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大隊 二十六中隊分隊長馮佩瑾

        馮佩瑾遼寧人,航校第十期畢業。他喜歡寫文章,從前常以「大捷」的筆名在中國的空軍雜誌上發表他的作戰經過。

        三十三年他由志航大隊(第四大隊)改調第五大隊,在二十六中隊充任分隊長一職。第五大隊的第二次出擊白螺磯敵人基地,他曾率領一個編隊出動,建這輝煌的戰績。但第三次出擊白螺磯時,當機隊貼返洞庭湖面低飛,準備攻擊行動,他在湖上 專心於飛行,當副油箱沒油切換至油箱時太晚,飛機突然停機,頭稍下跌,意致無法操縱,一頭就躦進湖裏去了,平白的犧牲了性命 。但也許是飛機故障所以停機,當年飛機使用太多次零件太老舊,又得不到補充造成的意外次數己多起,因零件的因素使得飛行員送命太不值得了,但對於飛行員而言,確認為開飛機及摔飛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有任務下來祗要在機場上的座機能開車,就可以出任務。

左起:泠培樹、Joe Bogant 、馮佩瑾、盧譽標

( 此文摘自中國的空軍雜誌 )

紀念:四叔叔馮佩謹誕辰一百周年(1915.7.30---2015.7.30)

        河北石家莊鹿泉市(獲鹿縣)是我的老家,是我父輩出生成長的地方。我出生,成長,工作在它鄉,但是,獲鹿縣南故邑村是我的根所在,是我經常思念嚮往的地方。

左:青年時期馮佩瑾。   右:1935.02攝於南京。

        四叔叔馮佩瑾(1915年7月30日--1944年7月24日),有兄妹八人,弟兄五個,他排行第四,爺爺馮毓華(清末秀才),奶奶馮田氏(東營村人)。

        抗日戰爭時期,馮佩謹是美國將軍陳納德率領的飛虎隊(中國空軍中美混合聯隊),第五大隊(戰鬥機)第29中隊中尉分隊長。

        1924年他的三哥馮佩璽(我父親)16歲時,考取保定縣私立育德中學,爺爺因費用多不叫去上學,奶奶經過我父親的要求,就全力支持,叫12歲的馮佩瑾和我父親,乘爺爺到南銅冶鎮趕集的機會,抬上行李頂著八月炙熱的太陽,汗流如雨又饑又渴,步行30華里送我父親到高遷車站乘火車去保定上學,三哥馮佩璽後來考入北京大學。

        當時日寇侵略我國已經佔領東北三省,馮佩瑾從小受到三哥的影響和鼓勵,愛國之心日益強烈,決心從軍報效祖國,他酷愛空軍生活,在艱難的環境中,他吃苦耐勞刻苦學習,努力鍛煉好身體,投考空軍學校一次又一次失敗,他不灰心不氣餒,以旁人難以堅持的毅志,經過三年刻苦努力,1937年第三次投考南京空軍軍官學校才被錄取(第十期)。

        馮佩謹先後在雲南蒙自,昆明接受中級飛行和高級飛行訓練,抗日戰爭時期被派往卡拉奇,學習最新生產的P51—野馬式高級驅逐機駕駛和空中格鬥訓練,回國後在參加慘烈的震驚中外“衡陽空中保衛戰”戰役時,擊落日寇飛機 一架,榮獲國民政府頒發的勳章獎章,榮獲二等宣威獎章,一星星序獎章,三等復興榮譽勳章等。1944年春,他被派往卡拉奇,接收美國當時援華最新式P51戰鬥機回國作戰。

        1944年4月初,空軍第五大隊第二十九中隊,分隊長馮佩瑾進駐芷江機場,在陳納德將軍指揮下,多次駕機執行對日軍後勤基地、機場的轟炸任務,戰績顯著,僅四個月時間,因截斷日軍水上運輸線頻頻獲勝,被國民政府空軍譽為“水上鷂”。

        我小時候,聽父親講過這樣的故事:1944年正是抗日戰爭如火如荼,異常慘烈的時候,當時我們在蘭州,老家獲鹿已被日寇佔領,奶奶西行逃難到了成都,準備和我們住在一起。

        1944年初,馮佩謹被遣派到巴基斯坦卡拉奇,接收美國援助中國最新式P-51野馬式戰鬥機回國作戰。他寫信給我奶奶說:他有休假,想利用休假時間到成都看望奶奶。父親說;四弟佩瑾1937年考取空軍軍官學校後,投入抗日戰爭和母親分別已經八年了,他是非常想念母親的,奶奶也十分心疼和喜愛四兒子佩瑾,多麼渴望有短暫的見面相聚機會。

