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隊第二中隊  林汝澄

祭英魂一一一不該遺忘的記憶

        又是一年芳草綠,又是一歲踏青時。在連續多日放晴後,福州一早下起了濛濛細雨,伴著清明的淒風苦雨,我和妻子踏上了前往山城重慶之旅,為的是祭拜長眠與此的我的大伯林汝澄。

        大伯林汝澄,1917年10月5日生於福建省莆田市一篤信基督教的教師之家,為家中長子,自幼聰穎俊朗,孝順懂事。雖家境清貧,但因教會資助而受良好的中學教育,擅繪畫、懂樂器、通英文、精數理、好體育。高中畢業後,為賺足大學費用,隻身赴武漢市漢口兵工廠打工2年。1939年6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福建醫學院。

        可此時恰是中國苦難之時,日本侵略者佔據了大半國土,肆意燒殺搶掠,中華民族面臨著生死存亡的關頭,1940年己讀大學一年多的大伯選擇棄醫從戎。他瞞著父母,悄悄將年齡改小3歲,在福州報考了當時國民政府招收空軍飛行員的選拔考試,憑藉過硬的文化功底和良好的身體素質,大伯從100多報考的大學生中脫穎而出,成為當時在福建招收的二名飛行員之一,又因良好的英語能力,被編入黃浦軍校十六期和空軍軍官學校第十四期轟炸組。

        1942年5月,大伯赴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威廉姆斯機場、雷鳥機場等空軍基地進行初級、中級訓練,又到墨西哥州參加接收B-25飛機訓練,之後再到克羅拉多州進行戰鬥演練。1943年6月,由於國內前線急需飛行員,大伯以駕駛技術精湛、學習成績優異而提前畢業,駕駛B-25轟炸機經印度回國,編入中美空軍混合聯隊(聯隊隸屬於美國第十四航空隊,其中一、三、五大隊為中國空軍)第一大隊(轟炸機大隊)第二中隊任少尉飛行員(當時每架B-25轟炸機配備駕駛員、副駕駛員、領航員、話務員、投彈手等5名人員)。

          從此那個曾經夢想成為白衣天使救死扶傷的翩翩青年,成為了馳騁藍天奮勇殺敵的飛虎隊員。

        穿越70多年的時光,我看到了當年站在覽橋空軍學校門口,望著"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的兵艦陣地同歸與盡!"的校訓,依舊堅定地選擇前行的大伯;看到了面對一個個戰友犧牲,每次的飛翔都可能粉身碎骨,仍然從容淡定地一次次駕駛著戰機對日作戰,立下12次戰功的大伯;看到了對父母弟妹牽腸掛肚,不斷將工資寄回協助弟妹完成學業,熱切盼望回家為妹妹婚禮當伴郎的大伯....

從軍後回家探親期間和其二妹林梅英、三妹林華英的合影

        1944年6月7日上午7時許,為了參加翌日的中原戰役,第二中隊4架B-25轟炸機從重慶巴縣白市驛機場轉場至梁山機場。為了激勵重慶軍民的抗日鬥志,在陰天能見度低的情況下,四架飛機滿載彈藥成戰鬥隊型奉命沿長江低空飛過重慶市區,因重慶周邊地區氣象複雜,能見度低,加上機上沒有配備現代化導航和通訊設備,導致領航機迷失方向,離開重慶上空不久就撞向長壽縣(今長壽區)的麒麟山,大伯駕駛的飛機不幸撞山,(正常每架機上配備5名人員)機員全部罹難,機上的另一名駕駛員為曹光桂(十三期),還有一名浙江省海寧籍射擊員儲台夫烈士。同時發生撞山事故的還有第一中隊的轟炸機,由正駕駛陽天雄分隊長(十期)和副駕駛易螢貞(十三期)等機上人員,無一倖免,據事件發生後的軍方調查報告,當時大伯駕駛的編號618轟炸機撞山時的位置己是山頂。

        豐華正茂,英姿煥發的年輕生命永遠定格在26歲,來不及戀愛,來不及參加妹妹的婚禮,來不及看到抗日戰爭勝利的那一天。

        此後持續戰亂加之資訊閉塞,更由於大伯國民黨軍人的身份,在隨後幾十年間家人只知他在抗日戰爭勝利的前一年犧牲在四川,卻始終不知大伯是如何犧牲、安葬在何處,在那個極左的年代父輩們更不敢查找他的下落。

        大伯的一生短暫而輝煌,他猶如一顆流星,帶著耀眼的光亮迅疾地劃過黑暗的星空,悄無聲息地隕落在茫茫銀河中,只在親人們心中刻下一道深深的印痕。爺爺奶奶和父輩們只能在這些泛黃的照片上,追憶著他的過往,寄託著無限的哀思。在我的記憶裡,奶奶只要看到大伯的照片和遺物就會流淚不止。

