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官校初級班飛行教官 王書閣

      我的父親王書閣,中華民國6年7月20日生,出身河北省南部,肥鄉縣趙寨村一個耕讀起家、擁有五百畝地的富裕家庭,父親行四,前面兩個哥哥都進入齊魯大學醫學院,成為醫生。祖父原本期望父親能進入清華大學,於是送父親到北平念大同中學,豈不知自從五四運動之後,北平的學子都以從軍為尚。

        25年夏,時值日軍侵華日亟,國勢危殆。父親執意從軍,考入空軍官校,打翻了祖父的構想。

        父親考入空軍官校還歷經一番波折,原來父親第一年參加入學考試,體檢時,因體重過輕被刷下來。於是父親在家鍛鍊一年,第二年再去報考,才蒙錄取,可見父親當年報國之殷切。入伍報到前即與鄰村常淑蘭女士成婚。

        父親報考中央航空學校第十期學習飛行,經過嚴格的身體檢查、筆試、口試,以優等成績被錄取。

        父親於25年9月5日到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入伍報到,接受嚴格的軍事教育及訓練。

        27年春,完成初級基礎飛行、中級飛行,到昆明完成高級飛行。29年3月10日畢業於空軍官校十期,擔任轟炸機飛行員參加對日作戰。抗戰勝利後,35年在昆明空軍官校擔任教官;同年1月17日,父親因公飛行失事,我當時一歲,就成為空軍遺眷。

攝於空軍官校受訓時                大約攝於高中畢業時~1935

        父親驟然去世,對母親來講,是個不可承受之痛,母親驟聞父親惡耗當時,正遠在西安,其他家人怕母親到現場傷痛,藉口路途遙遠,勸阻母親前往昆明探望。家人中,祇有派三伯父以兄長身份參加父親入殮典禮,母親只知道父親葬在昆明空軍公墓。

        父親去世後,母親帶著我輾轉到了南京,由於母親畢業於河北大名第五女子高等師範,曾在南京難童教養院擔任老師工作。大陸變色後,母親攜年僅四歲的我,一路逃難,輾轉由南昌、廣州到了台灣。

        剛到台灣,無依無靠,靠著父親官校同學的協助,蓋了一間木頭活動房屋在空軍第三防空洞(目前帝寶正對面)旁,就是我母子的安身之處。一直到民國47年,以遺眷身份可以被分配到板橋浮洲裏婦聯一村眷舍,母親由於熱心公益,經常協助鄰居處理一些事宜,曾經被推選為副村長。

        母親很喜歡旅行,尤其喜歡到大陸探親,從77年台灣開放大陸探親起,我每年都陪母親到大陸探親,一共去了廿五次。到過邯鄲、北京、天津、西安、開封、上海、蘇州、杭州、湖州等,一直到她一百歲那年,還有親戚在上海幫她祝壽。母親一直到一百零三歲才離開我們,我常常想,母親把父親沒能活過的歲月活過來了。

        94年5月,我曾經到昆明,父親生命中最後的地點。我到昆明前,翻閱昆明地圖,想找到軍用機場所在。但是找不到。

        在我們航班飛機下降時,由機窗向外探視,風向旗飄揚,影像快速向後推移。我心神不寧,感覺到父親正在與我同飛,我敢肯定,這個機場就是父親當年最後起飛的機場。這時,我忽然感覺到與父親心神相會,我從沒有與父親這麼接近過,飛機很優雅的在機場滑行,我的眼淚砰然噴出。這時我完全能夠體會父親當年從軍報國的壯志。

        我心裡浮現空軍軍歌:淩雲禦風去,報國把志伸,遨遊崑崙上空,俯瞰太平洋濱,看五嶽三江雄關要塞,美麗的錦繡河山……

王書閣與妻常淑蘭、子王紀耕合影1945年攝於成都
王書閣在印度、緬甸戰區執行任務時所攜帶的緬文血幅1944

        附記:《空軍忠烈錄》第548頁記載

        王烈士書閣,河北省肥郷縣人,生於中華民國6年7月20日。在空軍軍官學校第十期轟炸組畢業。歷任空軍第八大隊第十四、第十中隊、空軍第一大隊第三、第二中隊飛行員、空軍官校初級班飛行教官,升至中尉一級。

        35年1月17日,烈士在雲南昆明駕機教練飛行,失事,殉職。遺有父母及妻常氏與子一。

摘自:中華民國空軍官校第十期畢業 八十周年紀念冊 盧維明主編 作者:王紀耕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空軍聯合作戰部隊 中國飛虎研究學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