奶奶馮田氏1878-1966享年89歲                 爺爺和奶奶在老家南故邑                               爺爺馮毓華

        奶奶是基督徒,我小時後在西安,看見她每天早上盤著腿坐在炕上,手裏握著一支紅藍鉛筆禱告或讀聖經,並在聖經上畫些圈圈點點,但是從沒見過奶奶寫過字,可能她只會認字不會寫字吧。

        奶奶沒有什麼文化,她象中國土地上所有的母親一樣淳樸善良。她熱愛自己的家庭和她的孩子。當日寇侵略中國,國家在遭受苦難時,奶奶不是用華麗語言和詞藻表達愛國熱情,而是用實際行動,表現出她那棵偉大熾熱的愛國之心!

        1944年抗日戰爭進入關鍵時期,保衛衡陽上空的中日空戰,爭奪的十分激烈,奶奶知道四叔叔要休假回來看她時,她叫父親立刻給佩瑾去電報告訴他:“現在國家正在受難,國家正需要你出力,等把日寇打敗後再回來看我吧!”四叔叔受到母親的鼓勵,投入抗戰八年沒有和母親見上一面,終於在1944年7月24日為祖國獻出了生命!

        直到現在,當我想起奶奶,就想起小時候讀過“岳母刺字”的故事:岳飛母親在岳飛從軍抗敵臨別時刻,嶽飛雙腿跪在母親跟前,岳母左手端著乘有墨汁的碗,右手拿著針,沾著墨汁在嶽飛的背部刺上‘精忠報國’的感人故事。奶奶熱愛祖國的偉大情操,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左:馮佩謹上尉與周盛科上尉攝於白螺磯機場。 中、右:抗日英雄馮佩謹上尉。

        白螺磯機場,位於我國戰略要地武漢附近,戰略和戰術地位十分重要。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以來,一直是中日空軍雙方爭奪的重點,在抗日戰爭中曾失而復得,幾易其主。

        1944年日寇空軍奪取白螺磯機場以後,將它作為中南地區重要的前進基地。日寇各型飛機近200架駐紮在這裏。日寇飛機轟炸華北,華中,華南,西南等地的飛機多從這裏起飛。於是,這裏就成了中美空軍的心腹大患,也成了陳納德將軍決心要拔除的釘子。

        就在這年1944年7月24日,中美空軍又發動了對白螺磯機場第三次襲擊.,美軍第十四航空隊出動24架B-24轟炸機,在中美混合大隊三個編隊P40戰鬥機的掩護下,飛往白螺磯機場。

        1944年7月24日,馮佩謹本該休假,而他沒有休假,去替代休假的飛行員,駕駛P-40戰鬥機,加入襲擊日寇佔領的白螺磯機場。

        因為是白天,又是第三次襲擊,,受襲擊的日軍加強了警戒。所以,中美空軍混合飛行編隊採取了超低空飛行。當飛機掠過洞庭湖水面時,飛行高度只有幾公尺,螺旋槳激起的水花濺濕了機身。這次攻擊行動中,為了加強飛機的速度和機動性能,減輕飛機自身重量,分隊長馮佩瑾,在換主油箱把副油箱丟棄時,突然飛機油箱的油路發生故障,戰機正在貼近洞庭湖水面飛行,飛機稍一下跌,以致機頭無法操縱拉起來,墜毀於洞庭湖,埋葬在浩渺的洞庭湖裏,犧牲了性命,屍骨不獲。犧牲的第六天正是他年滿二十九歲的生日。

        當時抗日戰事緊張,飛機出戰使用率非常頻繁,很多零部件已經嚴重磨損,到了不可再使用的程度,但又得不到及時保養補充更換,以至於造成很多意外事故發生。

        爸爸曾經對我說:四叔叔有一張空軍軍官學校畢業時的合影照片,四、五十個同學合影照片上面,每次作戰犧牲一個同學,四叔叔就在這個同學下面畫一個叉,全班差不多已有三分之二的同學,照片下面被畫上了叉叉。可以想像當時戰鬥的慘烈程度。為了打敗日本鬼子,四叔叔不畏懼犧牲,置生死於度外。

