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大隊第二十一中隊 陳懷民

投筆從戎 熱血青年報考航校

        1916年12月25日,陳懷民出生在鎮江市白蓮巷29號的一個軍人家庭。陳懷民初名陳天民,參軍後改名陳懷民,意即將來要有所作為,愛國懷民。

        父親陳子祥,1902年東渡日本,進入日本著名的士官學校步兵科學習。陳子祥求學期間,曾教訓過日本學生阪垣征四郎(後來任侵華“中國派遣軍總司令”,授大將銜),讓阪垣的耳朵留下殘疾,成了“殘耳將軍”。母親魏靜誠。

        陳懷民從小跟隨父親習武,少年時就在武術大賽中奪冠。強健的體魄,軍人的氣質,報國的精神,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的陳懷民,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經過精心策劃,炮轟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等處。事件發生後,陳懷民和同學們憂心如焚,寢食難安。他邀了幾位同學,乘車趕到了南京。此時,南京大中學生正在進行抗日大遊行,開展“送蔣介石北上”的請願活動,陳懷民一行迅即投入到請願隊伍的行列。

        9月28日,南京、上海兩地學生5000余人,冒雨前往國民黨中央黨部請願,因未獲得結果,隨即轉向外交部。得到的答覆仍然是等待“國聯”解決,並要求學生返校複課。 學生們激動之中,衝開警衛的阻攔,毆打了外交部長王正廷。蔣介石被迫出來和學生見面,告誡他們:“應用冷靜的頭腦,熱烈的血,以應付國難,如果浮躁氣太甚,不過加增國恥而已。政府同人可以接受請願的意見,一定盡職用力量去辦理。”這是陳懷民第一次見到蔣介石。9月29日,蔣介石接見上海第二次進京請願學生5000人,訓話一小時餘。蔣稱請願分散政府精力,要求學生返校讀書;如願從軍,可編入義勇隊訓練。

        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陳懷民走出常州中國工藝專門學校的大門,毅然投筆從戎,他和哥哥陳天和參加十九路軍中的學生義勇軍,在上海吳淞一帶抗擊日本侵略者。一天,第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到吳淞口陣地視察,正碰上陳懷民等學生。陳懷民向蔡廷鍇問道:“蔡長官,日本飛機如此倡狂,給軍民造成這麼大的損失,我們為什麼不發展自己的空軍呢?如果國家建立空軍部隊,我第一個報名參加。”

        1932年秋,陳懷民報考中央航空學校。經過嚴格的考試和體檢,他的其他條件都符合飛行員的條件,唯在考試“對眼睛”時,他落選了。回到鎮江後,他對“對眼睛”進行了認真的練習。功夫不負有心人,1933年1月,陳懷民考入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經過嚴格系統的訓練,陳懷民各科成績優異。美國教官肯特還對陳懷民的同學說:“陳懷民將來無疑是中國最優秀的飛行員。”

        1935年底,中央航校第5期學員快要畢業了。中央航校根據蔣介石、宋美齡的指示,像往年一樣,舉行一個隆重的“懇親會”。陳懷民的父親陳子祥、母親魏靜誠應邀參加,見到了蔣介石和宋美齡。蔣介石對他們說:“你們家真是父親英雄兒好漢。”宴會之後,蔣介石、宋美齡還給每位家長送上杭州絲綢1匹,西湖龍井茶兩斤,浙江金華火腿兩隻。

        陳懷民畢業後,編入中國空軍第4大隊第23中隊,任少尉飛行員。

勇猛作戰 出生入死

        “每次飛機起飛的時候,我都當作是最後的飛行。與日本人作戰,我從來沒想著回來!”

        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他毅然投筆從戎,參加蔡廷鍇領導的十九路軍中的學生義勇軍,在上海吳淞一帶抗擊日本侵略者。

        1933年1月,陳懷民進入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1936年畢業後編入中國空軍第四大隊任少尉飛行員,先後參加了保衛華北和捍衛上海、南京的戰鬥。

        9月19日8時30分,30多架日機入侵南京上空。據空軍第4大隊飛行員龔業悌的日記:“今天擔任警戒的是二十三和二十四(中)隊,在接到情報後,我們的十八架飛機起飛截擊。駐句容三機也前來參戰。”陳懷民駕駛2405號戰機,與隊員楊夢青協力重傷敵水上飛機一架。

        在空戰中,陳懷民的2405號戰機被四架敵機包圍。他以一敵四,英勇迎敵,左沖右突,猛烈開火,擊落一架日本驅逐機。陳懷民的戰機被團團包圍,被擊中的油箱起火,從空中急速下降。為了保全戰機,在離地面只有百余米時,他停掉螺旋槳開始滑翔,在江浦縣高旺鎮附近一塊平地上迫降。最終,飛機撞在一棵大樹上,陳懷民被彈出座艙,夾在樹杈上。巨大的衝擊力,使得他鼻樑骨折斷,胸部、肩部受傷,血肉模糊。

