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大隊26中隊 張安汶

        張安汶1915年出生于四川江安縣一個知名士紳家庭。如果不是報國心切,年輕的張安汶應該會在大學完成英文專業的學習,然後繼承一份殷實的家族產業。

        去日本之前,張安汶和哥哥張安國在中國兩所著名高校就讀,張安國就讀北大經濟系,張安汶則在四川大學攻讀英語專業。

        “當時,國內的局勢影響了爸爸的選擇。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加緊了侵略中國的步伐,爸爸就想學一門抵抗日軍的技能,於是決定去日本學航空。”1935年2月,張安汶前往日本東京羽田的日本飛行學校學習航空飛行技術。

        張邦雷後來從張安汶的遺物中,發現了父親1935年春在日本東京寫給祖父的一封家書,家書中附有一首小詩。

        現代快報記者看到,當時的張安汶滿懷救國熱情:“不是屠刀驚夢幻,安能提筆慕從戎。為求虎子虎穴闖,壯志淩雲試禦風。”

        張安汶在日本留學期間,共輾轉日本三所飛行學校學習,1935年5月,他轉到日本千葉帝國飛行學校,3個月後,又前往日本岐阜各務原高等飛行學校學習,並在那裏考取日本遞信省二等飛行士。1936年3月回到成都。

1937年何應欽推薦 成長為空軍軍官學校學生

        回國後,張安汶通過抗日名將、川軍將領劉湘的關係,被推薦給何應欽,後由何應欽推薦到空軍軍官學校,加入中國空軍。1937年9月,張安汶到南京報到,隨後前往中央航校柳州分校初級班。

        戰爭的硝煙很快彌漫到中國的東南沿海,張安汶隨航校輾轉廣州、柳州、雲南蒙自、昆明, 1938年1月,成為空軍軍官學校第十期飛行學員。

        1938年9月13日,日軍來犯柳州,飛行教官洪炯桓英勇應戰,但終因寡不敵眾,血灑長空。那時,張安汶正在翻譯一篇日本陸軍航空隊出版的《單座驅逐機空中相互戰鬥法》,參加完洪教官的追悼會後,張安汶日夜奮戰,在高祥松的協助下,終於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譯稿,由空軍軍官學校分三期發表,後於1940年出版單行本。當時,他還是航校的學生。

1943年6月攝於印度臘河機場  右二:張安汶

        “當時中國缺少飛機和飛行員,軍官學校的教務長對爸爸很器重,後來爸爸畢業後,就留校做教官了。”

        在空軍軍官學校期間,張安汶要教飛行技能,並接收蘇聯的新飛機,對成都進行防空警戒,不過,後來因為在一次接新飛機時不慎摔傷,腰傷導致很長一段時間不能升空。

        在空軍軍官學校期間,張安汶要教飛行技能,並接收蘇聯的新飛機,對成都進行防空警戒,不過,後來因為在一次接新飛機時不慎摔傷,腰傷導致很長一段時間不能升空。

        閻雷,這個名字,對於國人來說一定是非常陌生。因為,他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抗日戰士,是在血雨腥風慘烈悲壯抗戰中,犧牲的幾千名中外空軍飛行員中一位普普通通的飛行軍官。然而,他的名字對於我來說,卻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這個名字伴隨著我的出生、成長直至一生。

        1943年農曆5月29日,天氣很熱。大約在中午時分,我出生在四川省長江邊上,一座四季分明寧靜閉塞的小城---江安縣東街名叫“乃廬”的大院裏。我岀生時,父親沒有在母親的身邊,而遠在印度的臘河機場空軍基地(今屬巴基斯坦即拉合爾)的空軍軍官學校印度分校,擔任學校主任辦公室秘書兼飛行教官,負責訓練在美國培訓結束後,陸續返回臘河基地的幾期中國空軍飛行人員。訓練結束後,這些空軍人員陸續通過著名的“駝峰”航線回國,編入中美空軍混合團,與美國空軍人員一起投入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鬥。原來,那個時候,父親是在幹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大事情。父親雖然不在母親的身邊,親眼目睹我的出生,然而,我的名字——“張邦雷”,還是父親親自給取的。名字中的最後一個“雷”字,是父親為紀念他空軍軍官學校同期摯友、1942年6月4日犧牲在抗日戰場上、年僅24歲的閻雷叔叔。

