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大隊23中隊中隊長 王玉琨

      王玉琨家在北京市中心琉璃廠附近的一個胡同內。最近,我訪問了他。他與兒女們住在一起,房間顯得有些擁擠,但佈置得井井有條。據他說快要搬遷新居了。心懷‘航空救國’壯志王玉琨是河北人。

        ‘九·一八’事變後面臨著日寇入侵,山河破碎,民族危機,他懷著‘航空救國’的理想,於1933年高中畢業後,投筆從戎,考入杭州空軍中央筧橋航校,為第四期學員,畢業後分配到驅逐機一隊任飛行員,當時的隊長就是高志航,爾後當飛行教官。

        1941年至1943年調入第三大隊,先後任副大隊長、大隊長。1944年離開飛行部隊,在第一聯隊、第四軍區和空軍司令部任職。他參與的作戰任務行動不少,大約有200多次吧,其中夜間升空執行任務61次,現在回憶起來,印象十分深刻,抗戰開始,他正在杭州筧橋。後來,他所在的飛行隊助于武漢、桂林、昆明等地。

        1937年8月14日,日軍入侵筧橋。高志航率隊升空,迎戰以6 : 0的戰機擊敗了日本空軍王牌"木更津"航空隊。那時,王玉琨正在漢口執行任務,沒有趕上這一戰,但他從中受到了極大的鼓勵從1937年起,他在南京、武漢、重慶、柳州等地多次參加空戰,最使他難忘的卻是1938年2月28日那一仗。那次這次空戰歷時僅十幾分鐘,在李桂丹、劉志漢、董明德、呂基淳等的帶領下,一起擊落了日本驅逐機十架,轟炸機兩架,在中國空軍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王玉琨在這場空戰中,單機與數架敵機周旋格鬥,最後獲得擊落兩架敵機的戰機,然後座機不幸中彈,他也受了輕傷。在重慶、柳州的空戰中,他還與其他飛行員共同擊落過敵機多架。

抗戰期間俄國軍援我國的戰機,左:I-15、右:I-16型機

        記憶中最慘重的「九一三」璧山空戰,根據當時的中國空軍的記錄,4大隊長鄭少愚率領兼總指揮,第21中隊由陳盛馨領隊兼副總領隊。第二個編隊是第23中隊由中隊長王玉琨領隊。兩個編隊各出動9架伊-152,共18架。 第三個編隊由第3大隊的28中隊長雷炎均率領6架I-152。 第四個編隊由第3大隊24中隊長楊夢清率領9架I-16。總計第三、四大隊的I-15型機25架,I-16型機9架,在空戰中13架被擊落,11架受傷迫降,飛行員戰死10人,負傷8人。 國軍日常把大機群拆成好幾個小散陣,各個擊破。另迫降福祿鄉1架基本完整,如修理後尚堪用,當由於看護人員吸煙不幸焚毀。 璧山飛16的是24中隊,領隊機第一輪就被打掉,直接打散了,還牽連27,28中隊救援一道擊潰,21、23中隊能抗是靠I-152盤旋加圓陣自衛,後面油盡四散那才是大屠殺。

        我們曉得日本新飛機速率很快,我們認為這是輕轟炸機,不敢確認它是驅逐機,因為驅逐機那能飛得那麼遠?我們沒有正確的情報和適當的心理準備,司令部曉得的情報被列為機密,似乎指揮官認為他曉得情報就能指揮作戰,飛行員們應該瞭解日軍的一切情況後才能想出各種試驗戰法,高級司令部不這樣做,就起飛啊!打。飛行員們不曉得要打的對相是什麼,這是嚴重的錯誤,我吃了情報的虧,下「九一三」是日王牌「零式」戰機首度登場,就把我空軍十三架驅逐機被擊毀,十一架負傷,是八年抗戰我空軍損失最慘重的一次空戰!

璧山空戰後璧山人民抬著墜毀的我國戰機

        談到建國後的經歷時,王玉琨說:我與祖國的航空事業有不解之緣。他1949年初,離開了國民黨空軍,並于同年3月從香港輾轉回到內地,參加了人民解放軍空軍的建設。在空軍某航校當教官,後又在南京高等軍事學校和空軍學院當教官和研究員。1960年,輾轉到地方工作後,仍然關注關注著祖國空軍的發展。1980年,王玉琨當選北京市政協常委。古稀之年但仍求積極的工作。1948年,他與北京政府,政協委員,秦海凡一起到南京修復。紫金山航空烈士紀念公墓的問題進行了實地考察,然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設想,得到了人民政府的重視和採納,在他們的推動下,修復了烈士墓的工程開始了。

王玉琨(右)與龔業悌同遊西湖。

        王玉琨曾在筧橋學習,工作過多年。離開40多年後重返舊地,情形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的母校原國民黨空軍官校已遷至臺灣崗山。筧橋建成了杭州現在的機械化機場,他偕同官校第六期的學友,現瀋陽航空學院工程師、瀋陽市政協常委龔業悌一同回到筧橋的,在這裡的一草一木都勾起了他的回憶,當年簡陋的機場現在已經完全改觀,使他驚奇的是,原官校建築物保存完好,依然有著原有的風采,如家枚堂依舊依然雄峙筧橋,軍官俱樂部、檢閱台、游泳池、學員宿舍也完好無損。醒村建築群,除了在抗戰期間被日機炸毀了六棟(後來又在舊址上蓋起了一棟新的營房)外其餘仍然存在。

        但是,作為一個老筧橋,他對劍橋的眷念莫過於對機場的懷念,因為這是他們曾經站過站戰鬥過的地方。王玉琨和龔業悌到機場尋找的昔日足跡,當年的修理廠仍在,另外新建了民航機大樓巍然聳立。機場上不時有民航機、戰鬥機起降,停機坪上排列的一排排的飛機。在參觀飛行訓練後,他像年輕人一樣,快速爬進了戰鬥機的座艙,仔細觀看各種設備,還時時搖搖駕駛桿,動動儀錶,時而向飛行員詢問飛機的性能。後又帶上飛行頭盔向在場人員頻頻揮手。王玉琨興奮的說,作為一個老筧橋、老一代的飛行員,我很高興看到我們中國自己製造的飛機性能很好,外觀也很美,這是我們過只過去求之不得的。年輕時我也飛過美國、義大利、英國、德國、日本等國的飛機十餘機種。但從來沒有飛過我們自己製造的飛機。他沉思了一會兒,接著說:過去在這塊土地上曾經培養的一批愛國志士,現在又造就和培養了新一代的年輕有為的飛行員,這是最最使人感到欣慰的是。參觀後,他還高興的題字寫下了。比翼奮飛四個大字與部隊飛行員共勉。

摘自:知網閱讀  作者:李蓮春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空軍聯合作戰部隊 中國飛虎研究學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