        當地鄉民紛紛趕來把他解救下來,送往江浦的縣立醫院。中國空軍勇士與敵機作戰負傷住院,這事傳遍了江浦縣。之後,陳懷民被送往南京中央醫院,數萬群眾夾道歡送。

        陳懷民身受重傷,經過三個多月的治療,直到12月30日才復原。空軍當局考慮到他重傷初愈,想派他到航空學校去當教官。但他認為中國空軍的實力原本不強大,像他這樣有戰鬥經驗者,脫離作戰部隊,未免是一種損失,因而拒絕。傷癒之後,他又多次與敵機作戰。

        1938年2月,日機偷襲武漢,陳懷民隨隊長呂基淳由孝感飛武漢應戰,座機被敵擊中,萬不得已跳傘,腿部負傷。

        1938年4月,中國軍隊與日軍在山東台兒莊展開激戰。為了支援地面部隊作戰,陳懷民多次駕機參加戰鬥。4月4日,陳懷民隨大隊長毛瀛初飛台兒莊低空偵察,對敵交通線及營房投下大量炸彈,殺傷日寇甚多。

        4月10日,中國空軍第3大隊會同第4大隊之第21、23中隊飛機共18架出動,陳懷民飛往山東棗莊上空,轟炸棗莊中學內的日寇。順利完成任務,返航途中,飛至河南虞城之南馬牧集上空,遭遇敵機17架。他被多架敵機包圍,展開激戰。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他駕著飛機奮力向敵機衝撞。敵機被撞毀,他駕駛的飛機震毀,跳傘後落地,安然無恙。

        4月中旬的一天,在歸德上空,陳懷民與敵機展開了激烈的戰鬥。他用高超的技術,一連打下3架敵機。在與第4架敵機作戰時,因機翼與敵機對撞而變形,再也無法作戰,他駕著受傷的飛機,向下滑翔。下滑過程中,他的右腿被敵人子彈打傷,他忍著劇痛,憑著過硬的駕駛技術,使飛機平穩地降落在機場上。

        1938年,陳子祥一家已從鎮江流亡到武漢。4月28日晚,陳懷民回家看父母。陳懷民在家和父母坐了兩個多小時。臨走出門時,他掏出一塊銀元,對母親魏靜誠說:“媽,這幾天日軍常來武漢,我們部隊24小時都處在臨戰狀態,我隨時都有可能升空作戰。這塊銀元給你,你喜歡吃什麼東西,自己上街去買。”隨後回到部隊。父母望著兒子出門的身影,他們沒有料到,這是生死之別。

        當晚,陳懷民在宿舍寫了一篇日記,這就是留給人間的遺言了。他奮筆疾書:“在家中,我很想把自己的心情向父母親講講。我怕他們難受,又怕他們為我的安全擔心,故話到嘴邊又咽下去了。”“我常與日機在空中作戰。打仗就有犧牲,說不定哪一天,我的飛機被日機擊落,如果真的出現了那種事情,你們不要悲傷,也不要難過。我是為國家和廣大老百姓而死,死得有價值。如果我犧牲了,切望父母節哀,也希望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繼續投身抗日,直到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

浴血長空 長眠青山

        4月29日下午2時15分,敵機越過贛鄂邊境,向武漢進襲。等待迎戰的中國空軍在犀利的警報聲中淩空而上,在武漢上空編織了一層保護網。

        這一天,恰是日本天皇裕仁的生日,日本人叫做“天長節”(中國人稱“鬼王節”)。日本空軍計畫出動36架轟炸機,在12架戰鬥機的掩護下,妄圖一舉消滅駐武漢的中國空軍主力,以此為天皇祝壽。殊不知,日軍的作戰意圖和計畫,已被中國空軍偵破。中國空軍在4月20日擊落了一架前來武漢上空進行偵察的日機,在死去的飛行員身上搜出了一個筆記本,上面披露了日軍將於29日空襲武漢的重要情報。

        中國空軍第3、第4、第5大隊的19架И-15驅逐機率先升空,後蘇聯志願航空隊的45架戰鬥機從南昌飛來,在各個方向佔據有利高度,嚴陣以待敵機進入天網。同時,地面的高射炮對準了天空,只待一聲令下,即刻千炮齊鳴,對敵機予以痛擊。

        4月29日下午2時40分,日本佐世保第12航空大隊的飛機以雁陣闖入武漢上空。“四二九”武漢空戰打響了。“我空軍伏兵,奮勇襲擊,致敵機於死命。經過30分鐘血戰,敵機雁陣迸裂。自武漢至黃岡上空,漫天焰火,均屬被我擊墜之敵重轟炸機殘骸”。

