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軍飛行士校學生

一期(官校十一期特班) 二期(官校十二期特班) 三期(官校十三期特班) 四期(官校期十五特班)
陳宿清 郭烽明 殷鐘崍 馮學珍 向子昶 吳 俊 樊培益 胡景岡
鄒 忠 徐世椿 吳子丹 薛介民 劉邦榮 宋選學 陳維齡 周應熊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同年底,國民政府為充實空軍下級戰鬥骨幹,在成都成立空軍軍士飛行學校,培養飛行軍士。招生的對象以國內初中畢業為對象。初中的畢業生,不能投考軍官學校,可以報考空軍軍士學校。學校學制四年;蔣介石兼任校長,張有谷任教育長,王叔銘任教育處長。

        1939年1月,晏玉琮任教育長、校長。教育長之下設1個處、4個科、1個部、1個所,即教育處。下轄教授科、初級科、中級科、驅逐科、轟炸科和學生總隊,4科為機務科,管理科,政訓科,經理科,還有校本部和醫務所。

        不論是官校還是士校,要被錄取,要緊的似乎不是“學歷”,好像也沒有什麼認真的書面考試,但必須要通過一套嚴格的體格檢查。每次報考空軍的考生有幾千人,通過了體檢被錄取的通常也只有幾10人左右。

        空軍士校招考有許多不同科目,都以隊來區分,有飛行士隊、通訊士隊,射擊士隊,和機械士隊...等。但飛行士總是“天之驕子”,自認為高人一等,還有些人看不起其他的士。

        招考到的學生都至重慶市銅梁縣舊市埧入伍,凡是那一時期進入空軍學校的,都在這兒受過洗禮。重慶附近大都是丘陵地形,凡是有一塊較大平地的都叫“埧子”,常常成為鄉鎮或市場。舊市埧亦如此,中間的平地做為操場,圍著平地幾幢具四川特色的四合院,分別進駐每一“隊”。

        新生入伍,先入空軍入伍生團訓練。該團設在成都北校場,訓練內容有:內務條令、紀律條令、軍人禮節;制式教練,打靶、劈刺、打野外、體能訓練等。

        入伍生團對學員要求極端嚴格,訓練一絲不苟,多體罰打罵。時間觀念極強,規定吃飯時間,時間一到教官一聲令下,學員全部放下飯碗。凡在規定時間沒吃完者,教官就將飯碗連湯帶飯扣在其腦袋上;規定夜間睡覺不許打赤膊,發現違規者,罰赤膊在烈日下暴曬數小時。在士校嚴苛的管理下,因體格、技術、政治(共產黨嫌疑)等因素,淘汰率極高。校方幾乎每週都要宣佈淘汰人員名單,以第三期為例,入校時將近300人,四年後只有86人拿到畢業證書。能夠畢業的人應該說在身體素質、文化素養、飛行技術、航空理論方面都是佼佼者。 

一期(官校十一期特班)1938年初入學,1938年10月1日完成入伍生教育,1940年12月25日畢業;
二期(官校十二期特班)1939年3月1日完成入伍生教育,1942年1月15日畢業;
三期(官校十三期特班)1939年5月1日入學,1939年11月29日完成入伍生教育,1942年12月30日畢業;
四期(官校十五期特班)1939年6月20日入學,1940年6月14日完成入伍生教育,1943年10月10日畢業;
五期(官校十九期特班)1945年6月27日畢業;
六期(官校二十二期特班)1942年11月入學,1946年3月畢業;

(重慶市銅梁縣舊市壩中央航校)

        我們的正式稱號是:“空軍入伍生總隊”,最高軍官是“總隊長”,入伍生總隊分駐在各營房,沒有正式的大門,有一條大約可容一輛大卡車通過的路跨越營區。當年規畫舊市埧營區的人,在由銅梁縣進入舊市埧的營區範圍前豎立了兩根柱子,分別刻著:“民族復興路  空軍第一關”
很顯然這十個字有兩種意義。

        第一,要想成為空軍男兒,進入此門是第一個考驗,結訓完畢時,還有不幸的同學會被淘汰。
        第二,想要讓我們中華民族復興,必先要發展空軍,沒有空軍,國家怎能不被欺淩。

