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隊

        1943年3月3日,陳納德被晉升爲陸軍少将。3月10日,美國空軍駐華特遣隊奉命擴編爲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隊,陳納德任司令。

        3月16日,《新華日報》發表短評,題爲《祝賀美空中戰士》,全文如下:

        “爲對英勇抗戰之中國增加援助起見,美空軍已在中國成立一新航空隊,定名爲第十四航空隊,由陳納德少将指揮。”這是史汀生宣布美國第十四航空隊成立之時的宣示。這宣示對于中國抗戰的意義是不用解釋的,正如《前鋒論壇報》所說,是“主張立即對華空軍之援助者之一項勝利”。

        當然,我們相信,這種勝利還不過是一個開始。但是,我們對于這個開始,卻已具有無限的信心。

        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隊成立後,先後得到“B-24”、“B-25”型轟炸機,以及“P-38”、“P-47”、“P-51”等性能優越的戰鬥機,其力量得到補充。擴充後的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隊,隸屬於美國統帥部指揮,下轄中美空軍混合聯隊、第68飛行聯隊,下有第74、第75、第七76中隊,第118戰術偵察機中隊;第69飛行聯隊,下有第16、第25、第26、第449中隊;第312飛行聯隊,下有第41、第42、第491轟炸機中隊;第308重型轟炸機大隊,下有第373、第374、第375、第425轟炸機中隊;以及第311戰鬥機大隊所轄第528、第529、第530中隊;第81戰鬥機大隊所轄第91、第92、第93中隊;以及第409轟炸機中隊、第426夜間戰鬥機中隊,第21、第27運輸機中隊。

        其主要任務是:保衛駝峰運輸線;搜集和破壞日軍飛機與部隊營地;轟炸日本在華軍事設施;轟炸中國海岸與島嶼附近的日本船運;在印支、緬泰及台灣破壞日軍供應與軍事設施鼓勵中國的抗日并以一切可能方式支援地面部隊。

援緬戰役、駝峰運輸與史迪威公路

        針對日本侵占越南、新加坡,從南方包圍中國,應英軍之請,中國遠征軍以駐滇第五、第六、第六十六軍等部隊于1942年2月上旬進人緬甸境内,協助英軍作戰。

        中國在日軍的包圍和封鎖中,所有軍用物資均依靠駝峰航線,即由美國空運大隊(ATC)自印度翻越喜馬拉雅山空運至昆明或重慶、成都等地。抗戰時所有轟炸日軍的汽油、武器及飛機零部件均來自空運。喜馬拉雅山的上空,不論日夜,幾乎每天都有飛機通過。駝峰運輸是中國抗戰的生命線。

        從緬北趕走日軍,自印度建一條通往中國的陸路,成爲在史迪威将軍擔任中印緬戰區總司令(史兼中國戰區參謀長)期間的主要任務。這條公路以印度東阿薩密鐵路的雷多站爲起點,依循當年緬戰逃難的路線,在高山、叢林、沼澤以及蟲獸橫行、人迹罕至的蠻荒絕地修築。1944 年4月17日,中國軍隊攻占密支那南部飛機場,美工兵部隊乘滑翔機降落,中國後續部隊也由運輸機運到,神兵自天而降,敵膽大寒。1945年1月15日,孫立人的新一軍和衛立煌的遠征軍會師,史迪威公路也全線貫通。史迪威公路開辟後,粉碎了日軍對華3年的封鎖,運輸量大增。舊運輸量爲每月1.5萬噸,緬北解放、史迪威公路開通後運輸量爲每月4.5萬噸,支援了即将開始的對日大反攻。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空軍聯合作戰部隊 中國飛虎研究學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