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襲台灣島

        1938年2月23日凌晨,漢口機場4輛蘇聯軍用卡車風馳電掣地駛向機場停機坪,在一排CB-2轟炸機前嘎然剎車,80多名蘇聯志願飛行員從卡車上縱身跳下,迅速向飛機跑去。

        這些蘇聯飛行員的飛行皮衣背上都縫著一方白布,上面印有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國旗,並有兩排大字:“來華助戰洋人,軍民體救護。”落款為“航空委員會制”,蓋有方形大印。蘇聯志願飛行隊來華之後,一些在空戰中被擊落的蘇聯飛行員因語言不通,難以獲得救護、甚至被中國老百姓當成日本人或義大利人誤打了。航空委員會為避免類似情況再度發生,特地採取這個措施,讓蘇聯飛行員在每次出擊時把告示縫在背上。

        幾分鐘後,螺旋槳開始轉動,發動機發出巨大的吼聲CB-2轟炸機龐大的機身緩緩地向跑道滑去。

        CB-2轟炸機越滑越快,一架緊接一架沖出跑道,騰空而起,很快就消失在淡淡的晨靄之中。整個過程前後不到10分鐘,一共飛走了28架CB-2轟炸機。

        機場又重新恢復了寧靜。

        機場的所有地勤人員甚至包括機場指揮官,對這批轟炸機緊急出動都感到神秘莫測。不過他們注意到了沒有一架戰鬥機起飛為轟炸機護航。CB-2轟炸機雖然速度快,航程也較遠,飛行性能良好,但飛機只攜帶3挺自衛機槍,並且裝甲薄弱,自身防衛能力不夠,通常需要由戰鬥機提供強有力的掩護。現在這些轟炸機出擊竟然不用戰鬥機護航,說明轟炸機所要襲擊的目標距離相當遙遠,已經超出了戰鬥機的最大作戰半徑。

        大約與此同時,在江西南昌機場,12架CB-2轟炸機也在其他人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突然神秘地起飛,也是沒有戰鬥機護航。駕駛這批轟炸機的,既有蘇聯志願飛行員,也有中國飛行員不僅機場指揮官們對這次行動感到神秘莫測,甚至空軍前敵總指揮部事先也不知道這件事。顯然,這是一次高度機密的軍事行動。那麼,這些轟炸機將要襲擊的目標是哪裡呢?

        轟炸機編隊在5500米的高空隆隆飛行。厚厚的雲層掩護著飛機,使傳到地面的發動機聲衰減為柔和的嗡嗡聲,從地面上根本無法判斷高空有多少飛機,更無法判斷它們將飛往何處。

        波雷甯大尉親自駕駛長機飛在整不飛行編隊的最前面。轟炸機群從漢口機場起飛後,跟隨長機直接向東南方向飛去。機頭前方1000多公里處,是自從甲午中日戰爭以來已被日軍佔領了44年的台灣。

        此時,執行在務的蘇聯飛行員們才知道,這次轟炸的目標是台北松山機場。

        武漢行營區。蔣介石已經掏出懷錶看了好幾次了從時間上估計,現在轟炸機群已經接近台灣海峽了。

        蔣介石此時仍無法掩飾焦慮的神情,他最擔心的是怕計畫洩密,因為這次行動成敗的關鍵就在於保密。在此以前,知道這次行動計畫的,中國方面只有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航空委員會秘書長宋美齡和新任航空委員會主任錢大鈞等極少數幾個人。

        蘇聯志願航空隊方面,負責籌畫這次行動的是空軍指探部副部長雷恰戈夫將軍。除了雷恰頭將軍身邊的九位高級助手和率隊攻擊的波雷甯大尉等幾位空中指揮官,其系的蘇聯志願航空隊人員事先對此次行動也是一無所知。

