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大隊28中隊分隊長  莫仲榮

古來征戰幾人回

        1938年,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爆發的次年,香港敦梅中學英文員莫贊龍,時年24歲,風華正茂,血氣方剛。

        敦梅學校,當年學校位於克街,佔全條街二三樓,為灣仔區著名學校,其學費也比他者昂貴。(當時未有官立中文小學的) 。其校徽為仁義禮智信誠,校服夏為裇衫短褲,冬為中山裝,兼收少數女生,專注古學,尊崇愛國思想,遵守孝道,首重敬老尊賢,有教不嚴,師之隨作風。有位莫贊龍老師,年青有為,響應抗敵,回國投考空軍,凡兩次才成功。校方舉行隆重歡送儀式,蓋與有榮焉也。

        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他留下年輕的妻子和不足兩歲的幼兒,般然回國參與抗戰,為大愛而放棄小愛,放棄父母與家族的期望。早先,他父親變賣了家裡大部田產家當,送他去香港讀書。從小學到大學,他不負家族的期待,成績一直很優秀,大學畢業後,順利找到了一份體面安逸的工作,父母與家族都感到很自豪,像是光宗耀祖。

        國破家何在?這時在大浪淘沙的激流中,這位生活在當時是英殖民地的青年,壯懷激烈,投筆從戎。莫贊龍的決定對父母與家族無疑是晴天霹靂,意味著全家人多年的心血與付出,將付諸東流。

        為了順利參軍,莫贊龍竟改掉自己的名字與生展,從此香港少了一位莫贊龍,廣東黃埔軍校第十二期學員中便有一位生於1918年廣東番禺的莫仲榮。他以優異成績,人選中國空軍第一批赴美受訓的50人名單之中。

        在第一批之後,相繼又有七批,共計500餘名空軍官校學員,赴美國和印度接受了非常嚴格的飛行訓練。那時候選拔出來的幾乎是家境較好、文化水準較高、身體素質很棒的一流青年,後成了陳納德領導的十四航空隊,中美空軍混合團(人們也習慣稱作空軍“飛虎隊”)成為中國空軍對日作戰的最核心力量。

        從1941年至1945年,飛虎隊共擊落和炸毀日軍飛機2600多架,擊沉擊毀敵艦艇44艘,擊斃敵寇66700餘人,飛越駝峰航線,運送物資73萬餘噸,載送人員33477人,為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作出巨大貢獻。

        1945年,廣州市人民歡天喜地慶祝日本侵略者的投降,有一天,莫仲榮的二姐收到了一封信,是弟弟寫來的,寫於1944年:某某戰友上去了,沒回來;昨天我的某某戰友上去了,也沒回來;今天我也要上去了,估計多半也回不來了。然後便音信渺茫。此後不久,一個陌生人來到了北山村的莫家,這位身材高大、穿著軍裝的周姓青年,自我介紹說:“我是莫仲榮最好的朋友,莫仲榮空戰光榮犧牲,今我送回他的遺物……”便將莫仲榮離家時攜帶的那只小藤箱打開來,裡面裝著一條小被子、一條白色圍巾,一套飛行服、一頂帽子、兩把短劍,一把是黃埔軍校的中正劍,一把是空軍的佩劍,最後,是一個烈土靈牌子。那姓周的軍官告訴他們:“在1944年5月26日,莫仲榮駕機赴安康但途中於四川梁山時飛機故障,廹降殉職,光榮犧牲。”

        抗戰期間,戰機非常的少,在此階段,飛行員想得最多的,仍是拼死保護飛機,被擊傷或在座機發生故障時放棄跳傘,拼命駕機開回基地以圖修復。不少飛行員就是護機而死的。莫仲榮在梁山赴安康途中因飛機故障迫降龍王廟失事殉職。第五大隊副中隊長梁鴻雲、第六大隊飛行員黃文模、高漠等人都是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迫降或返航,雖然保住了飛機,自己卻因失血過多而亡。其中孤膽英雄高漠在一度清醒後,第一件事竟是匯報戰鬥經過。最為悲壯的要數曾擊落8架敵機的王牌飛行員袁葆康,他在起落架被敵人擊壞的情況下,仍然堅持迫降,結果機毀人亡。

        莫仲榮共立下四次戰功,他的名字早在1995年就已鐫刻在南京抗日航空紀念碑上了。浩氣千秋!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空軍聯合作戰部隊 中國飛虎研究學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