1945年抗日飛鷹加入飛虎隊

        從1940年3月到1943年8月,張安汶又在四川雙流空軍第四大隊、成都空軍總指揮部、重慶空軍航空委員會、印度拉合爾(今屬巴基斯坦)空軍軍官學校等地任參謀,做飛行教官。“曾經有幾次聽爸爸說起升空與日本人作戰的經歷,說是使用螺旋槳式飛機,速度慢操作危險,需要飛行人員有較高的飛行技能。”

        1945年,張安汶進入當時實力最為雄厚的中美空軍混合團,亦即陳納德任隊長的赫赫有名的“飛虎隊”,並在機要的司令部情報科學習美國的戰鬥情報業務,建立中國部隊的戰鬥情報系統。

第五大隊26中隊

左後:李繼賢、郭幹清、胡侗清、胡世昌、X X X
左中:李崴、王福生、段有理、張恩福、安 迪亞、馬啟勳、陳景春
前排:冷培澍、楊少華、梁奇、韋現科(隊長)、張安汶(副隊長)、張亞崗

        2013年,當張邦雷來到重慶白市驛尋訪混合團司令部,那裏早已物是人非。在當地熱心村民和鎮政府的幫助下,他才找到當年司令部的舊址所在。“那裏被一個破爛工廠佔據著,四周都是籬笆,只剩下兩口水井和幾株香樟樹,經歷這麼多年,香樟樹早已枝繁葉茂。”

1984年積極奔走 “打撈”抗日航空烈士名錄

        新中國建立後,張安汶在人民解放軍空軍部隊服役,任飛行教員,後復員到南京八中(現為南京田家炳中學)任教。經歷戰火洗禮的張安汶,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為南京抗日航空烈士公墓的修復與戰友邢海帆等人一起奔走。

        “改革開放後,航空界人士的家屬有意回南京祭掃先烈的越來越多。”1984年,時任南京中山陵文史研究室主任兼中山紀念館館長的陳立誠開始接手修復航空烈士墓。現年79歲的陳立誠接受現代快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時修復墓地,最首要的就是“打撈”烈士名錄。

        “我們去張老家裏拜訪,他提供出不少烈士的名單和生平,例如劉粹剛、陳懷民,幫我們節省了很多時間和精力。” 

        在陳立誠看來,更重要的是,張安汶當時在助推南京和北京合力修復航空烈士墓、紀念館、紀念碑方面,發揮的聯絡作用。現代快報記者看到,陳立誠當年保存的不少信件,都是通過張安汶轉來的。

        1985年,陳立誠第一次見到邢海帆,就是張安汶帶到他家裏的。1986年4月,航空烈士墓首個清明祭掃活動後,在邢海帆、張安汶等人的提議下,烈士親屬們召開了一次座談會。會上一些提議得到與會親屬的熱烈回應,後來促成航空烈士紀念碑和紀念館的落成。

不是屠刀驚夢幻,安能提筆慕從戎。
為求虎子虎穴闖,壯志淩雲試禦風。
——張安汶家書

        張安汶年曆表(摘自本人填寫的檔案材料,抄者注:某些文字用語稍作修訂) 張安汶 別名:張伯祥(僅在成都四川大學時用) 出生年月:1915年4月 性別:男 民族:漢 籍貫:四川江安縣原忠義鄉南井場大田灣鄉下。

        參加黨派.軍隊:(1).復興社(1937年春,成都);(2).國民黨(1939年夏,雲南蒙自空軍軍官學校);(3).國民黨空軍:1937年為了抗日,以中國航空建設協會四川省分會常務委員的名義,由會長劉湘介紹到南京投考偽空軍,後派往航校學習,1940年3月畢業,任軍官附員,飛行員,參謀,飛行教官,秘書,副中隊長,隊長,課長等職,最後是空軍上尉一級。

        何時何地參加過什麼社會活動:(1).1927-28年在四川江安省立第三中學讀初中,曾參加學生運動,宣傳反帝反封建軍閥反貪官污吏與土豪劣紳;(2).1937年至1945年參加抗日戰爭;(3).1946年6月至8月參加國共內戰,出動飛行十餘次;1947年12月至1948年11月參加國共內戰,出動飛行四十餘次,最後在碾莊黃百韜兵團司令部中任陸空聯絡指揮至“解放“止。