        回家鄉探親期間,到已撤到福建南平市的華南女子學院看望大妹林碧英。

        雖然父輩們在文革中也因大伯是國民黨軍人而受到批鬥和衝擊,但是他們心裡還是以大伯為家族榮耀,經常會給我講大伯的一些事。

        1996年4月,已過古稀之年的父親和叔叔聽說南京紫金山建起航空烈士紀念碑,十分激動,立即前往南京。當看到紫金山南麓的航空烈士紀念碑上大伯的名字時,二位老人熱淚盈眶,大伯在犧牲50餘年後,終於以英烈的形象示人了。但經他們倆瞭解大伯的遺骸和墓地並不在這,也無法查到具體犧牲地及安葬地,兩位老人帶著無比遺憾回榕。儘管如此,家人在此後10餘年間,仍多次到此祭奠。

        父親生前多次叮嚀我一定要找到大伯的墓地 ,要代表家族去祭奠。我父親在他80歲腦溢血陷入昏迷前,仍反復念叨著:我哥哥是為國家死的。

        感謝今日媒體的發達,2014年初我首次通過互聯網查到大伯相關訊息,獲悉了其真正犧牲及安葬地。為完成祖父輩重托,按捺不住興奮,我於2014年6月5日即大伯犧牲整70周年之時,獨自前往重慶,找到安葬大伯的墓地南山(汪山)空軍墳以及空難地重慶市長壽區(縣)的麒麟山。在隨後的2015年和2016年的清明節,我都前往重慶祭奠大伯,還非常幸運地認識了同批遇難的黃漢儒英烈孫子黃振先生以及其他英烈後人親屬。

        據當地老農介紹,空難後60年間,麒麟山上寸草不生,似乎一直在提醒著人們不忘那些英烈。近十年來,山上才逐漸長出一些植被,經人工移植樹苗後才恢復往日蔥郁。

        天地尚有情,後人能忘乎?

        空難發生後,國民政府及各界人士為殉難者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並將14位英烈葬于當時專門安葬中外空軍烈士的重慶南山空軍墳,直至抗日勝利整個空軍墳共葬有242位英烈(當時空軍墳裡還安葬美國軍人的遺骸,抗戰勝利後才移回國),每位空軍烈士各葬一台墓,大伯葬在第95號墓。包括林徽因三弟林恒、為刺殺大漢奸丁默邨而犧牲女豪傑鄭蘋如的弟弟鄭海澄等在內的空軍烈士都長眠與此。

        據當地老人講,在文革中所有墓室均被毀壞,墓地的石頭被村民挖出並取走蓋豬圈,滿山遍野丟棄的全是英烈的白骨,現在的空軍墳上只找到這塊己打掉字跡的墓碑。

        2010年9月,重慶市政府在空軍墳原址上,重新修建了空軍抗戰紀念園。雕刻了168面1945年9月前犧牲的空軍英烈墓碑,但烈士們的遺骸早已不見蹤影。

            (左):重慶空軍墳新墓碑 。                             (右):在空軍墳與堂侄子林瑞興一起悼念。

        青山處處埋忠骨,我想既便他們的身軀化為泥土,他們的英魂也一定守護著這片用生命捍衛的熱土。我要把大伯的英魂和這裡的泥土帶回福建,帶回故鄉,帶回到他的父母和弟妹的身邊。讓他與親人團聚,永不分離。

        2016年清明節,我兒子在臺灣世新大學讀書期間,到臺北的忠烈祠找到大伯牌位,祭拜並敬獻了花籃。

        現在抗戰紀念園內重新擺放的碑上除了部分刻有英烈姓名、生卒年月外,還有部分沒有刻上英烈的姓名生卒的墓碑,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甚至不同的國家,都受過良好的教育,在韶華之年以淩雲之志沖向藍天,來不及留下任何資訊就匆匆離去。

        今年清明時節,我和妻子再次來到翠綠的南山空軍墳,這裡門可羅雀,人跡罕至。回到重慶市區,望著繁華的街頭、擁擠的人群,看著旅遊部門推出的五花八門的遊覽線路,獨獨不見抗戰紀念園,不禁想起林徽因寫的《哭三弟恒》:

        我既完全明白,為何我還為著你哭?只因你是個孩子卻沒有留什麼給自己,小時候我盼著你的幸福,戰時你的安全,今天你沒有兒女牽掛需要撫恤同安慰,而萬千國人像己忘掉,你死是為了誰!

        邱吉爾曾對英國皇家空軍說:"在人類征戰的歷史中,從來沒有這麼多人對這麼少人,虧欠這麼深的恩情。"在中國何嘗不是如此。

        風雲際會壯士飛,誓死報國不生還。祖國不應該忘記這些心智如藍天般純潔、意志如鋼鐵般堅毅,慨然赴死的熱血男兒!

謹以此文紀念如大伯般為國捐軀的抗日英烈們!

感謝江左先生提供  2017/04/04 作者:行者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空軍聯合作戰部隊 中國飛虎研究學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