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對中國的空軍援助

        1934年10月,蔣介石考慮到一旦抗戰全面爆發,中國將難以從海上獲取外援,因而私下派清華大學教授蔣廷赴蘇,同蘇聯外交部人民委員斯托莫里雅科夫密談,希望改善中蘇關係,從蘇聯獲得軍事援助。之後,蔣介石又多次派人同蘇聯方面接觸。蘇聯從自身防衛日本的需要出發,也願意援華抗日。

        1937年4月,蘇聯駐華大使波戈莫洛夫通知中國政府,蘇聯已決定向中國出售飛機和坦克,並提供5000美元的貸款。但中國方面卻沒有回音,坐失良機。

        全面抗戰開始後,中國政府才感到情況嚴重。1937年8月20日。蔣介石致電駐蘇大使蔣延黻:“沈徳燮處長想已到,請兄介紹其與俄政府洽商飛機交涉。現最急需用者為驅逐機二百架與重轟炸雙發動機一百架。”

        1937年8月21日,中蘇兩國正式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此後,蘇聯開始向中國提供經濟貸款和軍事援助,並派遣軍事專家和志願航空隊參加中國的抗日戰爭。

        1937年10月,從蘇聯的阿拉木圖經蘭州到漢口的航線通航。10月下旬,第一批蘇聯志願航空隊先後到華。第一批共有空、地勤人員254名,分別組成以馬琴領導的菱炸機大隊(CB式)21架和庫爾丘莫夫為首的戰鬥機大隊(I-16式)23架。途經涼州時,庫爾丘莫夫不幸因飛機失事殉職,普羅科菲那夫接替指揮戰鬥機大隊。第二批共有447人、飛機80架。1938年2月,來華的蘇聯志願航空隊已有戰鬥機、轟炸機各3個大隊。同年9月,因作戰消耗,為各2個大隊。1939年上半年,在華蘇聯志願航空隊僅有1個戰鬥機大隊、同年7月以後,兵力猛增為戰鬥機、轟炸機各4個大隊。1940年6月,又只剩下1個戰鬥機大隊,直至1941年全部撤離中國。

        蘇聯志願航空隊的戰鬥機大隊編制為以I-15或I-16式戰鬥機40架,轟炸機大隊編制為CB式轟炸機20製或TB式、SB式4架。

        蘇聯志願航空人員採取輪換形式,先後在華參戰的有2000多人,到華的蘇聯空軍將領有:日加列夫、雷恰戈夫、阿尼西莫夫、波雷寧、特霍爾、赫留金、布拉戈維申斯基等人。

        在援華抗的作戰中,蘇聯志願航空隊有200多名國際主義戰士英勇犧牲,有14人被授予蘇聯英雄的稱號,有400多人榮獲各種勳章或獎章。蘇聯志願空隊同中國空軍並肩戰鬥,機智勇猛地同敵機進行多次空戰,有效地保衛了武漢、南昌、成都、重慶等地,還多次襲擊了日本陸、海軍的機場、碼頭和陣地,取得了重大戰果。蘇聯志願航空隊的參,打破了日軍飛機壟斷中國制空權的局面。根據不完全統計:19386年~1940年5月,蘇聯志願航空隊作戰50次以上,擊落敵機81架,炸毀敵機114架(含中國飛行員共同戰果)。炸毀敵艦船14艘。正如1949年10月17日《解放日報》上的文章指出的:“他們以自己的無畏行動提高了中國人民的士氣。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英勇獻身的蘇聯志願飛行員洒下的鮮血同中國人民洒下的鮮血融合在一起。”

        蘇聯對中國空軍的支授,真可謂雪中送炭。當時,中國空軍飛機在淞滬會戰中已幾乎拼光,急需補充。歐美各國對授華抗日的態度曖昧,加上日本海軍封鎖了中國領海,從歐美得到的飛機廖廖無幾。從抗戰全面爆發到1938年4月止,中國共向歐美國家訂購飛機363架,僅運到85架(其中13架還未裝好)。而在這期間蘇聯卻向中國提供了大批飛機及其它航空器材。到1938年2月止,蘇聯出售給中國的飛機為232架,合2254萬美元。其中有戰鬥機I-16式94架、I-15式62架、輕轟炸機62架、重轟炸機6架、教練機8架。

        到1941年初,蘇聯共供應了中國抗戰急需的飛機1235架、大炮1.6萬門、坦克及車輛1850輛。戰機方面:其中I-15式和I-16式驅逐機777架、CB轟炸機328架、SB轟炸機24架、TB轟炸機6架、教練機100架。

        授華的蘇聯轟炸機全由蘇聯飛行員駕駛。從阿拉木圖起飛,沿著一條缺少機場和導航設施的航線飛往中國,經伊寧、迪化(今烏魯木齊)、哈密到蘭州,或從伊爾庫次克起飛,經蒙古飛往蘭州。在蘭州進行檢修、加油,作好一切作戰準備後,再轉往其它機場。蘇聯援華的驅逐機則是用卡車將配件長途運至新疆組裝,經調試合格後。由中、蘇飛行員駕駛飛往前線。

        蘇聯志願人員幫助中國建立了航空供應站和飛機修配廠,並在迪化和蘭州設立航空學校或訓練基地訓練中國空軍人員,幫助中國飛行員掌握操縱蘇制驅逐機或轟炸機的技能,來華的蘇聯航空專家組最多時達89人。

        蘇聯志願航空隊的來華,迫使日軍航空隊的基地後撤了約500公里。蘇聯對中國空軍的援助,使日本陸、海軍飛機損失劇增。為此,日本駐蘇聯大使重光葵於1938年4月4日,向蘇聯外交人民委員李維諾夫提出抗議,被蘇聯政府駁回。

        蘇聯志願航空隊來華作戰初期,曾有飛機被擊中後,飛行員跳傘落地,被中國軍民誤以為日本飛行員毆打、捆綁。後來,中國政府給每一位蘇聯飛行員發一塊紅布。上面寫著:“來華助戰洋人 軍民一致保護。”飛行員上飛機前掛在身上。以示識別。

        1941年初,由於德、意法西斯已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的安全已受到嚴重威脅,加上蘇、日兩國簽訂了“中立條約”,國民黨頑固派的反蘇反共活動愈演愈烈,蘇聯志願航空隊奉命開始國。同年10月,蘇聯政府宣佈中止為華軍事援助。當年年底在華的蘇聯軍事人員基本撤盡,飛機和裝備移交中國。

摘自:民國空軍的航跡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空軍聯合作戰部隊 中國飛虎研究學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