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鬥志強

        廣州、武漢失陷後,中國空軍和蘇聯志願航空隊西移四川的成都、重慶等地。中、蘇空軍人員和飛機都消耗很大,需要補充和休整。

        1938年11月,蘇聯志願航空隊接到命令。暫停作戰,飛機全部飛往蘭州基地,由設在那裡的蘇聯志願航空隊修理廠進行大修。因為這些飛機都已飛足了規定的150小時,發動機需要更換,飛行員需要休息。與此同時,中國空軍也停止了出擊,各轟炸機中隊調往成都、宣賓一帶進行整訓,驅逐機中隊則在重慶、成都、蘭州等戰略要地駐防和訓練。

        1939年春始,從蘇聯運來一批新飛機,裝備了中國空軍和蘇聯志願航空隊,使其實力得以恢復。從135架增至245架。

        1939年,在華的蘇聯志願航空隊為4個大隊(戰鬥機、轟炸機各2個)。中國空軍編制為7個大隊又1個獨立偵察中隊,1個軍區司令部及3個路司令部。具體情況如下:

第一軍區司令部司令官黃秉衡   駐蘭州
第一路司令部司令官張廷孟   駐重慶
第二路司令部司令官邢鏟非   駐桂林
第三路司令部司令官田曦   駐成都
第一大隊大隊長  張之珍
第二大隊大隊長  金雯
常三大隊大隊長  徐燕謀
第四大隊大隊長  劉志漢
第五大隊大隊長  黃泮揚
第六大隊大隊長  黃普倫
第八大隊大隊長  徐煥升

        以上第一、第二、第六、第八大隊為轟炸機大隊,第三、第四、第五大隊為驅逐機大隊。中國空軍除了部分兵力駐守在西安、梁山、吉安、衡陽、南施等一線機場擔任警戒外,多數部隊集中在蘭州、漢中、重慶、宜賓、昆明、芷江、柳州進行訓練。

        1939年5月,航空委員會(移駐成都)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改組。周至柔重任主任,錢大鈞被免職,黃光銳任副主任。原有各廳取消,新設訓練監、防空監,保留參事室和顧問室。參謀、教育、人事、航政、機械、經理各處及秘書室、航空研究所直隸於委員會。

        6月,蘇聯志願航空隊新到了兩個戰鬥機大隊和兩個SB式遠程轟炸機大隊,加強了援華抗日的作戰實力。

        1939年初,日軍在華航空隊有410多架作戰飛機。其中,日本海軍因不少部隊回國休整補充,只剩132架;日本陸軍280餘架(不含在中國東北、台灣的飛機)。5月以後,日本海軍增加了侵華航空兵力。飛機增至200餘架,侵華日軍飛機達到500架左右。

        6月,“諾門檻事件”發生後,日本陸軍航空兵團司令部及5個戰隊被調往中國東北地區,準備對蘇軍作戰。在中國其它地區的日本陸軍航空兵另組成第三飛行集團(司令官木下敏中將),其下轄部隊為:第一飛行團(駐華北)、第三飛行團(駐華中)、第二十一獨立飛行隊(駐華南),在中國關內的日本陸軍航空兵力大為減少。

摘自:民國空軍的航跡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空軍聯合作戰部隊 中國飛虎研究學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