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第九總站第二課無線電區台 劉道明

        劉道明,男,生於1926年11月25日,現住芷江縣芷江鎮東門外38號,當時部隊番號: 空軍第九總站第二課無線電區台。

        劉老出生於農村地區,初中還沒有畢業的他,在中學老師的推薦下於1944年考入國民黨空軍第九總站。初期被分配在無線電區域台工作,擔任報務員。後來又被分到機場氣象臺,負責抄天氣預報,1947正式加入國民黨。在1949年芷江解放兩天前,老人所屬的部隊撤退。1950年老人參加了解放軍,全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12兵團湖南省航空站芷江分站,並負責在機場工作。在芷江機場工作將近兩年後,1952年老人調往長沙,後來就在衡陽轉業,開啟了幾十年的人民教師的生涯。

        1944年,在抗日戰爭進入關鍵時期,芷江的空軍通訊學校由於人員不夠,擴大招生。初中沒畢業的劉老也報名參加,當時空軍招生辦的主任是他的初中語文老師。在老師的推薦下老人順利考進空軍學校,在空軍通訊學校第九電信訓練班學習。劉老學習的無線電分為兩種,一個是機務,一個是報務。他學習的是報務,主要是學習發佈和接收電報,負責將“滴滴答答”的聲音翻譯成密碼,然後交給譯電室進行翻譯。後期老人被調到機場的氣象臺,負責為空軍提供氣象資訊。老人對他的空軍經歷感到自豪,他說“空軍能夠吃好喝好,待遇也好,別人想進來還進不來!”

        在被問及抗日戰爭期間中美關係時,劉老肯定了美國對華的援助,他尤其提到了美國人開闢的“駝峰航線”,並說:“海上運輸線被日本人切斷後,就重新開闢了一條新的航線就是駝峰航線,為開闢那條航線,美國犧牲了不少士兵,確實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1949年國民黨在解放戰爭失敗後,老人由於太多家眷沒有隨部隊逃往臺灣,在貴陽附近安身,並在1950年參加了人民解放軍,在機場工作。老人說道:“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空軍都是技術人員,解放軍缺乏空軍技術人才,於是招收了一批以前在機場工作的國民黨士兵,我就這樣加入了,1952年在衡陽轉業,在自己的家鄉成為一名人民教師,直至光榮退休。”

        說起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得到的國際力量的支持,知名度最高的莫過於陳納德將軍率領的美國飛虎隊了。飛虎隊和中國軍民並肩戰鬥的故事不僅流傳在人們的口口相傳中,還被完整地保留在位於湖南芷江的飛虎隊紀念館裡。日前,國際在線記者探訪了這座國內唯一的飛虎隊援華抗戰專題紀念館,追尋當地人親歷的鮮為人知的飛虎傳奇。

        “要是在機場裡面你要聽到‘轟、轟、轟’飛機的聲音,我們的P51或者是P40就從芷江起飛了。陳納德飛虎隊來了之後,那還是好,開始用的是P40,後來我們用的是P51。” 89歲的劉道明至今耳畔仍回響著P40戰鬥機和P51野馬式戰機的轟鳴。每每此時,他仿佛一下子回到了70多年前。湖南芷江人劉道明1943年考入國民黨空軍第九總站無線電訓練班,一年之後畢業,在芷江機場無線電通訊電台工作。

        劉道明所說的P40鯊魚頭戰機模型如今陳列在芷江飛虎隊紀念館的門口。當年,以鯊魚牙塗裝在機首的飛虎隊P-40戰鬥機是二戰各國空軍中最易辨認的戰鬥機之一。

        1943年8月,陳納德將自己指揮的第十四航空隊,也就是飛虎隊主力部隊派駐芷江。在機場工作的劉道明那時是個剛入職的新兵蛋子,沒有機會和飛虎隊有過多接觸。他只是遠遠地看著他們,擦肩而過的時候和他們打個招呼,學了幾個英語詞,“那個時候美國人最多的時候,機場的中間全是帳篷,供美國人居住。有的時候見面相遇,我就說Hello,他們也是Hello這樣的”。

        芷江或許是美國當年援華老兵們最熟悉的地方之一。芷江地處湖南西部山區,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素有“滇黔門戶”、“黔楚咽喉”之稱。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國民政府不少機關、銀行、學校和報社先後遷往芷江,最多時達到220多個單位近20萬人,因而芷江當時曾被國人稱為“小南京”。

        特別是抗日戰爭進入到最後決戰的關鍵時期,在1944年至1945年間,國內公開的一線機場相繼失守被日軍佔領,芷江機場就成為了中美空軍唯一的秘密機場和中國戰區第二大盟軍空軍基地。日軍多次企圖佔領都未能得逞,在當年美軍電文傳遞中,芷江機場的代號是“萬能之王”。僅美軍人員在芷江就多達6062人,加上各種服務人員,在芷江城郊的七裡橋、竹坪鋪一帶形成了一條奇特而壯觀的“美國街”。

        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劉道明目睹飛虎隊戰機一次次從芷江起飛,轟炸日軍基地,空援常德、血戰衡陽、空襲武漢,最后保衛芷江。1945年4月9日至6月7日,芷江保衛戰在湖南雪峰山一帶打響。日本侵略者集中五個師團和一個旅團約8萬精兵,在135架飛機的配合下,發動了“芷江作戰”,企圖合圍芷江機場,摧毀中美空軍的前沿陣地,並一舉佔領湘西,威脅重慶,挽救其行將滅亡的命運。這是中日正面戰場的最后一次大規模戰役。中國陸軍在中美空軍近400架戰機的協同下,以地形險峻的雪峰山地區為依托,與強弩之末的日本軍隊展開了一場殊死的“芷江保衛戰”,完勝日軍,“芷江保衛戰,又叫做雪峰山戰役,那我參加了的。我就正好被派到氣象台來抄天氣。那個時候雪峰山戰役打得非常激烈咧。那時時候使用的都是P51了,不是P40了。我們的P51輪番轟炸、輪番轟炸,而且使用了燃燒彈的咧。終於取得了勝利了,芷江機場就保住了”。

        當然,美國飛虎隊與中國軍民並肩戰斗的地方不止芷江一地。據飛虎隊紀念館的統計,從1931年到1945年的14年間,僅陳納德統帥的美國空軍將士就有18000多人、1160余架飛機參加援華抗日戰爭﹔共擊落擊毀日軍飛機2600多架、打死打傷日軍66700人。美國空軍也做出了重大犧牲,供損失飛機568架、犧牲飛行員586人。芷江“飛虎隊紀念館”有一面碩大的黑色大理石英烈牆,上面刻著包括飛行員在內的飛虎隊犧牲隊員的名字,多達2193人。

        飛虎隊紀念館館長吳建宏說,陳納德將軍及其率領的飛虎隊參與對日空戰,轟炸日本重要的戰略補給線並參與日本本土轟炸,為中國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一個,它在中國戰場培養了大量的飛行員﹔再一個,在這四年多時間裡,擊毀擊落日機2600多架。我們非常感謝國際和平力量對中國抗日戰爭的援助和支持,我們理所當然要銘記他們。我們希望建這個紀念館,讓中美的友誼永遠延續下去。”

摘自:國際在線報道(記者王姍姍、盛玉紅)、湖南新聞大學新聞網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空軍聯合作戰部隊 中國飛虎研究學會版權所有