、黎世宣(余不詳)。
第二期飛行科
李懷民、杜聯華、趙達、陳文彬、王子平、王興度、陳定川、吳潤初、朱嘉鴻、王汝福、牛耀先、張家羲、董端仁。
第二期機械科
劉漢達、王鑫元、柳均權、楊恒發、羅縉、劉人淑、李銑、祝國樑、羅照黎。
第三期飛行科
李知弦、徐述仁、張汝敦(原名樹仁)、李嘉文、李楠、周立松、魏述謨、李正祥、林扶胥、劉海萍、尚實、李本寬、惠羣、林學安、趙奇、顏士琦、馬戎、舒德生、童檁、祈文華、隙宏材(原名材)、萬龍麟、謝鯫麟、朱晴波、杜光昭,垠椿軒、吳瓊英、李若芝、張竹軒、柏武芳。
第三期機械科
杜炳然、陳耀祖、李秉璽、陳懋同、劉汝用、太運和、李肇清、吳正剛、毛文渭、楊瑞和、周灝陶、文光福、藍琪麟、劉家熔、歐陽皓、后監洲、柏亞輝、李玉珍、王美蘭、趙月松、趙碧芝。
第四期飛行科
楊文華、杜天錫、張世傑、林維清、馬肇元、楊育才、王湘、張炘、邵健康、李定華、饒正明、孫偉英、朱治、趙維民、施法祖、段幼先、楊國璋、鄭梧、李香高。
第四期機械科
張明經、司良弼、田嘉祥、王璨章、聶光遠、楊南薰、孟朝興、周光昭、戴新民、俞振華。

        編者按:「雲南空軍」撰述署張汝敦原名張樹仁,銓敘部任官時改名張汝敦,曾於民國二十年考入雲南航空學校第三期學習飛行,畢業後任國民革命軍討逆軍第十路航空隊飛行員。於民國二十三年,由雲南當局選送「中央航空」學校第六期,接受完整統一之空軍教育。民二十五年十月畢業,分發空軍第六大隊第十五隊擔任剿匪工作,二十六年進駐南京,參加抗戰行列,京滬、漢口淪陷後,調空軍官校任飛行教官,至三十五年調北平空軍第二軍區司令部飛行安全科兼辦空運業務,直至軍區轉進來臺,任空軍行政部門工作,至民國五十四年,以空軍上校限齡退役。其一生盡瘁空軍,碧空揚威,迭創戰績,教育後進至為辛勞。
感謝柳作民先生所提供下面文章和相片,介紹其伯父和姑爹就讀於雲南航校之經過:

(我的二伯柳希權與家人合影留念)

        柳希權系我的二伯。字法唐,籍貫雲南省蒙化縣(今巍山縣)。民國初年畢業於設在昆明的雲南方言學校,之後被雲南省政府選派到法國巴黎博技大學(亦稱諸藝大學)攻讀航空製造專業。同時出國留學、後來有所成就的同學有熊慶來、段緯、何瑤、張邦翰、繆雲臺等人。柳希權大學畢業後留法國工作。八年後被雲南督軍唐繼堯召回昆明。從此擔任過雲南模範工藝廠廠長、東陸大學(雲南大學)教授、雲南航空處處長(少將軍銜)、雲南航校校長、雲南河口邊防督辦、南京交通部技監、敘昆鐵路工程師等職。主要功績是主持雲南航空學校一、二兩期學生畢業。著有《飛機飛行原理》一書。雲南航校一期學生起初由劉沛權先生主管教學,在不能如期畢業的情況下才被撤換由柳希權接任。柳希權先生首先把校本部從講武堂搬遷到巫家壩飛機場,每天清晨騎馬上班親自督促法國教官訓練學生。這批學生多成為民國空軍骨幹,我經常聽父親談到的有張有谷、宴玉宗、李懷民(李寶),其中唯一女生朝鮮人荃基玉就是後來的“韓國空軍之父”。那時在昆明的這批朝鮮人實際上都是革命黨人,日本人曾經多次來雲南調查(當時的朝鮮是日本統治下的殖民地),雲南當局聲稱“他們繫上海人”加以掩護。柳希權六十年代在落寞中於昆明去世。他的女兒柳達民系解放軍藝術學院著名聲樂教授,二OO四年在北京去世。

