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和美空軍相處的日子

      在廣東陸良基地,我和美國空軍部隊一同生活過了四個月之久,那正是日敵投降的前夕,在中國戰場上,先是日軍發動了湘西的大規模攻勢,終於遭受我重大打擊後潰退原防地,跟着西南方面由美國裝備訓練完成的國軍反攻部隊,長驅直入廣西境內,連克南寧、柳州、桂林等諸大城市。就在這時期前後,滇境美軍基地上的空軍戰鬥部隊的作戰任務,是顯得格外緊張而熱烈,尤其空運部隊,其辛勞和繁忙的程度,遠超乎以前作戰的任何一個時期。

        記者“陳榕甫”得有機緣與美軍中各階層人士接觸,親見他們戮力奮戰的情景,並曾留心觀察他們工作精神和日常生活情况,深覺中國戰場對敵戰爭的末期勝利,得力於美空軍協助之處甚多,同時美空軍组織上的許多優點,大可作為我今後建軍的良好借鏡。

基地素描

        陸良機場距離省會昆明約八十公里,那原是一塊十分荒瘠的紅土平原,南盤江的源流,攜帶着重濁的泥沙,經由這裏東向黔桂流去,陸良城西的江面上,有着一座雄偉的石橋叫“西橋”,陸良機場就建築在這橋畔。

        雲南在抗日戰爭期間一共修建的28個機場,由當時的國民政府全面負責,占地、拆遷、移墳、招工等等,均付給一定費用。加之為適應戰爭的需要,技術力量也由政府派來,因此機場的規模較大,品質較好。如陸良機場,美國援華的許多B-24、B-25戰略轟炸機群和速度極快的戰鬥機與大批運輸機都集中在這裏。當時的陸良機場有5條跑道,在執行前往廣西及越南等地迎擊日寇敵機時,可時五架戰機一起並行起飛,緊接著後面有五六十架、或七八十架飛機,一架一架,一排一排,形成了五路縱隊,浩浩蕩蕩,十分威武壯觀。一時間,這個機場被稱為亞洲最大的軍用機場。

        記者服務空軍為時年餘,曾参觀過大後方各重要空軍基地,但常我由昆明乘着汽車第一次來到這裏的時候,仍然感到像一個鄉下人進城,所觸日的盡是新奇的事務。一直等到留住過了一星期之久,並籍着一次隨機出征的機會,對全場情景作了一次“鳥瞰”以後,腦子裏纔印上了一幅機場的粗淺的輪廓。

        單就設備來說,記者曾在美空軍基地司令部檢閱全部中國境内空軍基地的設備圖册,那上面載着陸良機場主跑道的長度為一萬英呎,居全國第一位,較之有名的川西B-29超級空中堡壘基地,尚有過之。實際上,這機場除了主跑道供轟炸機和大運輸機起落以外,還有副跑道,滑行道,和專供驅逐機交通機用的短跑道,以及緊急着陸場。(飛機發生故障後迫降此場內待修。)場內房舍林立,道路縱横,有指揮作戰的高級司令部,有修理飛機的巨型廠房,有儲積軍需品的庫房,有設備完善的野戰醫院,更有那堆積成林的桶裝汽油,和各類重量不等的炸彈。

        這裏所駐紮的美空軍部隊,為陳納德將軍指揮下的第十四航空隊所屬的六十八聯隊,和第二十三驅逐大隊,這些都是勇敢善戰的隊伍。二十三驅逐大隊的前身,即是那聞名全球的A.V.G.. “飛虎隊”,(飛虎隊於一九四二年七月四日改組為美空軍第二十三驅逐大隊,至一九四三年三月十日,始正式歸入新成立的第十四航空隊。)這大隊裏直到如今還存在着不少當年志願來華助戰的“飛虎隊員”。

