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朝日新聞報報導日軍攻入武漢

(左報導)從我漢陽兵工廠正門突入,漢陽兵工廠己成癈墟的相片,(右為報反面)己佔領了不少地方。

        昭和十三年(1938)年日本大阪朝日新聞報『號外』,報導日軍成功攻入武漢的新聞,當時日軍的攻勢猛烈,國軍丟失了不少重要生產工廠,漢陽兵工廠介紹如下:

        民國成立之後, 軍閥混戰, 各方不惜血本購置最新式武器, 擴建兵工廠, 以充實軍力, 擴大勢力範圍。 大抵以前清留下的兵工廠為主, 河南鞏縣兵工廠在1915年開始籌備, 19122正式成立。 瀋陽兵工廠成立於1921年, 由奉系部隊經營, 在瀋陽大東邊門外東塔以西。 該廠是奉軍(張作霖, 張學良之東北軍)軍火的主要生產供應基地。 廣東兵工廠, 由於是國民黨根據地, 經過不斷的擴建, 也成為一個重要的兵工據點。 這是幾個後來居上的傑出例子。 江南製造局在歷經滄桑之後, 於1932年停工。 中國近代之兩大兵工廠之一, 一朝灰飛煙滅。

        民國之後, 各兵工廠理論上屬陸軍部軍械司管轄。 但是在紛擾的年代, 往往要先看看地方的軍閥的喜怒。 因此雖然一再努力, 一直無法統一型號和口徑。 在1913年2月, 就規定步馬槍口徑用七米厘九, 1915年陸軍總長致兵工廠督辦函中, 又提到了元年式步馬槍, 四年式步馬槍, 四年式輕機槍, 在南苑實地試驗。 惟因制式尚未確定, 是以仍未一律通飭照造。 其中只提到了滬, 漢, 德, 川, 粵五個廠。

        1928年北伐成功, 國民政府統一中國。 在11月成立了軍政部, 下設兵工署, 統理全國兵工生產。 與陸軍署, 海軍署, 航空署並列。 開始了有制度, 有計劃的兵工生產。 1932年, 首次由軍政部部提出了總體性的兵工三年發展計劃, 歷任署長有張群, 楊維曾, 陳儀等。 彈道學家俞大維博士, 於1933年就任兵工署長, 開始建立標準, 提高產能, 並研製相關產品, 例如光學儀器, 防毒面具等, 對後來的抗日戰爭, 積極進行準備。 1934年, 並建立了統一的兵工廠會計制度。 在此時期, 得到了德國的許多幫助, 不但得到德式毛瑟步槍的工具和圖紙以生產中正式步槍, 更得到了德國兵工署贈送的馬克沁重機槍圖紙, 開始改良仿造。

        其中很重要的一個事件是中正式步槍的生產。 中正式步槍是仿造德國違反凡爾賽和約(Versailles Treaty)所發展的毛瑟1924式標準型(Standard Modell), 在得到了圖紙和工具後, 由鞏縣兵工廠負責開發。 在1934年到1935年之間製成。 1935年7月開始量產。 這是中國近代史以來第一次全軍統一的制式步槍。

        1938年2月改稱第1兵工廠,後因日軍逼近武漢,漢陽兵工廠奉令遷往湖南辰溪,將制炮廠交給炮兵技術處,後成立50廠忠恕分廠。並將制槍廠併入民國軍政部兵工署第21廠(當時在四川重慶, 原南京金陵兵工廠),繼續生產88式毛瑟步槍,為了區別這兩種步槍,21廠生產的88式在槍的節套上刻有“漢式”二字及21廠廠徽。21廠於1943年停止製造88式毛瑟步槍和馬槍。1943年10月起量產中正式步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空軍聯合作戰部隊 中國飛虎研究學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