(我的 四伯柳均權先生)

        柳均權系我的四伯。他幼年徒步離開家鄉雲南省蒙化縣(今巍山縣)經過十二天來到昆明,一路上他能吃苦耐勞堅持不坐滑竿。在昆明讀了幾年書後決心報考雲南航校。不巧那一年錯過航校招生考試,時任航空處長的我二伯柳希權即去請示雲南督軍唐繼堯,經唐批準保送他免試入學,他是全班同學年齡最小的學生。當時學校設飛行和機械兩個專業。那時的飛機尚沒有降落傘或任何救生裝置,飛行很危險,雲南人很少報飛行專業,該專業多為貴州人報考。柳均權遂學機械專業。雲南航校二期畢業後在巫家壩飛機場工作。雲南空軍和南京中央空軍合併後調職九江、衡陽。抗戰期間在成都國軍空軍軍士學校擔任教官,空軍上尉軍銜。柳均權為人寬厚善良,一生信奉佛教。一九四八年隨校撤退臺灣臺南,空軍機校教官,空軍少校軍銜。一生未婚。

        退役後在岡山居住,八十年代去世。柳均權自一九四八年以後與家鄉親人失去任何聯繫,實際上成了永別。直到九十年代才輾轉知道他的一丁點後事。我們希望瞭解他的人能向我們提供詳細情況,本人感激不盡。

        祝國樑系我的三姑爹。籍貫雲南省蒙化縣(今巍山縣)。雲南航校二期畢業後一直在巫家壩機場工作,空軍少校軍銜。一九五O年留用巫家壩機場。五十年代患肝硬化病逝于昆明昆華醫院。無子女。

雲南航空概述

        雲南航空始創於1910年,辛亥革命爆發前夕,苦難的中國人正處於水深火熱 之中。這一年,京城裡突然爆出一件新聞:閉關鎖國的清政府在日暮途窮的惶恐下,受外國人在中國表演飛行的刺激開始興辦航 空業,從法國購買了一架蘇姆式雙翼機,並於北京南苑建飛機場 及訓練飛行人員,從此揭開了中國航空史的序幕。辛亥革命之後,革命軍政府組建了我國第一支航空隊;與此同時,遠離京城三千多千米的雲南督軍唐繼堯也著手籌辦雲南的航空業,並於 1922年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二個飛機場,地點就選在昆明巫家壩。

巫家壩機場的由來:

        巫家壩,位於滇池東南岸。這裡本是一片荒原,千百年來雜草叢生,甚至沒有一個像樣的地名。後來有幾戶巫姓人家到此開 墾定居,村子因此而得名巫家村。雲南多山,人們習慣把群山環繞的平地稱之為 “壩子”,於是巫家村所居的這塊平地就被老昆 明人稱之為巫家壩。很難想像,這小小的壩子後來竟多次與風雲際會的國家大事相關,與社會的經濟發展相聯。 清光緒三十三年(西元1907年),當時的衙門看中了昆明。

        原雲南機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裁。 城外巫家壩這塊平整的寶地,由善後局籌款,在此修建炮兵營房,把巫家壩闢為大練兵場,共建營房 1137間。辛亥革命元年,雲南都督蔡鍔率革命軍在巫家壩兵營發動“重九起義”,推翻了雲南的清政權,巫家壩就成了革命軍的大本營。袁世凱稱帝復辟,蔡鍔、唐繼堯發起護國運動,蔡鍔病死於征戰中。護國運動後,中國正處在政治動盪、軍閥割據混戰的大背景之下。全國上下,當時只有一個位於杭州的軍用機場。