        陸良機場除了駐紮作戰部隊以外,也是美軍在中國的空運部隊的重要基地之一。美國的空運飛機,運輸租借物資,越過中印間的駝峯以後,首先便在這裏落脚,經由這裏再繼續分配轉運到更接近的前方基地上去。但大部份物資仍是供給滇境中美陸空部隊裝俑與作戰之用。至於回航印度的飛機,則大都帶運些中國對外貿易的輸出物資,如錫、銻、桐油等等,也多在這裏裝上飛機。

        一走進機場,最使你驚訝不已的,便是那滿佈在停機地和滑行跑道兩旁的各色各樣的飛機。天空中沒有一刻靜寂過,飛機發動機的嗡嗡聲響,無間歇的傳到你的耳朵內,初來會使你有些不太習慣。夜晚更是空運繁忙的時刻,機場上到處燈光明亮,跑道盡頭的紅綠飛行標誌燈,更是鮮豔奪目。飛機上面的夜航燈光和大宇宙間的星光,幾手無法分辦開來。看了這份情景,會使你忘却原是置身在一個荒僻的原野裏。

        我很慶幸我得有機會見到這基地上一些熱鬧場面,去年五月中旬,正當川西會戰吃緊的時候,國軍新六軍(由印緬遠征歸來的美械部隊)全都奉命支援芷江,美軍調集空運機數百架担任運輸工作,那些時候,每天平均每兩分鐘就有一架飛機起飛。大約只花費七八天工夫,全軍人員便都輪送到了前方基地,連最笨重的武器車輛騾馬,也一件不遺的從空中載運過去。這場面就連一度出國遠征習見美國龐大軍備的國軍官兵們,也覺驚奇。

        順便的提到道基地上所常見的飛機的種類。作戰用的飛機,有B-24式四發動機的重轟炸機,B-25型雙發動機的中型轟炸機,有P-51式遠航戰鬥機P-47式高空戰鬥機,P-61式夜間戰鬥機,以及P-38式快速偵察機。甚至B-29超級空中堡壘,也曾幾度利用這基地,向遊弋在中國東南海的敵艦船出擊過。這些都是美國出產最新型的作戰飛機,其性能、速度、火力、裝備各方面,都居全球第一流o也由於它們所發揮的强大威力,纔使我們緊握住了整個中國戰場上的制空權。至於專供運輸用的飛機,則有四發動機的C-5r式,和雙發動機的C-46式及C-47式,他們都有較大的載重量,自從中印航空路線開通以來,就一直肩負起維繫中國對外交通運輸的重任。

        從天空鳥瞰機場,除了幾條長而直的跑道和成行的飛機機群以外,最引人注意的,便是那高聳在天空中的升降指揮塔,這是指揮飛機起落的一個重要設備,在從前,飛機在場上起落,靠着地面勤務人員用紅白旗和T字布來指示,或者機上人員以摇翼動作傳達自己的意向。現在則由於航空無線電飛躍的進步,陸空兩方面可以隨意聯絡。指揮塔裏的少數工作人員,就利用着這種進步的無線電聯絡方法,直接與機中飛行人員通話,藉此指揮日以數百計的每一架正待起飛或者等待落地的飛機,依次升降,使不致有互撞或爭先恐後的意外情事的發生。這指揮塔的作用,誇大一些來說,它便是指揮全場飛機活動的神經中樞,在基地時,我常愛獨自站在那塔四周的欄杆邊上,瞭望全場飛機活動的情景,我設想假若沒有這個進步的陸空聯絡的裝置,這整個機場會要亂成甚麽樣子?每天又會要發生多少幕慘劇?

