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雲龍導航台 曾昌銘

雪山之巔的電波--記抗戰中的雲南雲龍導航台

        中國抗戰時期,在雲南省騰沖保山山頂的中國航空公司雲龍導航台,用導航台發射的電磁波、雷達信號,覆蓋了方圓幾百公里的駝峰航線。為幾萬架次的飛行,提供了重要的地面通訊保障。

        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美印英四國共同開闢了一條重要的國際援華物資的運輸大通道--駝峰航線,給中華民族抗戰的最終勝利提供了有力支援。在世界東方反法西斯戰場的艱難歷程中,駝峰航線付出了非常慘烈的代價,創造了史詩般的英雄壯舉,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輝業跡。時至今日,這些英雄事蹟仍然感動抗戰勝利之後,在和平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人們。

        抗戰時期美國的援華物資在美國東岸用輪船運載,穿過大西洋駛向非洲南部,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西部港口卡拉奇;再通過鐵路運往印度東部阿薩姆邦的汀江機場。美陸軍空運隊和中國航空公司的飛機,在這裏載著援華物資飛越橫斷山脈運送到昆明。而後,用汽車分配給援華美軍和各個戰區的中國軍隊。如此曲折百轉,是因為日本佔領了西太平洋,美國的船隻只能繞道大西洋和印度洋。在此之前,利用英國的殖民地滇緬公路運輸大量的抗戰物資,緬甸首都仰光被日軍佔領後,滇緬公路被封鎖,駝峰航線是當時唯一的國際援華物資通道。

        在駝峰航線上,國內有5個地面導航站點。從昆明算起,有昆明、楚雄、雲南驛、保山、大理。保山和大理兩個導航台最靠近印中邊界。保山是中緬邊境地區中國境內海拔較高一座山峰,山頂常年積雪,濕冷寒涼。

        雲龍導航台的通訊設備是當時國內較先進的通訊設備,是美陸軍14航空隊和中國航空公司從美英所屬的優質企業中招標採購的,各種技術參數、產品性能都很高,適用於在亞熱帶高寒山區條件下長期穩定運行,而且重要部件配有備用件,以保證設備在荒山野嶺、雪山之巔能長年穩定工作。

        導航台建立時,是租用了當地老鄉家裏的犛牛,馱著幾十箱的發電、發報設備、防寒帳棚、守護電臺的卡賓槍、子彈及各種生活用品,搬運到雪山頂端。由專業人員安裝調試完成後移交給導航台三名工作人員,其中就有我的父親曾昌銘。當時雪山頂上人跡罕見,人員上下一次非常艱難,山上的工作人員幾乎常年不與當地人員接觸,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導航工作。

        發電機的燃油,生活上用的衣、食、報紙、技術資料、藥品等全部物品全靠從導航台上空經過的飛機用降落傘空投。燃油一開始使用金屬油桶空投,如果降落傘掛到樹枝上,金屬油桶尚能完整無損,如果直接掉在雪地上,金屬桶經常摔裂,燃油漏出。後來改用橡膠軟袋,油袋開裂的情況好轉,但有時橡膠袋也會被地面上的石頭刺破,最後改用雙層加厚的橡膠袋空投,成功率才大大提高。

        工作人員的食品基本上都是空投美國空軍使用的罐頭、壓縮餅乾、盒裝牛奶等、用柴油爐加熱後食用。有時氣候乾旱缺雨,飲用水也需要空投。

        駝峰航線從1943年春天試航,直到抗戰勝利後的1945年底,三年多的時間美國每個月向中國空中運送7000多噸的戰爭物資。每天有100多架飛機穿梭在航線上,據資料記載昆明的巫家壩機場,在飛行高峰時,平均每一分鐘就有一架飛機起降,是當時全球最繁忙的機場。駝峰航線一共向中國運送了80多萬噸的抗戰物資,保障了中緬印戰區的戰略反攻,消滅了大量的日軍,促進了抗戰勝利。

        駝峰航線是當時世界上最危險的航線。美陸軍空運隊在這條航線上損失了563架飛機,犧牲1500多名美軍機組飛行人員。中國航空公司損失46架飛機,犧牲了80多名機組飛行人員。這意味著每起飛3架飛機就有1架飛機再也不能返航歸來,平均每1.5天就有一架飛機失事,在這條航線上飛機的平均使用壽命只有2.5個月,飛行天數只有70-80天。

        從印度阿薩姆邦的汀江機場至中國雲南昆明巫家壩機場800多公里的航程上險象環生,曲折百轉,風暴寒霜,雲遮霧繞。平均1.5公里就有一架飛機失事,平均每一公里就有兩名飛行機組人員犧牲,就有兩個家庭支離破碎,家破人亡。中美兩國為這條生命線付出了慘烈的代價。1500多個家庭痛失親人,再也無法彌合戰爭帶來的災難。有些失事的機組人員,70多年以後仍杳無音信,淹沒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期望不久的將來,這些烈士的遺骨會被找到,並給以適當的禮遇,以慰籍烈士的英靈和烈士的家人。

        1945年8月15日下午,父親在導航台的工作崗位上,收到1份中國航空公司發出的振奮人心電報。日本裕仁天皇宣佈日本接受同盟國發表的波茨坦公告,日本終止戰爭,即日本天皇的終戰詔書。收到這份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電報時,三個年輕的導航人員異常興奮。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父親拿起導航台的卡賓槍,朝天猛放,用這種特殊方式歡慶14年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

曾昌銘在中國航空公司海南海口導航台的留影

        在1945年10月,駝峰航線逐步減少飛行架次,人員、設備分批分次撤離。雲龍導航台搬遷轉移,又一次雇了當地老鄉的犛牛,租用了美陸軍14航空隊的汽車將通訊設備搬運到保山機場。中航公司安排了後來擔任周總理專機機長的邊任耕叔叔,駕駛一架C-47型貨運飛機載上人員和通訊設備,直接飛往印度首都新德里。

中航機長邊任耕

        美國C-47型貨運飛機的後艙只有隨機報務員1人,只裝備了一氧氣面罩,父親和另外2名工作人員一起上了飛機後艙。四個人只有一個氧氣面罩,在飛機爬升到4千多米的橫斷山脈以後,空氣稀薄,機艙內嚴重缺氧,四個人輪換著吸一個氧氣罩的氧氣。由於呼吸的空氣中含氧氣量不足,四個人的手指甲,嘴唇都呈現青紫色。過了近一個小時,飛機飛到印度平原,飛行高度下降,可以不用氧氣面罩,四個人的供血和意識才逐步恢復正常。到新德里以後,公司安排父親一行三人乘坐客機飛回雲南昆明,客機的機艙內配備有供氧設備,才避免了高空缺氧,呼吸困難的艱難航程。

        雲龍導航台的抗戰歷史已經過去了73年。

        現在回顧這一段光輝的歷史,至今還令人心生敬意。三個二十幾歲的有志青年,在雪山之巔,風餐露宿,克服高寒缺氧,戰勝各種難以想像的困難。操縱當時最先進的通訊設備,幾乎是在人類生命的禁區,完成了光輝的歷史使命。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優秀男兒。我們應該永遠不要忘記他們為抗戰所做的貢獻。

編者注:此文內容由曾昌銘口述,其子曾大興整理,特此銘記。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空軍聯合作戰部隊 中國飛虎研究學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