        雲南軍閥唐繼堯偏安西南一隅,爲了把滇軍建成一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軍隊,除了從國外購買各式陸戰武器裝備外,並於 1922年強令遷走巫家壩周圍的村民,把兵營改建成飛機場。因為當時的技術落後,修建飛機場時只能用麻繩拴住石碾子,喊著號子,依靠人力拉著石碾子來擠壓、平整土地。機場竣工,唐繼堯從法國駐越南空軍手中買了30架舊戰鬥機和15架舊教練機,建立了雲南的第一支空中力量。當時的巫家壩機場,是亞洲大陸最早的航空訓練機場,為國家和民族培養了大量飛行人才。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雲南作為抗戰的大後方,戰略位置日趨重要。國民黨中央空軍航空學校由杭州遷至昆明巫家壩機場,巫家壩機場成為中央政府航空總指揮部所在地。中國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因戰爭所迫逐步向昆明轉移,巫家壩機場又成為“兩航”中心之一。此時的巫家壩機場成了全國空軍和民航的聚集地。為適應抗戰需要,同年,滇黔司令部受命擴建巫家壩機場,雲南省建設廳、航空處、參謀處、軍需處、昆明縣政府派員會同籌建擴修巫家壩機場,組成了擴修巫家壩機場工程委員會,擴修工程翌年冬竣工。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不久,昆明巫家壩機場成為當時中國唯一的國際進出口機場。爲了軍事需要,國民黨中央命令雲南省政府將昆明巫家壩機場繼續擴建,其工程是把原兩條平行跑道增長到2200米,其中一條改建為瀝青道面;並建成一幢磚木結構的候機室及相應的物資倉庫。機場附近還修建了一些旅店、飯店、商店及醫療所。擴建後,機場全長2500米,平均寬度1300米,機場總面積4875畝。

        1947年1月20日,國民政府成立了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劃撥全國21處機場作為民航之用,昆明巫家壩機場成爲了全國首批民用航空機場。至此,昆明巫家壩機場漸漸淡出了軍用機場的歷史,而走向了民用航空機場的新輝煌。

航校和修理廠:

        唐繼堯是在日本學軍事出身的,對世界軍事技術的發展相當敏感。早年他流亡香港親見飛行表演時,就曾預見到了空軍是將來諸兵種之王。1917年,雲南大學首任校長董澤從美國給唐繼堯寫信,建議開辦雲南航空學校,培養航空技術人才,並提議向海外華僑募集資金,聘請愛國華僑和航空領域的專家協辦。唐繼堯接信後非常同意董澤的主張,一拍即合,後來還將親妹妹嫁與董澤為妻。唐繼堯當時就在香港網羅了一批人才,準備將來回云 南重新執政時重用這批人。

        1922年唐繼堯重新回到雲南組建滇政,建立了雲南航空學校。雲南航空學校是繼南苑航空學校及東三省航空學校後,中國開辦的第三所航空學校,由劉沛泉兼任校長。劉沛泉原是廣州一家報社的新聞記者。1915年譚根在香港、 九龍、廣州等地舉辦飛行表演時,劉沛泉因採訪報導與譚根相識,並受聘擔任譚根的秘書。劉因此結識了當時在廣東的航空界人士,學習、瞭解了一些航空知識。

        1922年5月雲南航空處正式成立,劉沛泉任處長,下轄兩個隊,第一隊由王狄山任隊長,第二隊由張子璿任隊長。隊員都是從廣州聘請來的華僑飛行員。裝備“佈雷蓋”型飛機6架,航空處設在昆明翠湖原高等軍事學校內,擴建巫家壩陸軍操場為飛機場,撥出陸軍營房的一部分作為修理廠及飛行隊隊部之用。當時各省負責籌辦航空的負責人,不是行伍出身的軍閥嫡系親信,就是航空專業技術人員,由文人出身的外地人員負責籌辦一個省的航空是不多見的。