        在這基地上,日以數百計的飛機的活動,所消耗的油量是可驚人的。以前汽油完全由印度空運進來,不時會感到作戰供應上的缺乏,但估計一下幾年以來所耗費的總油量,仍然是一個相當巨大的數字,你只要看一看機場各處所堆積的大量廢棄的油桶,使可以推想得到的。(廢棄了的五十加崙装的汽油桶,堆積在機場的四周邊缘上,日久就形成了一道衛戍機揚的自然界牆,這道牆達十數華里之長,另外在通往機場的道路兩旁,也有成千成百的油桶到處堆積着。這種油箱,軍中視為廢料,附近居民可自由取用,不加於阻。)一直待到中印油管工程完工開始輸油了以後,經由昆明修了許多支線通到附近各空軍基地,汽油的來源纔較前寬裕起來,但這僅是日敵投降兩個月以前的事。我曾親自見過陸良機場附近油管的敷設情形,所謂油管,原是一種直徑四英寸的鐵筒,每節長二十英尺,節與節間,同螺絲擰緊,看去去像放大了的自來水管一樣。油管大半就平置在公路的兩旁,也有的埋入地裏。機場裏築有地下油池,經由油管輪送過來的油,經過一番過濾手續後,流進油他裏儲積起來,隨時供應飛機燃料之用。這種地下油池,大都建築在滑行道的兩旁,以備飛機落地以後或起飛以前,可即把油立即加足。這樣的加油設備,應用起來感到非常方便,普通一架雙發動機的運輸機,祗需一兩分鐘便可以加足他所需要的定量的油,但如用舊的人工方式時,常是需要化費兩三個鐘頭的時間的。

        汽油可以利用油管輸送過來,但大量的炸彈和槍彈,仍賴空運接濟,由於機隊戰鬥行動的頻繁,每月彈藥消耗的數字,也是十分巨大的。存儲彈藥的庫房裏,經常堆滿着各類重量的炸彈,有重逢一千磅至兩千磅的,依次如五百磅,二百五十磅,一百磅的,還有小型的殺傷彈和燃燒彈,每個重二十磅。每次出擊應用的炸彈種類,都是按照飛機載重量以及目標情形所需要的爆炸力或破壞力而配備妥善的。就是信管的裝置也一樣,信管有落地便爆炸的瞬發信管,有延期數秒鐘乃至數分鐘之後方才爆炸的延期信管,前者大多用之於高空或者中空投彈的時候,以使可以即刻觀察得到轟炸的效果,後者則用之於低空俯衝投彈,為的恐怕炸彈立即爆發後的破片,會損傷於飛機的本身。

戰鬥前後

        人人都稱道美國是一個富足而且生產力雄厚的國家,因而美國對作戰的看法,與一般國家顯然有所不同。直率一點說,美國軍隊常是憑藉着本身物質上的優越,以壓制敵人終而使敵人屈服的。但道並不是說,美國軍隊曾不肯犧牲人命,而只是說,在爭取勝利的過程中,運用着最大的物資效能,儘量减少人員的犧牲而巳。事實上在許多待定的場合裏,.美國士兵們也像世界上其他國家堅強的軍隊一樣,表現出超乎尋常的勇敢的戰鬥行為。

        空軍是最進步的兵種,空軍作戰所用的飛機,本身就是現代最新科技術的結晶品。大戰的經驗告訴我們,空軍的發展,應重質而不重量。即是說,在敵我空軍力量的對比上,兩方飛機性能的優劣,遠較數量的多寡,為更富有决定性的因素。前面說過,美空軍所使用的作戰飛機,無論在性能、速度、火力、裝備各方面,都居全球第一流。(自然美空軍往飛機數量上的優勢,也蓋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這些事實,巳是一般人們所習知的,無庸我再多說了。

        首先談到情報工作,每次機隊出擊目標,必定是先根據各方面的情報作正確的判斷而後予以適當選定。P-38偵察機專負偵察任務,偵察方法主要靠空中照相術,俏察機裝置有特種照相機多具,其餘轟炸機戰鬥機等,每架機或是領隊機上也都裝有照相機,在出擊途中和到達目標以後,機上人員隨時把所見到的敵情,一一攝入鏡頭。這類空中照片的材料極為豐富,據說美軍在戰事結束後移交給中國的相片,即重達x十噸之多。