        營區的南邊有一條小溪,下午出操完畢,便脫淨光跳入小溪中洗澡。小溪再過去,個就是鼎鼎有名的大巴山了,“巴山夜雨漲秋池”應即指此山,山,就在我們眼前。

        “飛行士校”畢業生大都分至第 五及第十一兩大隊服務。羅英德(將軍)調往五大隊任職大隊長時,該大隊飛行人員大部是空軍士校出身,以軍士身分擔任飛行員,頗有不滿情緒,認為都是受同型機訓練,同樣的出任務及犧牲階級卻差那樣多,士氣十分低落,他鑒於這個問題將嚴重影響部隊的團結和戰鬥士氣,必須從速解決。

        羅英德即縝密研究,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親自向航委會主任報告:“飛軍士改為軍官的問題,必須從速解決,而且應採取主動來解決,要比被動為有利。美國如此龐大的空軍,全部飛行員都是軍官,我們只有少數飛行員,還分成兩種身分是不智之舉。我完全為國家和空軍前程著想,不能一錯再錯,要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主任初則不同意,繼則猶豫,最後接受他的意見,立即召集幕僚研商,他亦在會中陳述意見,先開設“軍官訓練班”,經6個月的補修軍官課程,完訓後,授予軍官階級,並給予相當空官校的期別,自此後團結一致士氣振奮。

        美國十四航空隊成軍後,五大隊改組編入“中美混合聯隊”,其全部的飛行作戰隊員,皆為留美受訓第五、六 、七批畢業後,返國的空軍官校學員。原本五大隊的士校飛行員全調至十一大隊服務,支援國軍地面作戰。

        軍士飛行學校與中央軍官航校不同,培養出來的學員都是軍士,其畢業後待遇與軍官相差甚遠。這引起了學員的強烈不滿。學制一樣,訓練內容一樣,為何待遇不同?因此在校學員及畢業飛行員鬧事此起彼伏,一直鬧到航空委員會;最後由宋美齡出面調停,決定學員學業結束後再增加六個月軍官補訓,即按軍官授銜,與中央軍官航校畢業生同等待遇。

        民國三十五年三月二十三日,士校六期畢業後停辦 ,士校五期、六期、七期尚未畢業,便送美國培訓。空軍入伍生總隊後來與空軍幼校合併,改名空軍預備學校。

        成都軍士飛行學校共舉辦了七期,1946年3月停辦,畢業學生1000多人,大多分到空軍第五、第十一大隊服役。很多畢業生參加了對日空戰。解放戰爭時期,第十一大隊執行了對延安的轟炸任務。

        此公佈之學生名冊,是只有在抗戰期間對日作戰士校一期至四期,於不公佈。

空軍飛行軍士學校大門,二行書寫「貪生怕死母入航校   陞官發財勿進此門」。
空軍飛行軍士學校飛行教官及職員和影。
 
入伍時期的照片:雙流營房大門(大門上邊的字為“學生第三隊”,印地安人頭像是三期的圖騰,意為“嚮往光明”,由許華錕設計)右起:帥惠城、馮學珍、徐廷傑、劉蜀屏 。
 

 空軍飛行士校校歌                     許健吾 詞   王雲階曲 

錦城外,簇橋東,壯士飛山河動! 逐電追風征遠道,撥雲剪霧鎮蒼穹。
一當十,十當百,百當千,艱難不計,生死與共!
一當十,十當百,百當千,碧血灑瀛海,正氣貫長虹!
我們是新空軍的前衛,我們是新空軍的英雄!
奮進,奮進,掃蕩敵蹤,保衛祖國領空,
奮進,奮進,粉碎敵巢,發揚民族的光榮!

     空軍飛行士校第三期 期歌       郭烽明 詞     于忠海曲 

冒著風暴,馳向雲天。任烽煙浸濕了熱淚,任黑發散披過雙肩。
耐不住光明的引誘,追蹤向戰鬥的召喚。
聽呀,是誰唱著慷慨的歌,
看呀,是誰飛過萬重的山,
飛啊,飛啊,飛啊,
耐不住光明的引誘,追蹤向戰鬥的召喚!
讓我們飛向前,看光明已在不遠。
作於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抗日戰爭時期)
感謝士校三期學生,作詞者郭烽明先生之女,提供此文史資料。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空軍聯合作戰部隊 中國飛虎研究學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