        雲南航空學校訓練基地設在昆明巫家壩機場,校址設在雲南 陸軍講武堂 (現昆明翠湖旁)。雲南陸軍講武堂是我國較早的軍 事院校之一,從1909年開辦,至1928年結束,共招收學生19批,分步、騎、炮、工四科,其中還有歸國華僑和朝鮮、越南的 留學生。歷屆畢業生中,有些後來成為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將領,如第3期特別班的朱德、第15期的葉劍英等。

        在辛亥革命和護國戰爭中,雲南陸軍懷著熾熱的愛國熱情,不畏犧牲、勇敢 戰鬥、屢建戰功,為推翻清王朝、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作出了貢獻,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關注。而滇軍的成長,是與雲南陸軍講武堂分不開的。雲南陸軍講武堂既輪訓在職軍官,也招收一部分有中等以上文化水準的青年,畢業後任中下級軍官。由於該校教職 員多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很多人在日本學習時就是傾向革命的分子,其中一部分就是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會員,包括唐繼堯本人。他們採取多種方式,在學生中傳播革命思想。同時,又抓緊學生的軍事訓練,讓他們在軍事理論和實踐上均有提高,使學校成為培養革命力量的重要據點和團結雲南革命力量的核心。 唐繼堯領導的“重九起義”和護國戰爭中,講武堂的教職員不僅成了核心人物,講武堂的學生亦成了中堅力量。 雲南航空的第一架運輸機從美國購進來以後運到香港,雲南航空隊派人去把它飛回來。這條線大概有九百多千米,是當時國內最長的一條航線,它沒有導航裝置,僅靠飛行員目測地標,沿著地形特點飛回來,這創造了一個中國當時的最長航線的紀錄。

        民國十二年(1923年)春,雲南航空學校招考了第一期學員37人,編成飛行(機械)第一、第二隊,直屬於雲南航空處。另外還向法國訂購高德隆教練機6架,作為學員飛行實習之用。

        民國十三年(1924年)春,為減縮經費支出,改雲南航空 處為雲南航空隊。學員主要從雲南昆明和貴州兩地招錄,各招收十餘人,另外還有4位朝鮮籍學員。航校學員與雲南講武堂第17期學員一起開學訓練。招進來的這些男生都有懼怕心理,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唐繼堯就專門選了兩位女生。“女生上去都不怕死,何況你是男生呢?”便成了他鼓勵學員們的一句口頭禪。

        第1期學員由隊長柳法唐與法國人阿爾比德·弗蘭士、馬恒丹等人擔任教練,於民國十(1925)年春畢業,並留隊見習6月。當年7月,畢業學員即擔任偵察、通訊等任務。同時招考第2期學員30人。第2期學員於民國十六年(1927年)畢業。到民國十九年(1930年)春,雲南航空學校又招考了第3期學 員60人,其中女生12人(3人學飛行,其餘學機械),並在 1931~1932年間向美國購買教練機8架。第3期學員於1933年2月畢業。雲南航空學校共辦3期,畢業學員共計127人。

        雲南航空學校當時廣聘國內外專門人才。飛行方面,有法國人阿爾比德·弗蘭士,中國人張子旋、黃社旺、吳賡虞、王季子、司徒鵬;機械方面,有法國人馬恒丹,中國人柳法唐,還有來自廣州、安南(今越南)的工匠。學校向法國訂購佈列格飛機6架,在昆明巫家壩陸軍營房設立飛機修理廠,購置各種工作機械。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後,原在杭州筧橋的中央航空學校,(1938年冬改名為中央空軍軍官學校)遷來昆明巫家壩機場。全校共分3處,初級訓練在雲南驛,中級訓練在蒙自,高級班訓練在昆明。此後,蔣介石為加強中央空軍力量,以“統一抗日”為理由,命令中央航校副校長蔣堅韌接管了雲南航空隊。至此,雲南航空事業結束了16年自己經營的歷史。1942年冬至 1943年春,昆明中央空軍軍官學校逐漸處於日軍的包圍封鎖之中,被迫搬遷至印度旁遮普省臘河郊外的民用機場。

摘自:雲南航空紀實  作者:劉明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空軍聯合作戰部隊 中國飛虎研究學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