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入伍生營

       中央空軍軍官學校(簡稱空軍官校)沿革:1924年6月孫中山先生在黃埔創辦陸軍軍官學校,以培訓革命的軍事人材,並關心空軍的建設。當時在軍校派一期生王叔銘、丁祥松,三期生毛邦初、張廷孟等10餘人赴蘇聯學習軍事航空,分別學飛行和偵察各科。1928年11月,南京中央軍校為造就航空人才而設航空隊,次年6月奉令改組為航空班,開辦之始計錄取本校5、6期生及軍官團畢業生70名。
       1930年軍政部航空學校成立,校址設於南京明故宮飛機場。1932年經擴大改組易名中央航空學校(簡稱中央航校),校址由南京遷移杭州筧橋鎮,並在學校的南側開闢飛行場。至此,蔣介石為了統一領導,免生派系,即以原來的航空班改為中央航校第1期。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央航校於1938年由筧橋遷移到昆明,改名為中央空軍軍官學校。
空軍入伍生營緣起:中央軍校附設空軍入伍生營始於中央航校第6期,中央航校前5期學生,每期在冊飛行員不過百名,歷經飛行失事死亡、病故、淘汰,人員大減。

學生在營匾牌前合影

1931年“918”事變的發生,表明以後中日雙方必有空戰,亟需培養大量空軍幹部並進行一年陸軍入伍生教育,以提高學員軍事素質;故成立空軍入伍生營,其意義深遠自無待言。
       1934年1月,蔣介石改用中央各軍事學校總校長名義,以便全面地掌握所屬各軍事學校的學生,建立一種中華傳統的師生關係。蔣委員長非常注重中央航校,視同黃埔;另派周至柔擔任中央航校校長,負實際責任。周至柔是浙江臨海人,保定軍校第8期畢業;其曾任第18師師長、副軍長,是陳誠的同學和親信。
       1933年蔣介石派他到歐洲德、意等國考察航空,回國後曾到中央航校參觀,向蔣呈上考察報告和建設空軍計畫書,因而蔣委員長派他擔任中央航校校長。
       1934年航空委員會派員赴各省招考中央航校第6期學生,報考人數近3萬,錄取了400餘人,於9月1日在南京小營入伍,由中央軍校代訓入伍生。9月15日周至柔所呈軍委會《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空軍入伍生營編制表(計一營)》奉准頒行,番號空軍入伍生營第1期(即中央航校第6期),設南京小營飛機場舊址為營地;並調本校第10期入伍生團步兵第2營上校營長丘岑,為空軍入伍生營上校營長。
       9月17日正式開始訓練;學科有步兵操典、射擊教範、野外勤務、陣中要務令、陸軍禮節、陸軍懲罰條例、軍隊內務規則等;術科有制式教練、射擊打靶外,還要學器械體操、徒手體操、劈刺術、馬術、國術。結業前進行野外戰術對抗演習等;同時補習高等數學、物理學、機械學、氣象學等,為正科學習打下基礎。
      至次年4月肄業期滿升學,離京赴杭中央航校學習。到畢業時,訓練中被淘汰的學生,約占入學人數的20-30%,他們有的由飛行科轉入機械科,有的退學或轉學到中央軍校改學陸軍,所以中央空軍官校學生名冊僅記了航空班各期飛行員。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空軍聯合作戰部隊 中國飛虎研究學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