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白市驛機場

        位於重慶市西南230°方向,距離市中心25公里。民國27年(1938年)5月1日四川省政府電令永川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和航空站負責自市驛機場的勘察和修建任務。7月1日開始測量,並於11月1日成立機場建築委員會,11月5日開工,征地922.236畝,征工6678人。民國28年(1939年)6月30日,機場基本竣工。共完成1200公尺×500公尺的場面平整,泥結碎石跑道長1150公尺、寬100公尺,共挖方429865.7立方公尺,填方891058.9立方公尺,採集碎石11500立方公尺,用工180萬個。

        1943年(民國32年)機場北部又進行了一次擴修,跑道兩端進行延長。共征地171.45l畝,挖土18214.56立方公尺,挖石19587.49立方公尺,填方89461.33立方公尺,場面向北延長300公尺,主機場場面長1800公尺,寬500公尺,主跑道延長至1500公尺,機場用地為1800多畝。抗戰時期,該機場為美國駐華空軍司令部駐地,並為建營房而征地196.096畝。抗戰勝利後為軍民合用機場。民國38年(1949年)6月12日,「兩航」奉命開始整修白市驛機場,為儘量避免影響通航,工程分兩步,先由中航和央航自行整修停機坪和滑行道,其中停機坪為100英尺×100英尺的水泥混凝土道面,整修後的水泥混凝土跑道可起降「空中行宮」和「空中霸王」等機型。現為軍用機場。

        為摧毀中國人民抗戰意志,迫使國民政府投降,從1938年起,日軍開始對我國大後方城市長達數年的狂轟濫炸,重慶作為戰時陪都更是空襲重點。幾十年後的今天,每每說起重慶大轟炸,我們依然悲痛不已。

        鮮為人知的是,為抗擊日軍,守衛戰時陪都,中國空軍動用了當時戰鬥機部隊80%以上的兵力,同日軍在中國戰場上的空軍主力展開數十次殊死搏鬥。在9月3日抗戰勝利69周年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重慶晚報記者特別采訪了三峽博物館特約研究員、空戰史專家唐學鋒,為讀者揭秘抗戰歲月發生在重慶上空的大空戰。

戰機部隊 八成守衛重慶

        “雖然重慶空戰的規模遠不及歐洲戰場上動輒數百架、上千架飛機的大決戰,但就遠東戰場而言,雙方投入的飛機數量佔空軍總兵力的比例也是相當巨大的。”唐學鋒剛剛完成市級社科課題———抗戰時期重慶大空戰研究。他介紹,當時日本空軍分屬陸軍和海軍,參與重慶大轟炸的日本陸軍航空部隊主要駐守運城,日本海軍航空部隊主要駐守武漢周邊機場和宜昌。“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的300多架飛機,成為日軍向中國大後方空襲的主要力量。”唐學鋒說。

        戰前,中國最高軍事當局為保衛重慶領空,專門在重慶設立了空軍第一路司令部,司令部所在地就在白市驛機場。面對來犯日軍,中國空軍進行了英勇頑強抵抗,動用了戰鬥機部隊80%以上的兵力,包括駐守重慶的中國空軍主力部隊第四大隊全部、駐守成都的第三和第五大隊部分和蘇聯援華志願飛行隊戰鬥機聯隊的全部飛機。

主城首戰 擊落一架敵機

        1938年2月18日,日本空軍轟炸了廣陽壩機場,長達6年多的重慶大轟炸自此開始。不過,中日空軍在這一天並沒有接觸。1938年10月4日,日本空軍分別轟炸了梁山(現在的梁平縣)、廣陽壩機場以及重慶市區。當時發行的《國民公報》報道,中日空軍在梁山上空發生激戰,中國空軍擊落敵機兩架,“這是所有文獻資料中記載的最早一次重慶空戰。”

        “中日空軍在重慶主城上空的第一次交戰,發生在1939年1月15日。”唐學鋒說,當天,重慶防空司令部收到利川、石柱等地的電告︰有敵機29架向重慶方向飛來。12時25分,空襲警報拉響。不久,敵機飛到主城區上空投彈,中國空軍派出12架戰鬥機升空作戰,在南岸區大興場上空約4500米的高空,中國空軍發現敵機高度為5000米,遂迅速爬升到有利位置,等敵方第一中隊的轟炸機飛過,戰鬥機向敵方第二中隊的9架轟炸機發起攻擊。

        據當時媒體報道,在這場主城上空的首次交鋒中,敵機多架受重傷,一架被擊落,飛機殘骸在南岸區大興場被尋獲。

        從1938年到1943年,重慶空戰持續5年多。“就一國首都而言,空戰持續時間之長是二戰史上絕無僅有的。”唐學鋒說。

中國空軍 有時略佔上風

        1939年中國空軍為保衛重慶,與日本空軍發生實質性空戰16次。在這一年的對抗中,中國空軍有時還略佔上風,並沒完全失去對重慶的制空權。

        1940年5月18日,日軍實施共計110天的101號作戰計劃。陸海航空軍用於這次作戰的飛機達297架。據日方公佈的資料,在101號作戰計劃期間,日軍對重慶主城區的大轟炸中,陸軍航空兵出動飛機2023架次。

