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虎隊文書 張鳳岐

        張鳳岐是一位85歲的老人,滿頭華發,從容恬靜,思路清晰。9月9日,上海寧靜的下午,張鳳岐打開珍藏的一幅紅色絹布,嫋嫋茶香中,往事娓娓道來。

        1945年11月,昆明巫家壩機場空氣清冷,抗戰已經勝利,25歲的張鳳岐和她飛虎隊的美國同事一一告別,慶祝派對繁華已過,分手就在眼前,大家一一握手,強忍眼淚,相互說著“Goodbye”(再見)。風度翩翩的Panld少校還是一身戎裝,可愛俊秀的阿布裏(Ebale)嘴角總是挂著調皮的微笑,這些都定格成張鳳岐往後記憶中的一幕幕……

        彈指一揮間,是60年歲月。不思量,自難忘,故人生死兩茫茫。

難忘的婚禮

        紅色的絹布是張鳳岐當年在飛虎隊工作的老同事參加她的訂婚儀式的簽名單。右上方可以見到美國同事Panld少校和阿布裏的簽名,那是在1945年10月10日,張鳳岐和先生陸國華訂婚時,飛虎隊器材供應處同事們送的禮物。右下角“中國”這兩個字寫得很方正,張鳳岐告訴記者,那是還不會說中文的阿布裏練習了很久之後的傑作。握在張鳳岐手心的那架P—40戰鬥機模型則是飛虎隊的同事親手製作的。 

( 張鳳岐珍藏著當年的飛機模型 )

        國難當頭,張鳳岐執意將訂婚日期選擇在日本投降後,這個中美飛虎隊同事都參與的小型訂婚儀式充滿了戰時少有的歡笑。遺憾的是,兩幅絹布中的一幅不幸在“文革”中被抄走,P—40戰鬥機模型原來也有好幾架,如今只剩下孤零零的一架。

        昆明女孩張鳳岐從1942年開始,在地處巫家壩的中國航校工作。依照當時的中美協定,中國航校將一些中國飛行員送到美國接受飛行訓練,回國後編入飛虎隊。

        1945年6月,中國航校簡化機構,經飛虎隊中方管理人員王長升介紹,張鳳岐來到器材供應處從事英文打字工作。此前,張鳳岐花了50元從西南聯大一個學生那裏買了一台簡易英文打字機,開始學習簡單的英語。

        代號為A.C.S的器材供應處為飛虎隊提供裝備,A.C.S在一間用木板搭建的臨時房內辦公,50多名工作人員中只有5名中國人。在這個以男性為主的地方,張鳳岐是除總機外的唯一一名女性,她的工作任務是每天不停地記錄各種武器彈藥和後勤供給品的進出情況。出於戰時保密的需要,這些物品都不寫全稱而以代號表示。

        張鳳岐上班時,空襲警報不時響起,戰鬥機從頭頂呼嘯而過,隨後是日本飛機投下炸彈,巫家壩機場美國戰鬥機全部起飛迎戰,工作人員開始往巫家壩機場附近的山上逃散。張鳳岐和她的同事常常匍匐在地躲避空襲,到安全時再加班到深夜。

        1945年8月,張鳳岐聽說美國已在日本廣島、長崎扔下兩顆原子彈。日本隨即投降,飛虎隊隊員陸續回國,後勤人員也先後離職。有些傷感的張鳳岐得到飛虎隊頒發的一份證書,上面寫著“感謝您為飛虎隊工作”。

        1945年11月14日淩晨7點,與器材供應處的幾十名同事合影留念後,張鳳岐、王長升等4名中方人員在美方安排下,乘坐飛虎隊的運輸機,下午3點到達上海。彼時的上海,歷經浩劫,百廢待興。

        飛虎隊與昆明

        戰時,尖銳的空襲警報時時響起,昆明飽受日軍飛機的狂轟濫炸,低飛的日軍飛機用機關槍對地面掃射,老幼婦孺,均是目標。張鳳岐的姐姐、姨夫、表嫂相繼遇難,一個個血肉模糊。

        西南要塞昆明頓時成為一座“死城”,人們紛紛逃往鄉下避難,空蕩蕩的街上可以看見巨大的彈坑,很少見到人,直到晚上9點後日軍停止轟炸了,人們才陸續回城搜尋一些生活必需品。

        1941年12月,日軍突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美國開始正式援助中國抗日。飛虎隊正式改名為美國空軍第十四航空隊,昆明巫家壩機場成為當時中國唯一的國際進出口機場。

        “飛虎隊來後,他們的先進戰機令日軍再也不敢輕易尋釁,逃亡者陸續回城,昆明才又‘活’了過來。”張鳳岐繃緊的臉上有了笑容。

        昆明巫家壩機場,這個在老百姓看來很神秘的軍事基地經常有要人出入。1942年,張鳳岐第一次看見眾人傳說的陳納德將軍,在張鳳岐的印象中,陳納德“年輕、漂亮,講話幽默,走路很神氣”。張鳳岐也曾看見蔣介石和宋美齡赴巫家壩基地視察,“蔣介石看上去總是很嚴肅,宋美齡穿著旗袍,雖然風塵僕僕但是很漂亮”。

        在蔣介石的邀請下,約有300名年輕的美國飛行員來到中國,嚴陣以待。珍珠港事件後的第12天,日軍就把注意力投到遠東戰場,派了10架轟炸機空襲昆明。陳納德一聲令下,培訓基地設在緬甸東固的美國空軍第十四航空隊派了16架P—40戰鬥機迎戰,擊落9架日機,首戰告捷。中國飛行航校從12期以後學員開始到美國受訓,回國後同美國飛行員聯合編隊。

