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襲新竹機場

      隨著時間過去,中華民國政府與日本雙方在戰場上持續對峙,戰事的拖延不斷消耗著日本的國力。日本為了掠奪更多戰爭資源而採取南進政策,此政策重點之一是在取得東南亞的油田資源。但這部分跟歐美國家利益產生衝突,而埋下與同盟國開戰的先端。日本有了與歐美開戰的準備後,由日本海軍擬定戰略,在1941年12月7日成功偷襲美國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引發美國對日宣戰並加入同盟國,為太平洋戰爭揭開序幕。

        臺灣島是日本在戰爭期間最重要的軍事基地,隨著太平洋戰爭開打,制空權的掌握成為戰爭取勝重要關鍵。日本陸軍、海軍積極加速島內飛行場的建設,將臺灣打造成為「不沉空母」(不會沉沒的航空母艦),作為日本在航空戰中的主要堡壘,所以自然成為了盟軍重點攻擊目標。而新竹飛行場是日本海軍所建立的北臺灣重要航空基地,因此太平洋戰爭一開打後,就成為臺灣第一個被美軍轟炸的地點。

        1943年11月3日,駐秧塘基地的14航空隊第21攝影偵察大隊的偵察機秘密飛過越臺灣海峽。偵察機在臺灣新竹機場上拍到大批日本96式艦載機的照片,陳納德得到情報後,大喜。他立即心癢癢地籌畫一場大規模攻擊行動。但不料天公不作美。 那幾天,天天下雨,一直拖,等啊等,等到25號,終於天氣晴朗了。

        11月25日,陳納德當即下達出擊命令。

        第23大隊桂林秧塘基地的第11中隊的8架B-25中型轟炸機。中美混合聯隊第一大隊第二中隊的6架B-25中型轟炸。第十四航空隊還特意調來了8架P-51A野馬戰鬥機作空中掩護,另派8架P-38G“閃電”戰鬥機掃射機場目標。參加轟炸的16架B-25D各攜帶72枚20磅炸彈,7枚100磅炸彈或者168枚25磅通用炸彈,確保飽和轟炸。全殲機場地面所有目標。整個行動由特克系-希爾中校指揮。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機群上還搭載了《時代》雜誌的隨軍記者懷特。中美混合聯隊中國空軍參加的勇士有第一大隊副大隊長李學炎,副駕駛張天民,梁冥和,李衍路,吳超生,羅紹陰,溫凱,領航員:周鳴鶴,張樹成,傅維善,李頌平等。

        當中美機群編隊自抗戰以來第一次臨空臺灣新竹基地時,日軍竟然毫無防備,陷入一片混亂。大批飛機散佈停放在跑道邊上,與之前偵察機拍回的情報完全一個模樣

        P-38C首先打衝鋒,象打活靶一樣掃射日機,緊接著B-25D傾瀉彈雨,最後由P-51A攻擊機收尾。機場的42架日機刹那時間灰飛煙滅。當時還在空中訓練的20架日機,也大部也被擊落。襲擊在瞬間完成,機群無一戰損,全部順利返航。

        隨軍記者懷特在他的觀戰報導寫道:希爾中校高興地說我們此次的付出代價僅僅是睡眠和時間而已。日軍在新竹空襲中的反應格外遲鈍,"飛虎隊"已經完成任務返回中國大陸了,日本陸軍第3飛行師團的警戒機才遲遲由臺北的松山基地起飛,趕赴新竹外海尋找中美軍機,然而此時"飛虎隊"早已經蹤跡全無,因而第3飛行師團無功而返。由於新竹海軍航空隊的表現實在是太差了,戰鬥力幾乎等於零,日軍大本營一怒之下,命令將其番號永遠撤銷。

        這次襲擊是自珍珠港事件後盟軍首次襲擊臺灣,也是飛虎隊創遠東作戰一次殲敵戰績的最高記錄。此次打擊令日軍大本營深為震驚和恐慌。因為下一個目標應該是日本本土了。

美機來襲

        時間來到1943年11月25日,大平幸男在他的回憶錄《新竹航空隊雛鷲之悲劇》(新竹航空隊雛鷲の悲劇)中提到,這一天發生的事情讓他永難忘懷。

         大平幸男當時還是新竹航空隊的學員,1943年11月25日下午他跟著教官、其他學員、偵查員、機上整備員等,一群人正在新竹飛行場進行日常的飛行訓練課程。他在回憶中提到,當天他的飛機上有十一人,由學員們輪流操作飛行練習。當輪到他駕駛時,飛機才起飛升空,正要進行飛行路線練習,坐在後座的偵查教官突然拍了幾下他的肩膀。他回頭一看,就從窗戶看到地面的飛行場竟然冒起了黑煙,還有飛機在燃燒,才瞬間他飛機後方就傳來了一陣機關槍掃射的聲音,如萬雷作響。當時他意識到飛機受到攻擊了,機身中央的燃料槽也因為被擊中而燃燒,教官急忙從他手中搶下飛機的操縱桿,不過這時飛機已經呈現上下顛倒,開始往下墜落,眼前是一片甘蔗田景象。

        大平幸男雖身負重傷,但幸運地能爬出墜落的飛機而脫困。他描述飛機是墜落在新竹航空隊據點北方的東仙溪(即頭前溪)河床上,新竹糖廠(今新竹巨城)的輕便鐵道鐵橋附近。當時他看見了五、六名臺灣人就從新竹市街沿著鐵橋,朝著墜落的飛機跑過去,他叫住了最後一名臺灣人,向他求助。當時大家看到他滿臉鮮血與嚴重的傷勢,都嚇傻了。後來大家幫他搭上了糖廠的輕便火車往市區,他再換搭車到新竹醫院就診,緊急動了急救手術。接著他就從醫院護士口中得知,航空隊其他夥伴們一個一個被送來醫院,但卻傳來不治的惡耗,讓他悲傷到無法言語。他搭乘的飛機上總共十一人中,包含他只有三人倖存,而當時飛在他後面的僚機,機上十人則全部陣亡。