        我曾参觀過美空軍司令部的作戰指揮室,那寬大的屋子的四壁,掛滿了中國戰場的分區軍用地圖,一些鮮明的紅色線條,分割開敵我雙力正在對峙着的前線陣地,紅線跟蓿我軍的進展而隨時在移動中。這些軍用地圖,全由美軍自行測製,最精密的是十萬分一的一種,一位負責的情報軍官告訴我,五萬分一的粵桂湘戰區地圖,也正在繪製中。這些軍官們,對於中國地理知識的豐富,常使我們感到驚訝。

生活與工作

        這裏,我首先要提醒大家,美軍在華官兵的生活誠然優越,但他們的工作却是超乎尋常的勤勞,而效率也特別高。

        最值得稱讚的,是美國軍人在工作中所表現的民主精神。是長官們尊重相信部屬的任務,尊重部屬個人的人格,作部屬的在遂行任務的職權範圍以內,不容何人來侵犯,也决不去逢迎認何人。負責管理汽車出入的憲兵,可以讓一位沒有證件的軍官碰釘子,管理登記飛機的中尉,只要有正當理由,可以拒絕上校的要求,讓他等了三天五天,就這司令官的手令,也得聽由中尉規定的指派,監修機場的工程師不待請示,有權簽署議十萬美元的支票。被罰站一小時的大兵,在憲兵或是軍官離閉以後,不會少站一分鐘。

        正當中國戰場上在積極佈置反攻的時候,這些敏感的美國孩子,便開始作着“回家渡聖誕”的預宣。我見到一個士兵居住的帳篷裏貼着一幅標語:“在聖誕以前,天堂?地獄?還是回家?”美國官兵們普遍的害着這遍種懷鄉病,對這點我十分瞭解,也十分向情,他們為着打倒共同敵人而來華作戰,他們是中國的好朋友,中國政府和民眾對他們的愛戴,他們內心裏感激。但困難發生的焦點,在於中美兩國國情的不同,和國民生活習慣上的隔閡,美軍官兵們來自繁榮舒適的城市,來自豐富美麗的鄉莊,以他們所享受的物質生活及心裏傾向,來到中國,自不免感到困苦和委屈,而懷鄉病也愈作祟。

對於來華的官兵,美國軍部會特別下了些教育工夫,我見過許多本軍部印行的專門介紹中國事物的小册子,一本是Pocket Guide to China,篇首寫着“入境問禁,入國問俗”的兩句中國成語,那上面涉及的範圍很廣,從中國的政府、軍隊、都市、鄉村、家庭、婦女、錢幣、食物、商業、娛樂、度量衡,直講到中國人和日本人在體態上的差異之點。
另外一本Chinese Phrase Book,供學習華語用的,方法是用英語拼字來註釋中國學的單音,簡使而易於學習,頗切實用。

(據說我國語言學家趙元任博士在美主持計劃中國語言訓練的工作)美軍官兵,人手一册,不過,在陸良基地上,我所交談過的美軍官兵,除了美籍華僑以外,能說流利的中國話的人,還是很少見到,一般大都祇會說像“頂好”“乾杯”“美國飛機”,類的簡單成語。

        軍郵在美軍中也佔有重要地位,.國內親屬寄來的信件和照片,常是官兵們夢寐以求的東西。一等兵威廉對我表示:“如果讓我在食物和信件中選擇一樣,我一定情願要信件。”他平均每兩天便接到一封妻子由國內寄來的家書,而他在休閒的時候,也隨時寫信回去,報告他在軍中的生活情况。所有海外軍人郵件的傳遁,全用空運,由美軍國內寄到中國來的信件,最多不會超過一個星期。

        美國軍隊是富軍,也是“樂軍”,他們的軍事哲學是“樂軍必勝”,而我們中國的軍事哲學,則是“哀軍必勝”也許這就是中美兩國國情的不同之處。 
( 此文摘自中國的空軍雜誌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空軍聯合作戰部隊 中國飛虎研究學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