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大隊第32中隊 楊應求

       楊應求烈士生於1919年11月6日,1944年2月15日傷重犧牲,廣東潮安縣庵埠鎮外文村人。潮安建縣甚早,東晉咸和六年已置海陽縣,舊屬潮州府,一九一四年因與山東海陽縣同名,改為潮安。現為潮州市潮安區,中心城區即設在庵埠。方志云:潮州「當閩廣之衝……左連循贛,右瞰大洋」;潮安「後據山陵,前臨水澤」,韓江流經其境;庵埠曾「集百貨之舟,若蜂屯蟻聚」,清末因航道淤塞,地位被汕頭取代。
      庵埠楊氏是大族,子孫繁衍,散居潮汕和海外。潮汕是著名僑鄉,移居新加坡等南洋地區者時間較早,人數較多。民初新加坡僑領楊纘文、楊書典即為庵埠文里村人,2015年代表新加坡政府出席北京抗戰勝利七十周年閱兵的楊榮文(曾任新加坡空軍參謀長、外交部長),祖籍也是庵埠文里村,均和楊應求同族。外文、文里原為一村,光緒末被新建成的潮汕鐵路一分為二,路東為外文里(現外文村),路西為內文里(現文里村)。
       楊烈士的祖父垂翰公曾開設益順錢莊,光緒初年在庵埠建成老厝(老宅),由其子孫居住,至今尚存。三十年代作家楊邨人(族名啟源)是垂翰公二弟的長子,楊應求的堂叔。父親訓哲公、母親薛氏(庵埠薛隴人)、叔父和兄弟多人均旅居新加坡。長兄楊應榜早年畢業於當地萊佛士學校,後在新南僑女中執教兼任科學主任,擅長數理化,中英文皆佳,藏書甚豐,愛好旅遊和收集錢幣,1969年將退休前因病驟逝,妻子林錦茵有悼亡詩多首。二兄應志出繼薛隴舅家。三兄應康屬虎(1914年生),和楊應求本人(行四)返居國內。五弟應道約六十年代初曾由新加坡返鄉省親。六弟應球同父異母,居住原籍,五十年代移居海南。
        楊應求少時聰慧,擅長數學,抗戰前就讀於廣州勷勤大學附中。楊烈士的祖父垂翰公曾開設益順錢莊,光緒初年在庵埠建成老厝(老宅),由其子孫居住,至今尚存。三十年代作家楊邨人(族名啟源)是垂翰公二弟的長子,楊應求的堂叔。父親訓哲公、母親薛氏(庵埠薛隴人)、叔父和兄弟多人均旅居新加坡。長兄楊應榜早年畢業於當地萊佛士學校,後在新南僑女中執教兼任科學主任,擅長數理化,中英文皆佳,藏書甚豐,愛好旅遊和收集錢幣,1969年將退休前因病驟逝,妻子林錦茵有悼亡詩多首。二兄應志。三兄應康屬虎(1914年生),和楊應求本人(行四)返居國內。五弟應道約六十年代初曾由新加坡返鄉省親。六弟應球同父異母,居住原籍,五十年代移居海南。

       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五期、空軍軍官學校第十二期畢業。及曾奉派赴美國鹿克航校深造。歷任空軍第四大第23中隊、空軍第三大隊第32中隊少尉三級飛行員。

        1944年二月十一日,中美空軍混合團駐廣西桂林二塘機場之第一大隊B-25機六架,第三大隊P-40機十四架及駐秧塘機場之美B-25機及P-40機各六架聯合出日軍佔領之香港啟德機場。我機於投彈之際,此時,空中突然出現10餘架敵軍的「隼」式戰鬥機,並與我擔任護航任務的P-40戰鬥機發生空戰。空戰結果,中美空軍混合聯隊飛行員鄧力軍與田景詳各擊落敵機1架,而由楊應求與一名美飛行員駕駛的兩機未能返回基地,其餘各機安全返回。

        混合聯隊三大隊三十二中隊美籍隊員唐納德.克爾(Donald Kerr,或譯柯爾)中尉在機場附近跳傘,被東江縱隊和新界村民營救;中國隊員楊應求少尉被敵機三架圍攻受傷,則在廣東博羅迫降,十五日因傷重犧牲,年僅24歲。生前有戰績六次,奉頒一星星序獎章。追贈中尉。楊應求未婚,無子女,遺有父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空軍聯合作戰部隊 中國飛虎研究學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