        報考空軍身體要求極其嚴格,四叔叔以堅韌不拔的毅志,從1935年到1937年連續三年報考空軍軍官學校,他堅持刻苦鍛煉身體,直至身體健康條件達到要求後,1937年才被錄取。當時空軍軍官學校在南京,意志堅強的四叔叔,連續三年從河北獲鹿老家,趕往兩三千里的南京投考。

        2003年母親92歲時,曾經給我講述一件有趣的回憶;1935年3月8日,她和爸爸在上海結婚後到南京遊玩,四叔叔也到了南京投考空軍軍官學校,兄弟互不知情況都到了南京。當時的通訊聯絡全靠信件往來,不像現在科學技術,有電話手機之類的聯絡工具,他們同住在一個飯店,同一個樓層,而且房間門還是斜對著的,但是互相都不知道。幾天以後,在飯店門口兄弟相遇了,他倆才知道同住在一個飯店同一個樓層,而且房間門還是斜對著,真是心靈的感應靈犀相通。親兄弟千里之外相遇,在當時上百萬人口的首都南京的巧遇,這種概率萬分之一機會都不會有吧!

        爸爸一直保管著四叔叔的遺物;生活用品,飛行服,和一箱子約二三十本對日軍作戰的日記。在戰爭動盪年代1944-1945年,我們一家從蘭州乘坐卡車,輾轉天水,到了西安。

        到西安後,我們住在西大街通濟坊四號的一個四合院裏,四叔叔的遺物輾轉千里,放進大門通道的閣樓裏,我家的勤務兵就住在閣樓上。

        1945年,八年抗日戰爭剛勝利,解放戰爭又開始了。社會動盪不安,兵荒馬亂,土匪十分猖獗,爸爸媽媽沒有查覺,家裏的勤務兵拐騙著我家的女傭,直到他們私奔後,發現家裏少了許多東西,包括閣樓裏裝有飛行服等遺物和裝滿日記的箱子。一箱子日記著實挺重的,以為是什麼金銀財寶,不幸的一箱子日記,包括四叔叔每次對日作戰日記和空中作戰記錄,被勤務兵偷走了。

        爸爸為找回四叔叔的日記,多方打聽,四處奔走,還報了警察局,數天后女傭回來了勤務兵逃跑了,一箱日記也不知去向。

        四叔叔馮佩謹酷愛寫作,常以“大捷”的筆名在當時“中國空軍”雜誌上發表他的作戰經過。當時正在寫作一部他親身經歷對日寇空戰的作品。撰寫一部反映中美空軍混合大隊,在抗戰期間歷次戰鬥中,英勇殺敵題為《火星大隊作戰記》長稿,遺撼的是沒有最後完成。丟失的日記,可能記錄著他作戰經歷的原始著作稿。

        我母親曾經對我說:四叔叔結過婚,妻子名叫李紫,生有一個小男孩,馮佩瑾1944年7月24日犧牲時孩子才一歲多。推算是1941年或1942年出生的。抗日戰爭時期,人們逃避戰爭災害,人口遷徙十分頻繁,失去了聯繫,止今下落不明!

        悠悠歲月,2012年7月24日。是馮佩瑾(1915.7.30-1944.7.24),對日作戰犧牲68周年的日子!他在國內外後輩們十數人,以他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為學習榜樣,深切懷念他!紀念他!  

馮佩謹:(1915.7.30---1944.7.24)

        國民政府南京空軍軍官學校十期畢業,空軍上尉。飛虎隊員,中美空軍混合隊,第五大隊第二十九中隊分隊長,參加著名的“衡陽空中保衛戰”擊落日機四架戰功卓著,榮獲二等宣威獎章,一星星序獎章,三等復興榮譽勳章,被國民政府空軍譽為“水上鷂”。

        為紀念抗戰空軍英烈,1947年5月當時湖南省政府制訂並上報南京中央政府的“芷江受降城規劃圖”中,擬在縣城南郊虎榜山上(今景星寺處)修建抗日空軍殉難英雄:馮佩謹,盧譽標,周勵松,淩耀四人銅像,供後人憑弔。後因國共內戰正酣,國民黨軍隊敗退,歷史的種種原因,銅像終未建成。

摘自網路文章 重慶 馮志良 2015-2-10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空軍聯合作戰部隊 中國飛虎研究學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