        這一仗後,“飛虎隊”名聲大振,日寇嚇破了膽,“日本的零式機飛得很高,而且沒有聲音,飛虎隊P—40機帶了小鋼炮,隊員們技術好,後來零式機見了P—40機就逃,這樣飛虎隊就掌握了西南大後方的制空權。”張鳳岐說。

        頭部畫著一張鯊魚樣的大嘴,露出兩排尖尖的白牙齒,還有一隻飛虎圖案的P—40戰鬥機成了昆明老百姓的驕傲,“飛虎隊”這個名字從此家喻戶曉。

        “他們是來幫助我們的!”張鳳岐清楚地記得,在“國難”當頭的昆明,如果飛虎隊的飛機在郊區緊急迫降,有飛行員受傷或迷路了,老百姓都會積極救助他們,並且報告當地政府。

        那些可愛的美國大兵,他們總是說‘Lady first鸎(女士優先)’”張鳳岐言談時無意間蹦出幾個英文單詞。

        張鳳岐說,美國同事總是彬彬有禮,工作勤懇有序。基地的地勤人員上下班都有班車接送,這在當時的昆明是很高的待遇。有時張鳳岐錯過了班車,看到飛虎隊員開著吉普車經過,手一揚,滿臉微笑的美國大兵就會把她送到辦公室。

        王長升是天津人,抗戰前在上海美國德士古石油公司工作,英文流利。王長升經常請阿布裏和張鳳岐等人到家裏吃飯,阿布裏也叫張鳳岐去附近的楊宗海游泳,去飛行員俱樂部吃免費的中西式午餐。星期天以及打了勝仗後,飛虎隊員們都要到俱樂部慶祝,開派對,跳舞。

        戰時的昆明可以買到美國的大米、麵粉、克寧奶粉,價格便宜。這些美國大兵對老百姓也很友好,從美國空運來很多巧克力、麵粉、牛肉和即食米飯,負責給養的部門總是挑最好的牛肉給他們熬湯。

        有一次,張鳳岐看到附近的菜場裏出售熟牛肉,便好奇地上前詢問,老闆告訴她這是從飛虎隊基地裏搞來的,當時最好的牛肉都供應飛虎隊了,等食堂按照美國的做法燒好了牛肉湯,牛肉則拿到市場上賣。“抗戰期間大家的生活條件都十分艱苦,但首先要保證飛虎隊員的營養。”

        離開飛虎隊的歲月

        張鳳岐隨後被安排到國民黨航空器材供應處工作,這個在沙遜大廈(今和平飯店)辦公的機構並沒有存在多久,飛虎隊的戰略物資被賣給國民黨,機構隨後撤消。

        1954年,張鳳岐在上海靜安區新閘路第一小學(即今靜安區第三中心小學)先後擔任語文和數學老師,跟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光很快樂,張鳳岐和丈夫在上海有了幸福的家庭,她有了自己的6個兒子和1個女兒。

        在“文革”中,張鳳岐被扣上了“美國特務”的帽子。工宣隊不停拷問張鳳岐:“你為什麼不去延安,要去美帝國主義的飛虎隊?”張鳳岐百口莫辯。也是在這個時候,張鳳岐的孩子們才知道母親的飛虎隊故事。

        此後7年,張鳳岐飽受批鬥和抄家,她被關進牛棚。直至粉碎“四人幫”後,張鳳岐才得以平反,恢復教師待遇。老朋友王長升也在“文革”後去世。1977年,張鳳岐退休。

        此後,張鳳岐選擇了緘默,在飛虎隊工作給她的寶貴財富是:任何時候都要不斷學習。她在退休後相繼在上海普陀區、靜安區培訓青年教師。她說自己對數字強烈的記憶能力緣自跟數學的接觸。

        緘默外表下,張鳳岐關注一切跟飛虎隊相關的新聞,她看到一些變化在慢慢發生:1997年,時任國家主席的江澤民訪美時,親自把1996年在廣西桂林發現的抗戰期間“美國第十四航空隊”B—24飛機上的美籍犧牲者姓名牌交給當時的美國總統克林頓;中央電視臺《藝術人生》欄目專訪陳香梅;9月3日上午北京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有70萬海內外老兵榮獲國家頒發的紀念章,飛虎隊的老兵們也開始在國內多處開展紀念活動……

        兒子知道她深藏的思念,也知道關於Panld少校和阿布裏的故事。

        直到有一天,當張鳳岐認識的中國航校飛行員龍啟明被媒體競相報道,張鳳岐的一個兒子才向媒體透露了母親的飛虎隊經歷,這個看起來沉靜樸素的老太太的故事才被外界關注。在記者採訪張鳳岐的時候,還有不少媒體打電話給張鳳岐的兒子詢問採訪事宜。

        9月14日,聽說一批美國二戰飛行員及退役將領將來到上海交流訪問,張鳳岐也被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邀請參加交流活動。9月9日下午,世界文化交流協會常務理事、著名書法家陸康專門給張鳳岐送來了自己的書法作品——寫有“飛虎精神”四個大字的橫幅,作為張鳳岐獻給飛虎隊老兵的禮物。

        這解決了張鳳岐的一個難題。數了數日子,張鳳岐有些激動,她開始悠悠地嘆息:“阿布裏不知道會不會來?他年輕時長得像那個演小品的外國人大山!他來了我也認不出了,60多年了,大家都老了!”

(摘自新民週刊)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空軍聯合作戰部隊 中國飛虎研究學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