        在這次空戰中,陳懷民智勇過人。他駕駛戰機,相機行事,開戰不到5分鐘,就擊落了一架敵機。但他亦成為敵機攻擊的目標,陷入四五架敵機的包圍之中。陳懷民駕駛的飛機油箱中彈起火,操縱不靈,飛機冒著煙向下栽去。這時,敵人的子彈也射中了他的胸部。此時,如果他選擇棄機跳傘,有很大生還可能。在電光石火之間,陳懷民死死地操縱著飛機,猛地撞向敵機。兩機在劇烈碰撞之後,頓時燃燒起火。迸裂的碎片,連同燃燒的飛機殘骸,紛紛墜落長江之中。

        中國空軍與敵人同歸於盡,“當其奮戰時,全武漢軍民,莫不仰望天空,為之焦急感憤歡呼頓足,至於零涕”。在長江兩岸,仰首觀戰,為中國空軍加油呐喊的人群之中,就有陳懷民的父親陳子祥等家人。那一刻,他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正是撞敵機的英雄。

        次日,中央社發出的消息和特寫,證實中國空軍擊落敵機21架,其中轟炸機10架,驅逐機11架。我方損失飛機11架。因為陳懷民失蹤,中央社發出一段推測:“與敵機猛撞而同歸於盡之我空軍青年戰士究屬誰氏?以時間倉促,雖經記者多方探詢,一時尚難查明。然隊員陳懷民迄今未歸,夕陽西墜,而空際仍無翼聲,則此壯烈無比之肉彈,果非陳氏,而陳氏亦不歸矣。壯哉吾戰士,烈者吾英雄。”

        “四二九”武漢空戰,令50名日本空軍喪生。在被擊斃的日軍屍體上,發現一本日記,其中坦白地寫道:“我們對於中國空軍的力量的估計根本錯誤了。如果想在中國的領空活動,還需要再來一千個加藤!”加藤即加藤建夫,是日軍侵華航空兵第16聯隊第2大隊大隊長,日本空軍“四大天王”之一。而陳懷民撞擊的日本飛機中,裡面正是被日本稱為“紅武士”的高橋憲一。

勇士壯烈殉國,長眠青山

        1938年6月5日上午9時,蔣介石、周恩來等國共兩黨軍政人員,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在漢口總商會舉行空軍殉國烈士追悼大會,沉痛悼念四位空軍烈士:4月10日在虞城之南馬牧集空戰陣亡的孫金鏗、4月29日在武漢空戰陣亡的陳懷民、5月1日在戴家山殉職的張效賢、5月13日在駐馬店殉職的楊慎賢。

        應社會各界的一致請求,當局命名漢口三元路附近的小街為陳懷民路,併發了一萬元銀元給陳子祥夫妻作撫恤金。烈士的家鄉鎮江市也將其出生的地方命名為“懷民村”(村牌至今仍在,被鎮江博物館收藏)。陳懷民烈士的忠骨初葬于武漢青山,後遷葬于武昌卓刀泉陣亡將士公墓。同時,還在南京抗戰烈士公墓立碑紀念,碑文題詞為:氣壯山河,永垂不朽。

        陳懷民犧牲時年僅22歲。他哥哥陳天和的兒子陳德回憶說:“二叔犧牲時,我還沒有出生,但從我記事起,父親就一遍又一遍地給我們講述二叔的英勇事蹟。他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多年過去,陳懷民烈士當年的遺像依然擺放在家中,照片上的他清秀俊朗,稚氣尚存。每年的4月29日,陳德都要對著叔叔的遺像深情祭奠,再到陳懷民路去默默地走一走,以此表示對烈士的追憶、緬懷。

        戰後,在清理被陳懷民撞落的那架日機殘骸時,發現了該機駕駛員高橋憲一的妻子美惠子的照片及美惠子寫給丈夫的信,信中充滿了淒涼、孤獨和對丈夫的思念之情。陳懷民的妹妹陳難讀完該信後,揮筆寫下了《一封致美惠子女士的信》,信中,她憤怒地控訴了日本軍國主義者製造侵華戰爭的滔天罪行,表達了對美惠子的關切之情。這封用血淚寫成的信,牽動了億萬人的心弦。武漢各報相繼刊登,並被電臺譯成多種語言,向全世界廣播。

        高橋憲一的妻子也在日本發表文章,悼念戰死的亡夫。當時的香港《讀者文摘》將她們的文章刊載於同一期上,並介紹她們通信,建立聯繫。此事產生了巨大轟動,在國際社會形成了強大的反法西斯侵略的輿論。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空軍聯合作戰部隊 中國飛虎研究學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