        按照蔣介石的要求這次行動的所有細節都必須絕對保密。出的時更是核心機密,整個計畫表至對空軍指揮部也加以保密。

        最高軍事當局決心以迅雷不及耳的行動,對台北松山機場予於以沉重打擊。

        松山機場位於台郊外。機場除了擁有龐大的航空兵團,起降的多條跑道和導航設施,還附設有大的油庫彈藥庫以及飛機修配工廠,是日軍的個極其重要的航空兵基地。

        “八. 一三”以來日軍用來攻擊我國江浙各要地的木更津航空隊、鹿屋航空隊就是以松由機場作為前進基地的。以後,日軍關大營集強大的空兵團進駐松山機場,從這裡出動轟炸東南沿海和皖、贛等省。

        松山機場位於從日本本地到東南亞航線的中心,也是日軍南進東南亞的重要戰略基地。因此,中國最高軍事當局選定松山機場作為打擊的首要目標。

        1938年1月下有以來,日軍為彌補本國飛機工業的不足、便從徳國和義大利購買機新購進的飛機裝箱運至台灣先在松山機場組裝後再飛往上海投入侵華戰爭。

        1938年2月下旬,中國最高軍事當局獲得情報:一支運載新飛機的船隊剛剛從歐洲抵達台北。於是,奇襲松山機場的日期被最後確定下來。

        波雷甯大尉的轟炸機群在5500米高空已經飛行了兩個小時,CB-2轟炸機的升限為9000米,但機上沒有氧氣設備。5000米的高空氧氣已十分稀薄,飛行員們個個張大嘴直喘粗氣、反應也逐漸變得遲鈍了。

        生為了節約燃料,增加航程同時也為了利用雲層拖護飛機以增加空襲的突然性、波雷甯大尉堅持讓飛行編隊在高空飛行大陸海岸線逐漸在身後遠去了。台灣海峽晴空萬里、深藍的海面平滑如鏡,再過半個小時就要到達台北了。

        波雷甯大尉發出指令、轟炸機編隊迅速降低高度至2000米。飛行員們大大地透了一口氣,頭腦頓時恢復了清醒和敏捷。飛行員們開始最後一次檢查機上的武器系統和操縱系統。

        遠方海天交接處出現了一條淡淡的灰線。這條灰線逐漸變成峰密起伏的海岸線。台灣已近在眼前。轟炸機編隊迅速地爬高到4000米高度。為了迷惑日軍,轟炸機編隊先向台灣以北海面飛去,然後突然急轉彎,降低高度,穿過海島北部的山谷,出其不意地向松山機場撲去。

        接照作戰計畫,由南昌機場起飛的12架CB-2轟炸機也應該在此時抵達松山機場。

        台北松山機場兩排長長的銀色飛機整齊地停在跑道盡頭的停機坪上。數十輛白色的油罐車正川流不息地向油庫運油。日軍在松山機場儲備了足夠這個基地的航空兵團使用3年的燃料。巨大的機庫外面,尚未啟封的木箱橫七豎八地堆了一大片。這些都是剛剛運到的德國“容克”52轟炸機的部件。

        大概日本人認為,松山機場與大陸之間有寬闊的台灣海峽隔開,距漢口、南昌等中國空年基地有千里之遙・大陸上的飛機很難越過海峽前來偷襲。在1938年2月23日這天上午,在松山機場的上空,日軍竟然沒有派出巡邏飛機。

        上午10時30分左右。機場北面上空傳來喻嗡之聲,遠處出現一群黑點,顯然是一隊飛機飛臨機場。從飛機飛來的方向看。應該是從日本本土飛來的。機場塔台上的值班軍官好生納悶:雖然經常有飛機從本土進駐松山機場、但這批飛機的到來,為什麼事先沒有通知?