        經歷:
1922年5月至1932年2月:四川江安城內家裏,私塾讀書---四川成都華西協合高中,二年級學生。
1932年9月:四川成都四川大學文學院英文系學生(肄業二年)。
1934年10月:赴日本途中在上海等大哥(張安國---抄者注)由北京來同去日本。
1935年2月:日本東京羽田日本飛行學校,正科學生(學一般航空知識)。
1935年5月:日本千葉帝國飛行學校,飛行學生。
1935年8月:日本岐阜各務原高等飛行學校,飛行學生(考取日本遞信省二等飛行士)。
1936年3月:由日本返國經上海、重慶到成都,在上海中國航空協會取得幹事與四川省特派員名義。
1936年5月---1937年8月:四川成都,中國航空協會四川省特派員籌備成立四川省分會,---中國航空建設協會四川省分會,常務委員兼會務幹事又曾兼航空建設月刊社總編輯(出版一期),並任成都防空總指揮部顧問。

        1936年西安事變後,認為蔣介石既真正要抗日,當然應該擁護,而且抗日是主要的,國內的政治是以後的事...我通過四川省政府秘書長鄧鳴階(鄧漢祥)用劉湘的名義介紹與何應欽,由何應欽介紹空軍才來信要我到南京報到。

        1937年11月---1939年9月:廣西柳州中央航空學校廣州分校(校遷柳州),九期飛行學員(初級);柳州中央航校第一分校,十期飛行學員(初級);雲南蒙自空軍軍官學校中級班,十期飛行學員(中級);昆明空軍軍官學校高級班驅逐組,十期飛行學員(高級)。

        1940年3月:昆明空軍軍官學校,少尉軍官附員名義,飛行教練,昆明防空警戍軍法官辦公室見習民航檢查。

        1940年12月---1945年9月:四川雙流空軍第五大隊,中尉三級飛行員,接收蘇聯新飛機(新疆)成都的防空警戒;成都空軍總指揮部參謀處參謀;重慶航空委員會參謀處,經辦驅逐訓練與參謀學校訓練;印度臘河空軍軍官學校初級班,主任(抄者注:主任為胡偉克)辦公室秘書兼飛行教官。

        1945年5月由王叔銘以航空委員會名義調入中美空軍混合團司令部情報科任參謀;即駐重慶(白市驛)、(湖南)芷江中美空軍混合團司令部情報科參謀;漢口空軍第一聯隊司令部情報科參謀,後調作戰科參謀。

        1946年2月---1948年11月:南京空軍第五大隊二十六中隊,上尉三級副中隊長;杭州筧橋空軍軍官學校中級班,上尉一級學生隊長;南京空軍總司令部組織計畫室,上尉一級計畫官;徐州空軍第三大隊,上尉一級第二課(情報)課長。

        1948年11月10日:在三大隊二課長任內率領三機(P-51式)出發于隴海路曹八集南低飛偵查共軍陣地被擊中,跳傘後進入黃百韜的司令部(碾莊),被空軍派任陸空聯絡指揮(碾莊戰役九日夜)至11月20日“解放“時為止。

        1948年11月20日在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碾莊戰役中“解放“;12月上旬在前華野九縱解訓處“宣佈“脫離國民黨申請參軍入隊,地點在蕭縣永城之間的地區,經由前山東兵團政治部聯絡部,轉送山東滕縣南沙河前華東軍區解放軍官訓練團前方分團分配工作。

        1949年1月---1949年10月:華東軍區解放軍官訓練團前方分團(第一分團)教育科,工作員任調研工作;上海軍管會空軍部秘書處統調組,組員;華東軍區航空處,工作員。

        1950年2月:華東軍區空軍幹部訓練大隊教務處,教員主任;同年10月榮獲二等功。

        1951年3月---1952年9月:華東軍區空軍教導總隊司令部訓練科,教務股股長;訓練處教務科,參謀。

        1952年9月---1953年8月:華東軍區空軍軍政幹校助教訓練隊,副隊長;訓練處助教訓練隊,參謀,副隊長.1953年6月榮獲三等功。

        1953年8月---1955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空軍系殲擊飛機戰術教授會,教員.1954年10月榮獲二等獎(摘者注:由軍事學院政治部製作的"獎勵報告表"上,蓋有"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委員會"的紅色大印)。

        1955年12月---1956年1月:江蘇軍區訓練團(鎮江)三大隊九中隊,學員。

        1956年1月後復員至南京市第八中學,教師直至離休。

前排左起: 張邦馨、馮映黎(母)、張邦超、張安汶(父)、張邦婕
後排左起: 張邦雷、張邦珍、張邦武 – 1959年
全家福-1990-10-01攝
與母親馮映黎合影– 1995年

次子張邦雷整理於201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空軍聯合作戰部隊 中國飛虎研究學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