        1940年,中國空軍為保衛重慶,與日本空軍發生實質性空戰34次。1940年的空戰格外激烈,在這一年中,日軍大批量使用技術更加先進的轟炸機,增加了飛機投入數量。在1939年,日軍一次性出動飛機數量在50架次以上的僅有1次,而到了1940年,超過100架次的就達到16次。但中國空軍的飛機數量卻沒有增加,戰損後補充也十分困難。中國空軍往往要面對數倍甚至數十倍的日機進行作戰。

        1941年7月,日軍制定了第五次內地空中進攻作戰計劃,即102號作戰計劃。日軍在當年對重慶的大轟炸中,一次性出動飛機達100架次以上的有8次。其中在8月30日,日機205架、分8批對重慶及周邊地區進行了轟炸,成為抗戰期間日機一次性出動飛機空襲重慶最多的一天。

迫使日機 轟炸改在夜間

        “從1938年10月到1940年8月,日軍發動的空襲遭到中國空軍頑強抵抗。”唐學鋒介紹,從武漢到重慶的直線距離是780公里,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由於續航能力不足,日本戰鬥機無法為空襲重慶的轟炸機護航。因此,日軍只能依靠在數量上的優勢組成大型轟炸機編隊,來應對中國空軍的攻擊。

        在這一時期,防禦重慶上空的中國空軍除了主力部隊第四大隊外,還得到兩個蘇聯志願飛行員戰鬥機大隊和中國空軍第五大隊的支援。“中日所使用的飛機性能差別並不大。”唐學鋒介紹,當時中國空軍使用的主要是蘇聯E—15、E—16戰鬥機,這也是當時蘇聯空軍所用的型號。

        “沒有戰鬥機護航,無力與中國空軍空中格鬥,日機損失慘重。”唐學鋒說,1939年5月3日,日本派出45架中型攻擊機轟炸重慶,結果遭到中國空軍30架戰鬥機攔截,雙方發生激烈空戰。據日方戰報記載,這一戰日機被當場擊落兩架,其餘全部中彈。面對中國空軍的頑強抵抗,此後一段時間,日本空軍對重慶的大轟炸只好改在夜間進行。

        1939年5月4日,敵機改變策略,在到達重慶上空前緩速飛行,在涪陵、南川一帶徘徊,等待夜色降臨後才突然飛向目標上空,投彈完後即刻飛離。“中國空軍十數架戰鬥機早已在重慶上空待命,由於過早升空耗費了燃料,中國飛行員又缺乏夜間航行經驗,所以失去了狙擊的充裕時間。”

        5月3日45架敵機轟炸重慶,市民死亡673人,傷350人。5月4日27架敵機空襲重慶,市民死亡3318人,傷1973人。5.3、5.4大轟炸,給重慶人帶來慘痛的記憶。

最後空戰 擊落兩架敵機

        1940年6月,日本攻佔宜昌,並將宜昌機場建成空襲重慶的基地。宜昌到重慶空中距離只有480公里,日軍戰鬥機可以為轟炸機護航。同時,日本還緊急從國內調來最新研製的零式戰鬥機。“這種戰鬥機被日本投放於太平洋戰場。”唐學鋒說,隨著零式戰鬥機的投用,中日空軍戰機質量的差距加大。

        1940年,日軍大批量使用技術更加先進的轟炸機,採取高空投彈的方式。中國空軍使用的蘇式飛機的氧氣裝置只在5000米有效,在與飛行在6000米至7000米高空的敵機作戰時處於弱勢。

        此外,在飛機數量上,中國空軍的數量沒有增加,戰損後的補充十分困難,“常常是一架飛機要面對幾架、幾十架敵機。”唐學鋒說,面對敵我力量懸殊,中國空軍勇士們並未退縮,駕駛的飛機在一次戰鬥中被敵機射中槍彈在40顆以上的不在少數。

        1940年9月13日,中國空軍首次遭遇日軍零式戰鬥機。由於使用的飛機性能全面落後於這種新型戰鬥機,中國空軍遭遇自抗戰以來最大的一次慘敗,24架飛機損壞,10名空軍勇士陣亡。此後中國空軍被迫後撤,失去對重慶上空的制空權。1941年,在日本對重慶實施的102號作戰計劃期間,日本轟炸機如入無人之境,肆意狂轟濫炸。

        直到1943年1月,重建後的中國空軍主力部隊第四大隊才重返重慶,並在鄂西會戰中首次大規模主動出擊。日本空軍喪失了對重慶發起大空襲的能力,重慶的制空權再次回到中國空軍手中。

        1943年8月23日,日本空軍出動了73架飛機實施空襲,其中47架飛機竄入重慶市區上空,被中國空軍擊落兩架。這次日機轟炸重慶,是抗戰時期對重慶市區的最後一次轟炸,也是中日空軍在重慶市區上空的最後一次空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空軍聯合作戰部隊 中國飛虎研究學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