        機場上一切正常。大多數人對這批飛機的到來並不到異樣從日本本土飛來的飛機通常都是從北方飛來的。塔台上的值班軍官拿起無線電話筒,準備對空聯絡,突然渾身一抖,兩眼發直:他分明看見,這隊飛機正急劇撲下來,而不是正常降落時那樣緩降低高度。為首的一架飛機已經直接撲向停機坪,一串炸彈正向地面的飛機投去。火光一閃,濃煙沖天而起。巨大的爆炸聲驚天動地。松山機群像被捅了的馬蜂窩。人群沒命地四下亂竄。

        稍傾,一些被震懵了的日軍飛行員清醒過來,拼命地向飛機跑去。但是已經來不及了。

        緊隨波雷甯大尉的飛機俯沖下來的,是3個九機編隊。CB-2轟炸機用暴雨般的子彈追逐地面的人群,正向飛機跑去的日軍飛行員紛紛被掃倒在地。

        CB-2轟炸機怒吼著一群一群地掠過低空炸彈帶著尖嘯向地面傾泄,爆炸的火球遍地閃爍。飛機的碎片,人的殘肢斷體連同焦土被煙柱卷起,被拋向空中。

        一架日軍殲擊機不顧一切地滑上跑道炸彈突然在附近爆炸,飛機頓時變成一團火球在地上接連翻滾。

        28架CB-2轟炸機攜帶的800多顆炸彈;冰雹般地砸向地面的飛機、油庫、機庫、彈藥庫。短短10多分鐘內,松山機場變成了恐怖的煉獄。燃燒的油庫升起的煙柱從地面伸向天空,高達數千公尺,彈藥庫的爆炸聲響聲一片,還不時發出天崩地裂的巨響。烈火籠罩了松山機場。熾熱的高溫不僅把人體熔化、也把附近的金屬全部熔化。日軍準備使用3年的汽油儲備付之一炬。整個空襲過程中,沒有架飛機起飛抵抗沒有一門高射炮對空還擊。日軍完全被打慒了、松山機場在CB-2轟炸機的機翼下完全癱瘓了。

        從南昌機場起飛的12架CB-2轟炸機,由於領航計算錯,在厚厚的雲層面迷失了航向,最後降落在福州機場,錯過了奇松山機場的良機。

        1938年2月24日夜,武漢,豪華的宴會廳燈火輝,樂聲悠揚。用中國第夫人宋美齡以航空委員會秘書長的身份舉行盛大宴會,為奇襲松山機場的蘇聯志願飛行隊慶功。宋美齡身著淺花旗袍,春風滿面,光彩照人。她一手挽著將介石,手挽著雷恰戈夫將軍,談笑風生・顯示出第一夫人獨特的外交魅力。

        航空委員會主任錢大鈞興匆匆地來到蔣介石面前,雙手呈上一份電報低聲說了幾句。蔣介石頓時喜上眉梢。 “大令,這個消息由妳來宣佈。”蔣介石興奮地對夫人說。燈光之下,委員長光滑的頭頂熠熠發亮・光可鑒人。

        “不,大令,還是由你來宣佈、你是委員長!”

        “嘿,你是航空委員會秘長,又是今晚宴會的主人,當然要由你來宣佈才是。”宋美齡不再推辭,款款走到麥克風前。歡快的俄羅斯舞曲停下來了“各位,報告大家這個消息”,宋美齡笑吟吟地說道、“對松山機場的大轟炸,已在國際上引起強烈反響,各國報紙紛紛刊載消息發表評論。另外,這次勝利在日本國內引起很大的恐慌。根據剛剛收到的情報、日本政府已經免除台灣省長的職務並且將松山機場的基地主任撤職,送交軍事法庭。”

        宴會廳裡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事後獲悉,對松山機場的襲擊,共炸毀敵機40餘架,推毀了機庫及其它機場設施・,燒毀了油庫的全部油料儲備。松山機場遭襲擊後處於癱瘓狀態。此後的1個月中不能出動飛機。

摘自:國民黨空軍抗戰實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空軍聯合作戰部隊 中國飛虎研究學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