        由於日本軍方將這次盟軍出動的奇襲式空襲列為機密,所以損失情況不詳。但是大平幸男提到當時不論地面或正在進行飛行訓練的空中人員都死傷慘重,傷亡總數應該是相當龐大,而且據傳當時日本軍方一共損失50架飛機。

        這次的空襲,也嚇壞了當時不少新竹市居民,大家紛紛跑到戶外尋找聲音的來源,這才發現聲音是來自於南寮新竹飛行場的方向,當時從市區就可以看到飛行場上空有多架飛機盤旋、掃射、投彈,空中還充斥著黑色濃煙。

        日治時期的臺灣自從1937年頒布「防空法臺灣施行令」後,日本政府就開始積極宣導防空教育與進行相關演習。防空教育裡面有一項是分辨不同國籍的主要軍機,因此當時觀看的民眾中,已經有部分人分辨出來其中有幾架是美軍的B-25轟炸機與P-38戰鬥機。確認是美軍來襲後,民眾們嚇得趕緊走避室內尋找掩蔽。但很快地,這些飛機轟炸完飛行場後,就迅速離開了。在此時防空警報才大聲作響。日本政府雖然對這次的轟炸事件損失的結果閉口不談,不過市井間還是有流傳著這次空襲中軍方戰機多數被炸毀的小道消息。

        這場新竹飛行場空襲實際上給予當時的新竹海軍航空隊相當沉重的一擊,因為傷亡過於慘重,負責教育訓練的新竹航空隊在1944年1月1日就行解散,而像大平幸男這樣存活的學員後來就轉調到其他航空隊繼續完成訓練。

奇襲勝利

        相對於新竹飛行場日軍的措手不及與新竹居民的驚恐,我們從另一種角度來看1943年11月25日這場新竹飛行場轟炸事件。執行任務的美軍第14航空隊,則成功完成了一場僅歷時三分鐘就結束的奇襲。在新竹飛行場毫無反應與防備下,全員安然返航回中國江西省的遂川基地。

        當美國第14航空隊出任務轟炸新竹飛行場時,有一位名叫白修德(Theodore White)的美國記者隨行,這名記者在1979年出版了一本《歷史的追尋》(In Search of History),在書中他把隨機轟炸新竹飛行場的所見過程描繪下來。

        任務時間是選擇在美國的感恩節(西方感恩節在每年十一月的第4個星期四)當天出發,為了怕這次任務有人會再也回不來,所以美軍第14航空隊隊員要求提前一天就要先享用感恩節大餐。這次出擊的美國第14航空隊裏面包含了中華民國空軍參與其中的中美空軍混合團,可以算是中美聯合出擊的一項任務。

        美軍第14航空隊出發越過山脈,為躲避日軍偵查,採取低空貼近海面飛行的方式跨越海峽。白修德描述,到達新竹飛行場後,就看到一架架綠色塗裝會有紅色圓球圖案,閃耀著光彩的飛機,停在地面上,似乎正在等待著他們。白修德所看到的是「九五式陸上攻撃機」 (簡稱為九五陸攻),是當時新竹航空隊訓練時使用最多的機種。此機種由三菱重工所製造,是中日戰爭初期日本海軍對中國轟炸的主力轟炸機,後來被改良款的「一式陸上攻擊機」(簡稱為一式陸攻)取代。

        才見到新竹飛行場,美軍第14航空隊就迫不及待升空展開攻擊,傾瀉下所有的炸彈,將飛行場炸個滿目瘡痍。停在地面上的飛機頓時陷入火海之中,冒出沖天的黃煙與黑煙。轟炸過程中美軍竟未遭遇到日軍任何反擊,彷彿如入無人之境。美軍第14航空隊也掃射了正在進行飛行練習的訓練機,造成多架飛機墜毀。根據白瑞德用碼表計時顯示,整個轟炸行動,包含:從海面上升迫近飛行場、飛過飛行場進行攻擊、到出海返航,只花了三分鐘的時間,而機組人員跟飛機全都毫無損傷地踏上回程。

可見停機坪上日機被摧毀,但盟軍未受到任何反抗攻擊。  圖片:中央研究院美國空軍歷史研究部(AFHRA)徵集成果

        依攻擊機群觀測,盟軍判斷有37架-42架飛機在地面上遭到破壞,在空中則擊落14-15架,評估至少有50架以上日軍飛機在這場空襲遭擊墜或破壞,出擊機隊2架遭到防空火炮與破片等輕微受損;日本海軍的統計則聲稱2架戰鬥機、2架轟炸機在空中遭擊墜、13架轟炸機在地面遭到摧毀、受損飛機數量不明,並聲稱擊落3架美軍戰機,但顯然為錯誤戰報;日軍自承25人戰死、20人受傷,但親臨者認為當時基地受創嚴重,損失遠大過此數字。新竹海軍航空隊則在1944年1月1日解散,未完訓的飛行員移編給其它飛行隊繼續訓練,會導致部隊撤編,實際毀損成果應超過日軍自承損失。成功打擊新竹基地,可說是1939年10月漢口​​​​​​​大​​​​​​​空​​​​​​​襲以來最成功的一次空軍行動。

        新竹飛行場空襲成功,對中美盟軍產生相當大的激勵作用,也釋放出在這場戰爭中,美軍已能暢行無阻的訊息。這也成為開啟1944年至1945年盟軍轟炸臺灣的序曲。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空軍聯合作戰部隊 中國飛虎研究學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